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视角】徽州,一个无需门票便能邂逅无尽诗意与画意的大花园(下)

暖冬

(接上集)<div><br></div><div>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县古城,古称新安郡, 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div>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宋至明清时期,徽州古城多次扩建和修缮。民国时期徽州古城景观受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保护古城,并对古城进行了修建。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 徽州古城是古代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 1986年,徽州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徽州古城的美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毛豆腐是徽州的特色小吃,经过特殊的发酵工艺,豆腐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的绒毛,煎至金黄后外酥里嫩,味道鲜美。臭鳜鱼则是徽州名菜的代表,新鲜鳜鱼腌制后烹饪,味道独特,让人难以忘怀。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散落着无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而位于歙县的徽州古城,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座始建于秦朝的古城,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城内的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主,粉墙黛瓦、马头墙高耸,彰显着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踏入了历史的长河。 徽州古城内景点众多,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徽园是集牌坊、古民居、祠堂于一体的仿古旅游区,被誉为“徽州文化大观园”。 徽州古城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 徽州古城是一座活着的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后人得以领略到古代徽州的繁华与兴盛。 雄村的桃花坝,一个曾经收费的景区,如今已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当三月,这里桃花盛开,游人如织,是春日踏青的好去处。 从桃花坝到村口的步道修得非常好,既是一条赏花的小径,也是一条江景步道。 雄村,一个远离尘嚣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风光,成为现代人理想的休闲度假和康养身心之地。 雄村原名洪村,元朝末年,曹姓人家迁入,因《曹全碑》中的“枝分叶布,所在为雄”而改名。 一堤桃花,十里红云。雄村的桃花坝,五彩桃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的桃花和古朴典雅的民居、清澈澄碧的江水交融成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一幅江南水乡画卷。 春意盎然、美丽多彩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徜徉其间,感受春天的气息。 在雄村桃花坝,娇艳粉嫩、五颜六色的桃花相互交织,缀满枝头,开遍长堤。 桃花坝面对江水,背靠竹山书院及大中丞功名牌坊,桃花盛开时节,各色的桃花沿江绵延,形成“十里红霞”的盛景。 桃花坝上的桃花可以用一个“奇”字来概括:它们争相在一棵树上开出多种颜色的花朵,或干脆一朵花上开出几种颜色各异的花瓣来。 缤纷艳丽的景色掩映在青山碧水和徽派民居间,漫步其中,不知不觉已经入画,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沿途你可以看到曹文植的雕像、游廊亭子和竹山书院。 往村里走,你还会看到气派的曹氏宗祠,门前立有一座四世一品的牌坊,彰显了宰相故里、曹氏一门的显赫气魄。 雄村桃花坝的春日美景,等你来探索! 雄村桃花坝,临江靠山,春天里桃花盛开,如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场景。粉红的桃花在江边绽放,美得让人心醉。 这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山环绕,竹林茂密,新安江水碧绿流淌,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 雄村的古迹众多,如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竹山书院和桃花坝等,每一处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您可以漫步在竹山书院,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div>在竹山书院内,有一座双层八角形亭阁——文昌阁。每层每角都悬有铜铃,阁顶用纯锡铸造成宝葫芦形,寓意文曲星高照,曹氏家族以才入仕、先学后臣。</div><br> 在这里,您可以挂上一条寄托美好愿望的丝带,手持御守,心怀虔诚,在宋代大儒朱熹的塑像前许下心愿。 书院与园林融为一体,曲径通幽,保存完好,体现了徽商重视文化的传统。 竹山书院内石板上刻有“山中天”三字,据说是颜真卿所书。 新安江畔的桃花坝,桃花随风摇曳,古民居错落有致,随手一拍都是江南水乡的美景。 春天时节,桃花坝的桃花盛开,如诗如画,站在坝上远眺湖光山色,近赏桃花烂漫,让人沉醉于这份宁静与美好。 看芳菲桃花,品书院文化,游宰相故里,雄村这颗小众遗珠定能重新熠熠生辉!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的博物馆,其前身歙县博物馆于1958年2月筹建,1961年并入县文化馆,1978年4月恢复建制。徽州历史博物馆于2021年9月12日正式开馆 展馆坐落于徽州古城核心区域,占地15亩。建筑布局有藏品库区、陈列展区、技术管理区、文物研究区和观众服务设施等,总建筑面积为11493平方米,其中陈列展厅面积4200平方米。 整个展陈分为"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以徽州历史为主线, 依托馆藏三万多件文物珍品,立足歙县是徽文化发祥地的特色资源优势,结合馆藏文物特点,将文物展示与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廉洁文化示范基地、研学基地结合。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徽商重视文化教育,经商崇尚信义,以义为利,有“儒商”之称。 明清时期,尽管徽州是一个很小的地区,但是它却具有非常强大的文化辐射能力。 徽商以其雄厚的财力,促进了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徽州戏曲、徽州版画、徽州刻书等一大批徽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可以说徽州的灿烂文化和徽商是密切相关的。 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展览区,有徽州文书、徽州方志、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徽州牌坊、徽州建筑等知识介绍和展品展示;很多游客正在驻足仔细观看徽州木雕、徽州字画、徽州古村落、徽州戏曲、徽班进京等人文历史知识。 徽州历史博物馆,以徽文化为主题,每个展厅都如同历史画卷般展开,让你深入体验徽州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这里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历史之上,值得你细细品味。 徽州历史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馆内“遥忆徽州”四个大字,让人回到了那个徽商鼎盛的年代。 博物馆以地缘演变、朝代更迭以及考古发现为线索,生动讲述了从先秦至今徽州的形成与发展。 精美的徽州三雕工艺品,无疑是徽州文化的瑰宝,展现了当时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底蕴。 而最后一个展厅的徽墨和歙砚,更是体现了徽州人对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这里不仅展现了徽州的经济领先地位,还反映了当时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 在徽州的第四天,与摄影好友在歙县巧遇,第二天去渔梁坝航拍。留下合影一张。 当春风轻拂过古老的徽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是一片被时间温柔以待的土地,春日的徽州,更是一个无需门票便能邂逅无尽诗意与画意的大花园。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徽州,这个无需门票的大花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它独有的方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述着春天的故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等待着每一个热爱生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往美好的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此寻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份属于自己的诗意与远方。</div> <div><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3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暖冬摄于徽州</div></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部分资料来自与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