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色寨一一我国西南铁路史上的符号

谭谈

<p class="ql-block">  大山脚下,一块开阔的地坪里,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辆。我们的车,也稳稳地停在这个坪里。</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辆一辆的摆渡车,载着从这样那样车上下来的、天南海北来的游客,往一座高山驶去。</p><p class="ql-block"> 这座山的山腰间,有一个古寨:碧色寨。它虽是滇越铁路上的一个小站,却可说是中国西南铁路史上的一个符号。侄儿尔林夫妇,陪同我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的时候,就给我普及了一些有关碧色寨的历史知识。让我心生好奇,决计到这个彩云之南大山深处的古村,这个铁路小站去探幽一番。</p><p class="ql-block"> 尔林今年也已年过花甲。他很年轻的时候,就从故乡参军来到这里,从战士一直干到团长才离开这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他众多的战友。这些战友转业复员后,分散在这个州四面八方的这样、那样的岗位上。这天,在这里迎接我们的,就是他当年的两个部下:张国志和张雷。其中张雷,还是他的表弟,转业后在州文旅局任科长。</p> <p class="ql-block">  张雷,河北人。尔林怎么有一个河北的表弟?令我纳闷。坐到摆渡车上,一打问。方知张雷的母亲是颜满江。</p><p class="ql-block"> “你妈是颜满江?”我的眼睛一下就瞪园了,吃惊地望着面前的这位汉子。</p><p class="ql-block"> 张雷连连点头。</p><p class="ql-block"> 我似乎一下子懵了。颜满江,就是我们邻村的人。她还是我读小学时的同学。顿时,一张胖乎乎的瓜子形脸庞,就闪动在我面前。六十多年过去,形象仍然如此清晰!依稀记得,她小学尚未毕业,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姐姐去了新疆。没错,她是尔林的表姑。她的儿子自然就是尔林的表弟了。她到新疆后,嫁给了一位老家河北的军人。军人转业回河北后,她自然就跟着到了河北。于是,尔林就有了这门河北的亲戚。</p><p class="ql-block"> 我眼前不停地闪动着那张胖乎乎、圆都都小姑娘的脸。而身边这位与自己并肩而行的四十多岁的壮实汉子,竟是她的儿子!这不禁让人感叹: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啊……</p><p class="ql-block"> 这一下,我对这位陌生汉子,就有了一种亲近感。</p><p class="ql-block"> 摆渡车载着我们往山上驶去。似乎一切都和我们故乡的山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使人亮眼的地方。十几分钟后,渐入佳境。只见山腰间,树影丛里,显露出了一片民族特色浓郁的村舍。山的上方,似乎还有西洋风味的小楼……</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条铁路在广场靠山脚那边从北往南伸展出来。一块久经历史苍桑的站牌立在铁道边。站牌上两个赫然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碧色寨。看来,这个广场,就是当年这个车站的站前广场。</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涌动着穿着各色服装的天南地北来的游者。广场中心,有两株大树,枝叶如伞如盖,浓绿繁茂。可见这树生命力之旺盛!绕着大树,用青石砌了护墩,如今成了游客们歇息的坐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如今废弃了的铁路上的小小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这条铁路,就是昆明通往越南的滇越铁路。是我国西南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 </p><p class="ql-block"> 1895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越南和中国的修筑权。1897年,法国对线路进行了勘探,并于1898年向清政府递交照会,要求获取修筑云南铁路的特权。1903年,中法两国签订《滇越铁路章程》,法国获得筑路权。滇段于1904年动工修建。这条铁路,从我国的昆明到越南的海防港。全长859公里。云南段465公里。全路穿越极其复杂的地质环境,修建有大量的桥梁和隧道。其中一座跨越两座大山的“人字”桥,全部用钢板、槽钢、角钢、铆钉连接而成。在当时的筑路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建成这座桥的难度,可想而知。要是如今,我国已是基建狂魔,修过称雄全球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修过亚洲最高的贵州北盘江大桥。这样的桥,自然不在话下。据说,当年一百多名民工,就葬身在这座桥下。修建过程中,法国殖民者对中国劳工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奴役和压迫,招募了近30万当地劳工,约有10万劳工在此丧命。</p> <p class="ql-block">  法国人修这条铁路,主要目的,是掠夺我国个旧的锡矿资源。当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这条铁路修成后,他们将大量个旧的锡,运到越南后,转往法国。</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原本只是一个十几户人的小山村。滇越铁路通车后,火车站与小山村同名,此地为此名声大噪。碧色寨逐渐发展成为云南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和贸易集散地,商贾云集,有法、英、美等国的公司和30多家国内商号,被誉为“东方小巴黎”‌‌。法国人在这里建立了领事馆、警察局、咖啡馆、酒店。甚至妓院。据说,当年聚集在这里的搬运工人就有3000多人。可见其繁华的程度。1936年,云南人自主修建的碧石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米轨与寸轨(两种铁路铁轨的尺寸,比现在我国通行的铁路轨道窄些,通称窄轨。)的换装点,更是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当年的《英国日报》有报道,称其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这条铺设米轨的铁路,踏着碎碎的铺路石,朝前走去。前面,摆放着一个旧火车头。一群群的游客,排着队与这个退役多年的老火车头合影。不知是满足心中的好奇?还是想从中感悟一点历史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这里时,正碰上一队着装统一的大嫂,在轮番爬上火车头照像。我们没有久等,就离开此处,往广场一侧的村街走去。</p><p class="ql-block"> 村街两旁,以及村街对面的山头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如法国员工的宿舍、火车站钟楼、安南咖啡馆、大通公司、水塔站房、警察局和哥胪士酒店等,这些建筑具有浓厚的法式风格,越南特色,从中可见碧色寨曾经的辉煌和繁华。</p><p class="ql-block"> 村街上,人流涌动。我们漫步在这铺满历史烟尘的古街上,什么法国警察局,这样那样法国名号的咖啡馆、酒店、商号,不时在眼前掠过。心里不禁涌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这条路,这个站,尽是殖民烙印,民族血泪啊!</p><p class="ql-block"> 人弱遭人欺,国弱被人打。过去倍受羞辱的一页,早已翻过去了。如今,我们中国,昂首挺胸漫步在世界舞台中心!今天游走在碧色寨古老村街上的南南北北的国人,一个个洋溢着幸福、自豪、自信的笑容,似乎要用自己自豪的笑声,冲洗去这里曾经的那一页,书写新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处处有故事啊!路有故事,站有故事,村有故事,人呀,也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滇越铁路是我国西南铁路史上的一部史诗。那么,碧色寨就是这部史诗中的一个惊叹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