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选自英国童谣《London Bridge 》主题曲</p> 回到伦敦,再次来到国王十字火车站,这座始建于1852年的优秀建筑,经过历年的修缮,已成为欧洲交通枢纽的典范之作,并且成为魅力十足的文化艺术空间。多部电影都在此取景,电影《哈利波特》中,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所乘坐的特快列车就停靠在秘密的9¾站台。 穿过国王十字火车站西侧,来到另一座有名的“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也是“欧洲之星”英国的终点站,我们的一位队友后天将单独行动,在这里乘坐欧洲之星,经英国南部的1号高速铁路,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去法兰西继续他的欧洲之行。 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既是交通枢纽中心,也是一座艺术殿堂,车站上层南端,有一个9米高,20吨重的铜像,名叫“会面之地”。 旅行的人们,站在这里,望着这座英国艺术家保罗·戴设计的雕像,就会产生一种浪漫的遐想。 这位拯救这座历史建筑的约翰·本杰明先生,仰着头,充满希望地盯着车站的顶棚。对于他在20世纪为保护车站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特在此塑铜像以致纪念。 圣潘克拉斯火车站启用于1868年,这座典雅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是最宝贵的英国遗产之一,也是伦敦康登区最重要的地标。 稍息一下,在车站咖啡馆,咪上一口。在英国火车旅行也是一种体验,在国内把网上订票。可以在英国任何一个火车车站自助取票机上取票,记住必须用你订票时的那张银行卡。 这里是影片《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外景地,电影中,罗恩偷开着他老爸的老式福特安格利亚“破”飞车,从广场上一飞冲天的。 西侧的米德兰大街,换个角度看见远处的米德兰酒店的高大钟楼。 这是米德兰大酒店钟楼,关于耗资438000英镑的米德兰酒店,建造过程就是个传奇,这座意大利式哥特建筑,与约翰·拉斯金的"来自威尼斯的石头"遥相呼应,它融合了各个时期很多国家的建筑风格。 圣潘克拉斯火车站与米德兰大酒店本是一个建筑体,后因多种原因,建造商巴特利公司无法继续,米德兰公司接手,边运营,边建设,最后完成了这一巨作。并一举拿下了铁路的运营权。 走出火车站,沿着铁路线,一个职业教育人的特殊感觉,油然而生,每次去西欧,你总会对他们的管道感兴趣,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的管道、线槽,其工艺的精细,考究,这就是工匠的必须有的素质。 全世界的规律,火车站附近平民窟居多,同样150年前,圣潘可拉斯地区是著名的贫民窟。<div> 阶梯、黑漆大门,阴暗的地下室,房东也许是一位年迈步履阑珊的老妇。站在这里,你会体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洋插队”们的艰辛。</div> 伦敦的马路也是沿河修建,东西南北方向性不明显,有点混乱,这一点上海的浦东地区与其极为相似。 一个有文化沉淀的城市,传承与发展永远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对城市管理者是一个的考验。 伦敦期间,我们住伦敦塔山一号汽车旅馆(Motel One London-Tower Hill ) 到伦敦,必须去大英博物馆,去中国馆,看看在那里的保存的中国宝贝。据统计,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 进入中国馆,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乾隆时期的龙纹铜鼎。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商代青铜双羊尊,由两只背部相连的小羊组成,两只羊共用四只脚,纹饰精美,造型奇特,羊脚、羊眼、嘴巴惟妙惟肖,展现了既写实又浪漫的艺术风格,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仅存世两件都流失国外,藏在大英博物馆的这件系英军火烧圆明园时被抢走,另一件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 西周康侯青铜簋,1931年出土河南,随后被倒卖至海外,1977年被布鲁克·休厄尔捐赠给英国大英博物馆。 青铜器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丝绸之路(公元100-1000)期间 丝绸之路(公元100-1000)期间 丝绸之路(公元100-1000)期间 这一坐姿的观音,我只在北方的寺庙中见过,在龙门石窟中也见到过类似的石像,展示的这尊塑像是唐朝的文物。个人认为:由于唐朝以前的观音是男相,因而这种坐姿也符合菩萨的个性;然而唐朝以后,观音是女相,这样的坐姿就不太雅观了,因此我们南方的寺庙中几乎没有见过这种坐姿的观音。 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之一。 中国在海外流失的文物估计在164万件,被47家外国博物馆所收藏, “远看”一副字画,好像距离我们的年代很近,“近看”居然是郭沫若大人的书法作品。大英帝国非常注重文物的收集,50年前的许多作品,已经被他们“悄悄”地收藏了。 走进左侧展室,这是人气最旺的古埃及馆。 阿梅诺菲斯三世(Amenhotep III)花岗岩头像:阿梅诺菲斯三世是埃及第十八朝的第九个国王,在位38年(公元前1391—1353年),第十八王朝在他统治时期达到全盛。这尊雕像由巨型红花岗岩加工而成,距今已经有3400年之久。戴着王冠的头像有近3米高,是底比斯一座神庙两个巨大的全身雕像中的一个头像。 阿蒙霍特普三世坐像。 走进古希腊馆,这是海仙女神庙,奈瑞德遗址,一座建于公元前390-380年代古希腊时期的古墓,位于已经消失的古希腊城市利西亚古墓的主人是当时利西亚的统治者,利西亚位于今天土耳其西南桑索斯。之所以被称为海仙女是因为这座古墓神庙上置放有数尊希腊神话海仙女 Nereids 的雕像。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的爱神与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维纳斯是后来罗马时期的名字,相对应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忒。 这尊高2.13米的维纳斯雕像是公元前1-2世纪罗马时期作品,仿制原公元前4世纪失传的希腊原作。很多人知道巴黎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非常著名,因为那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时期的雕像。这尊维纳斯雕像1775年在意大利奥斯提亚港口城市的公共浴池遗址出土,后经过秘密谈判雕像于1777年被英国收藏家查尔斯汤利买下,1805年大英博物馆收购了这件雕像。 大英博物馆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之一,文物之多,收藏管理水平之高,令人叹息,可惜我们由于时间原因,只能走马观花三个馆,下次来伦敦,一定再次慢慢品味。 来到伦敦,总要看一眼泰晤士河,就像首次到上海,总要到外滩,看一下黄浦江。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贯穿伦敦市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站在这里,可能还是对伦敦的历史了解的少之甚少,站在这里,很难体会“雾都”的感觉,也少了一层历史的“沧桑”。 也许来的不时时候,大笨钟和英国议会大厦正在修缮。没有听见那经典悠扬的威斯敏斯特钟声。 河畔的伦敦眼(The London Eye),是当年世界上首座最大的观景摩天轮。由于在1999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因此也被称为“千禧之轮”。 伦敦眼已成为伦敦的地标,网红的打卡地。 黄昏的伦敦街道,人员慢慢的少了下来,昏暗的路灯,让你感受一下伦敦的慢节奏,从这个角度也能见那座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晚上漫步牛津街 前面一座”CASINO“,还是“竞技场”,人流不少,全世界人民还是蛮喜欢它的。 每到一个城市,坐一下公交车,也是一种旅行的体验,远处的英国人在“愉快”地进入我们的镜头。 今晚的晚餐要用上这把小“斧头”。 第一道:六分的牛排,19.8英镑。味道极佳。 最后一道:火烧冰淇淋。表演还是有点特色。 白金汉宫也是行程中的重要环节,每年的八月之九月白金汉宫对外开放,因此我们在国内早早预约参观券,今天我们将完成这一任务。 位于白金汉宫门口外的维多利亚镀金雕像纪念碑。 白金汉宫现在是英国君主在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地,也是英国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当然也是我们重要的旅游景点。 很可惜,白金汉宫的所有室内禁止拍照,那我们只能在室外留影。 与皇室成员合个影。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乔治四世所设计。 2017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决定对白金汉宫开始修缮,计划用10年的时间,将耗资3.69亿英镑(约合31.5亿元人民币)。修缮完成,白金汉宫可保持目前“状态”50年。原处的塔吊依稀可见,那里正在“工作”。 早期白金汉公爵约翰·舍费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将府邸改名为“白金汉府”,是帝国纪念堂、美术陈列馆、办公厅和藏金库。由于其豪华的建筑风格,庞大的规模以及华丽的外表,太引人注目。 1761年,乔治三世买下该府邸,起先只作为妻子夏洛特女王的一处私人住宅,以便于取代举行许多法院事务的圣詹姆士宫。因此白金汉宫被称为“女王的家”,乔治三世共有15个孩子,其中14个孩子出生在这里。1826年,乔治四世在他所器重的建筑师约翰·纳西(John Nash)的协助下,把白金汉宫改造变成了真正的宫殿。 从此这里成为王室成员的住所。优美的湖泊、草地、小径及各种花草树木使草坪花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园林。每年夏天,女王在花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半天的时间,行走了号称世界五大名宫之一的“白金汉宫”,总感觉意犹未尽。 来到伦敦,华人聚集地唐人街总要去看一次。 爵禄街唐人街最宽的马路,二战后,爵禄街成为伦敦新的唐人街,直到1985年,伦敦政府正式承认“伦敦华埠”为唐人街社区。 1892年建成的皮卡迪利圆环广场,早期是英国零售商店所在地,今日为英国伦敦市中心购物街道的圆心点,有五条主要街道交错与此。 这一地标是一尊高耸天空的丘比特铜像以及周围色彩斑斓的广告牌,这里是人们歇息的好地方,据说这里的夜景尤为绚烂多姿,也是多部电影的外景地,著名电影《神探夏洛克》曾在此取景。 五条道中的主要商业街摄政街(Regent Street),也称为丽晶街。 这条具有200年历史的伦敦商业街,以高质量的英国服装店著称,是“绅士淑女”的购物天堂。 摄政街是伦敦最典型的时尚地标之一,也是一百多年来伦敦城市文化的象征。。 追溯摄政街的历史,那是1811年,年轻的摄政王(Prince Regent)乔治四世,几乎狂热地追求时尚,他极为欣赏拿破仑时期的巴黎街景,于是让著名建筑师约翰·纳什,在摄政王宫到摄政公园间设计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纳什用了十年光阴,最终设计修建而成,这个宽阔且拥有漂亮、流畅大弧度的皇家大道,并命名为摄政街。 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是绝对应该去的地方。对我一个文物考古外行来讲,若把它与大英博物馆做个比较,不恰当的比喻,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是“官方”中规中矩“文物”,有着沉重的历史年代感,而这里是眼花撩人,一个字“好看”,接地气。 为纪念艾尔伯特亲王和维多利亚女王,取名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成立于1852年,占地0.05平方公里,有145个画廊。 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馆内的永久收藏品超过450万件。 历史跨度5000年,从远古时代到现在,遍布每个洲,从欧洲、北美、亚洲到北非文化。 此博物馆是一个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涉及文化,媒体和体育领域。 馆藏的陶瓷、玻璃、纺织品、服装、银、铁、珠宝、家具、中世纪文物、雕塑、版画和版画、素描和照片是最大和最全面的世界。 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后古典雕塑,他拥有在意大利境外最多、最大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当然也包括亚洲艺术,有来自南亚、中国、日本、韩国和伊斯兰的大量文物。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博物馆。 走出博物馆,与美女留个影。 伦敦西区中心的海德公园,享誉世界,是集历史纪念、民主演讲、自然美景与大型活动于一体的“城市绿洲”,有着“英国民主象征”的美誉。 树荫下,步履蹒跚的老人,每一步仿佛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天鹅与海鸥是公园的常客,每个柱座上一只海鸥,排列的如此的整齐,真是美妙。 自然的和谐,与天鹅的近距离接触,给你带来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1066年以前,海德公园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大庄园。16世纪上半叶,亨利八世将这里作为狩猎场的一部分。 18世纪末,这里同市区连成一片,被辟为公园。19世纪以来,伦敦市区扩展,原在伦敦西郊的海德公园逐渐成为西区中心区域,也成为人们的主要栖息之地。。 在伦敦,泰晤士河穿城而过,共有15座桥梁横跨其上,连接南北两岸。这些桥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伦敦风景的亮点。 最著名就是这伦敦塔桥(Tower Bridge),伦敦塔桥雄伟的双塔造型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不仅是伦敦的象征,也是英国的标志。 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如今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 伦敦塔桥,是一座上开悬索桥,每当船只经过时,塔桥桥面打开,这一瞬间非常值得记录。此图就是两段桥面合缝处,据说现在泰晤士河很少又大船通过,所以大桥开启的机会极少。 由于此桥在伦敦塔附近,因此得名伦敦塔桥,现在的水泥结构桥建于1886年,1894年完工通车。当时的英国王储,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与他的王妃参加通车典礼。建成时原本是蓝绿色漆,据记载到2010年被刷漆14次。 伦敦塔桥已是远近闻名的景点之一,出现在许多知名电影之中,做精彩的莫过于《三十九级台阶》中的紧张的大桥开启的瞬间及男主人公悬挂在大本钟上的惊险一幕。 离开塔桥不远处,连接着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伦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历史上被称为伦敦的正门老伦敦桥,这才是真真的伦敦桥。可惜,我只拍了桥的一半。 说起伦敦桥,想起了那首著名的英国童谣《伦敦桥要倒了》,童谣讲述了伦敦桥的历史沧桑,历史上,伦敦桥确实经历过多次的重建和倒塌,其中包括风暴、火灾的自然灾害,也有人类的破坏拆毁。 伦敦桥要倒了,要倒了.......,我的小女孩,用铁做的栏杆,铁栏杆......,我的小女孩。铁栏杆会弯曲和断裂......,我的小女孩,这地方真好玩儿,我的小女孩。拿钥匙锁上他......,我的小女孩。 时间飞快,第一次英国十五天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按计划,第二年我们将再去英国,行走苏格兰高地,和英国的北方。 但是,出现了不可抗拒的原因,口罩使我们的计划搁浅,留下了一堆遗憾,但是英国我们一定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