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裕国之“厦门老字号”

A萌地头舌

<p class="ql-block">郑勇先生分享:</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厦门华侨银行萌芽于1877年在厦门批立的批馆,批在闽南语中是信的意思,侨批即海外华侨的家书,但它实际上是汇款凭证。“南洋钱,唐山福”,“批纸一张过一张,寄去唐山给我娘”。浪迹海外的闽侨具有赡家的传统,在当时不成熟的交通、金融情况下,华侨银行占据着闽侨心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该银行现仍保持其原有风貌。华侨商业银行厦门分行,前身为华侨银行厦门分行,于民国14年(1925年)3月成立,行址原设镇邦路,后迁中山路,总行在新加坡。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该行于翌年9月1日迁往鼓浪屿福建路62号继续营业。民国28年7月21日(1939年)改名华侨商业银行厦门分行。</p> <p class="ql-block">郑勇先生:</p><p class="ql-block">今年100岁的厦门中山路,西入口处是5000多平方米的侨批文化广场。广场中心地面上是一幅直径16米、由雕刻石板拼贴成的圆形地图,地图上是厦门侨批及其网络分布城市,辐射旋涡带上刻有中山路105家批局和地址。如果您有空,不妨在老建筑中感受乡愁味道,走进侨批文化广场,聆听来自厦门的华侨家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山路的骑楼风貌和华侨银行是侨批文化的历史印记。中山路2号华侨银行一楼的侨批展厅,收藏了许多厦门侨批,走进侨批展厅,侨批、汇票、信筒、批篮、批袋……在不足30平方米的展厅里,设有文史档案区、文物实物区、多媒体区和文创互动区,已展出7期共250件侨批实物原件和200多件侨批电子资料,实物展品有迄今福建省发现最早的1861年的侨批和最早的盖有水客印章的1884年侨批,有最迟的1988年的侨批,有迄今收到的侨批款额最高的4亿元法币的侨批等,这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尘封百余年的侨批虽已泛黄,但记录着老一辈敢闯敢拼、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饱含跨越山海、穿越历史的赤子深情。侨批作为“20世纪的敦煌文书”,是无数侨胞的特殊记忆载体,侨批展厅展出多件侨批、汇票的原件,与厅外侨批邮路地刻广场相呼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侨批业的发展经历了水客递送、批局经营、归口银行三个阶段。寻找侨批的踪迹,一定不可错过海后路。海后路位于鹭江道至开元路之间,早年是英国租地“海后滩”的主要地段,路由此立名,并沿用到现在。早年,海后路聚集许多银行、商铺、洋行、信局,是厦门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伴随着下南洋之人所需,为华侨携带信件钱物的“水客”从厦门出发或在厦门上岸,由“水客”发展而成的侨批业,成为厦门重要的金融服务业,在厦门早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从水客携带现银回国、外资银行垄断控制、华人资本银行介入争夺、中国银行等民族资本银行参与……所有这一切,见证厦门成为福建华侨出入境的主要门户和侨批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厦门在历史上是闽南人下南洋的重要一站,人们在这里离别,有的人多年后重返厦门码头,荣归故里,有的直到最后也没有买到回国的船票。有一封侨批,只写着一个大大的“难”字。这“难”字,让人惊心动魄、让人心痛刺骨、让人泪眼婆娑,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生活是如何艰难。隐忍和坚韧,至今流淌在闽南人的血液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厦门是历史上闽南侨批文化的中心,以其特殊的地理人文因素,成为福建侨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占全国侨批量的40%。1931年在厦门开设的批局高达196家,厦门的水仙宫就是最早的侨批局的码头。它在清末民初国内银行业尚未成熟时期,采用国外金融汇兑的方式成功经营,几乎掌控了当时闽南地区的金融命脉,是国内银行的前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尘封百余年的侨批虽已泛黄,但记录着老一辈敢闯敢拼、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饱含跨越山海、穿越历史的赤子深情。[愉快][玫瑰]</p> <p class="ql-block">【本篇作者:</p><p class="ql-block">陈福阵——</p><p class="ql-block">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p><p class="ql-block">高级律师、中级经济师、二级心理咨询师;</p><p class="ql-block">锦天城律所一级合伙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厦门市公司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校外导师、厦门仲裁委仲裁员、汕尾仲裁委仲裁员;</p><p class="ql-block">出版过五本独著书籍——《律途心语》《走寻老厦门》《公司管控——法学院没有教的“公司法》《陳井.陈井》《嘉禾里.鹭人甲》。</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390605358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