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潮汕多善举 鼻祖当推大峰师

史恺

<p class="ql-block">  相传浙江温州人林灵噩,字通叟,进士出身,因不满朝政腐败而弃官削发,法号大峰禅师,云游四方。宋宣和二年(1120),大峰从福建游缘至潮州府蚝坪,结庐于小北山后灵豁灵泉寺。先是施医赠药,后又在练江倡建了一座练江大桥,方便乡民往来。大峰圆寂后,乡贤蔡震倡建"报德堂"报其功德,并尊之为潮汕慈善事业开山祖,是故有"大峰祖师"之尊称,其精神主要体现在"博爱济世"。1991年著名侨领、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郑午楼博士谒拜大峰祖师墓时,还特地题下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八个大字。大峰祖师因圣德彰显,成为潮阳历史上继唐代大颠祖师之后又一高僧。</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1278年文天祥与元兵在此交战,宋兵取胜。期间,文天祥女儿在桥上丢了一把扇,当地人拾到并交还,于是,文天祥有感和平之可贵,手书“和平桥”、“和平里”,于是,蚝坪一名随之改为“和平”,其桥也叫“和平桥”,今天,文天祥墨宝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  大峰祖师是一位集儒、释、道于一身的人物,儒家的仁爱,释家的慈悲、道家的善德,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身归佛门,心系民众,建桥普渡众生,可谓由出世转为入世,也因此被后人当作神奉拜,从而转化成为一位道教人物。</p> <p class="ql-block">  大峰祖师倡建和平桥时,由于年岁高,加上操劳过度,桥差首尾二孔便圆寂(1127年),后由乡贡元蔡谆捐资续成(1153年)。蔡谆之孙蔡震中进士(1256年)后,便腾让蔡谆之书斋改建"报德堂",并弘扬大峰精神,施钱米入堂,大行善举,于是,报德堂成为潮汕第一个善堂。随后,由报德堂衍生出海内外潮人善堂数百座。</p> <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500余家潮人善堂,这些善堂既纪念祭拜大峰祖师,又传承弘扬大峰精神,并逐步将大峰精神延化为大峰文化,成为宣扬儒家博爱精神与孝道思想、向上向善的感恩文化。特别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大峰精神已经成为潮人族群的文化信仰。</p> <p class="ql-block">  近千年来,大峰精神在民间薪火相传。由于大峰乐善好施的行为深受当地人的推崇,是故潮汕地区兴善自此成风,许多潮人兴建善堂救助弱孤者,形成善堂处处可见的独特景象。善堂成为了各地纪念大峰祖师的载体和场所,更是乐施扬善的机构。而作为潮人善堂鼻祖的潮阳和平报德古堂(宋大峰福利会),在地方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特别在大峰风景区管委会直接指导下,公益福利事业,尤其是慈善事业更是办得红红火火,引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  宋大峰祖师纪念馆正门楹联:</p><p class="ql-block"> 纪莲台有道安民德泽及千家旅泰亲人营殿馆</p><p class="ql-block"> 念佛法无边济世功劳传万里住乡治子拜庭阶</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住乡治子”,难怪潮阳是一个子孙满堂的人口大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