俗到极致即大雅——“方寸文学”探微

刘安成

<p class="ql-block">作者:刘安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091437</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致意作者)</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3月17 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厕所,常被视为“方寸间的大俗之地”。然而,正是在这“大俗方寸”之间,却也成为了最贴近生活的文化试验场。那些悬挂于男女厕门前的对联、标语,以极致的幽默与双关,将生理需求与文学雅趣交织,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市井智慧与哲学深意。正应了江湖那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蹲坑定乾坤。”一如书法家挥毫泼墨,或如诗人的即兴打油,堪称“大俗藏大雅”的绝佳之境。</p><p class="ql-block"> 譬如那些对仗工整的联语。</p><p class="ql-block"> 推开男厕,门楣或墙壁上“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温馨提示,总能让人在站立池前的一瞬间陷入一番哲学思考:这一步究竟是物理距离还是道德尺度呢?</p> <p class="ql-block">  "进门三步紧,出来一身松",更是以充满张力的动态语言,通俗易懂又不乏精妙,将人类最原始的生理诉求升华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景。"三步紧"以短促的动词连缀构建出跌宕节奏,把一个如厕者腰背微弓、步伐急促、眉头紧蹙、手指下意识揪住衣角的急不可耐神态和肢体语言,共同编织成极具画面感的焦灼意象‌。而"一身松"则如琴弦骤弛,通过长舒一口气,面部肌肉的逐渐松弛,将释放后的生命畅快定格成雕塑般的静态美学‌。这种"疾风骤雨"与"云销雨霁"的戏剧性转场,在动静相生中完成对生命节律的诗意捕捉。</p><p class="ql-block"> 更有“到此方不中饱去,问谁非为急公来”‌这副对联,通常贴在厕所里,颇具讽刺意味。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成语“中饱私囊”,大概意思是说,到这里如厕,自然排空肠胃,方无中饱可贪,以讽刺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僚政客。下联则化用了“急公好义”,表面指解生理之急,实则暗讽一些当政者并非真正为公事操劳,而是借急公之名行私利之实‌。似这种讽刺手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罕见,常常通过巧妙的语言游戏和文字游戏来达到讽刺效果‌。</p> <p class="ql-block">  一副以“真英雄”和“贞烈女”为题材的对联,颇耐人寻味:“真英雄,静时,蓄势待发。动时,翻江倒海,无意理会收入支出?一静一动方显英雄本色;贞烈女,来时,眉头轻锁。去时,满面春风,何曾算计满地桃红?一来二往尽露花样年华。”以戏剧化的对比,将如厕这件俗事演绎出江湖豪情与闺阁风韵。上联戏谑英雄好汉如厕时的动静之态,把五谷轮回的生理需求升华为武林高手运功的豪迈‌;下联则用古典美人的颦笑风姿,暗喻如厕前后的身心蜕变,更以“满地桃红”的雅谑,将卫生纸化作落英缤纷的浪漫意象‌。让每个匆忙推门者,都在噗嗤一笑间顿悟:人生大事,不过方寸洞天里的动静相宜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平日里人们忙忙碌碌,但是,“再忙也需来这里,偶听雨打芭蕉,蛙儿入水响叮咚;减负还要来此地,从不斤斤计较,白纸里面有文章”。这副以“忙里偷闲”为主题的对联,也令人拍案叫绝。上联“再忙也需来这里”,似以江湖老大的口吻宣告,如厕权不可侵犯,巧妙将“雨打芭蕉”“蛙儿入水”等诗意场景与厕所音效无缝衔接‌,仿佛蹲坑时自带背景音乐,硬是把五谷轮回之事升华成田园交响乐;下联“白纸里面有文章”堪称教科书般的一语双关。既暗示厕纸的实用主义,又揭示玩梗文人的创作玄学。“从不斤斤计较”更是灵魂暴击:人生如厕,哪能次次精准计算用纸量?这波自黑式幽默直接消解厕所文化的尴尬。</p> <p class="ql-block">  如若遇见类似于“打油诗句”的杰作,那又该是另一番景象了。</p><p class="ql-block"> 蹲坑隔板上,常能见到如厕者智慧的光辉。“半山腰里一个鬼,披头散发张着嘴”这般谜语打油句,让无数人边蹲边挠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直到看见墙角的卷纸筒后才恍然大悟——哦,那卷被拉扯的厕纸和张开口的金属类的盛纸盒,便是披头散发张着嘴的“鬼”。这大抵也可被理解为人们对厕纸的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种点赞吧。更有厕所“哲学家”留下墨宝:“任你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凭你齐天大圣,闯其所只宜屈膝腰弓。”这波对人生境遇的精准拿捏,如果大文豪苏东坡看了,恐怕也会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一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论搞笑指数,多年前就流行的“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堪称史诗级创作。此联以拉链为界,前半句形容解皮带掏手机的威仪,后半句暗示排泄时的壮烈,将厕所文学推向了蒙太奇式表达的高峰。更绝的是横批“得劲”二字,完美诠释了当下时间段既“火急火燎”又“快乐无比”的人生真谛‌。</p> <p class="ql-block">  若论搞笑指数,多年前就流行的“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堪称史诗级创作。此联以拉链为界,前半句形容解皮带掏手机的威仪,后半句暗示排泄时的壮烈,将厕所文学推向了蒙太奇式表达的高峰。更绝的是横批“得劲”二字,完美诠释了当下时间段既“火急火燎”又“快乐无比”的人生真谛‌。</p> <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饮食男女分别都有属于各自的厕所世界,自然也存在另外一种“江湖风云”。男厕墙壁常见豪放派创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蹲坑王!”字里行间透露出长期霸占隔间的王者气概。而女厕则多是婉约派:“红颜未老恩先断,厕纸已尽人未出。”巧妙借用白居易诗句,道尽内急排队时的焦灼心境。更有女生在隔间门上写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而待到次日,竟见有人回复:“厕所相遇即缘分,何须白首求一人?”这波隔空对话,简直可以载入《世说新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地域文化各具特点,厕所文化也莫能外。四川厕所文学自带麻辣味:“蹲坑就像吃火锅,越蹲越会有感觉!”陕西老乡则用秦腔气魄写道:“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来一碗泡馍蹲个痛快,信天游飘进厕所南墙!”北京胡同大爷更是在隔间搞起学术研讨:“您说这量子力学与便秘难道会有相通,都是概率波函数坍缩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藏在厕所角落的民间创作,如若留心,俯拾皆是,且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构成了中国文学领域大俗极致即是大雅的最好注脚。正如某位厕所诗人所言:“文字尔雅与排泄恶俗相得益彰,方显我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它们或许登不得大雅之堂,却让每个普通人在五谷轮回之际,完成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与升华。毕竟,能蹲着或两腿大开就能把生活之道讲得明明白白的人,才算得上是最接地气的文坛巨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