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首都军事博物馆.实拍油画国画展图集

洪哥警影

<b>△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题字</b> <b>△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复兴路9号,1960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2017年7月,军博大楼完成加固改造后,主楼建筑高94.7米,南北两侧各4层,有43个陈列厅(区),楼顶装有直径6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b> <b>△雕塑《军魂.党旗与钢枪》</b><div><b>军博馆藏文物以党领导的国防和人民军队文物实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文物和世界军事文物为主。现有文物21万件套,一级品1793件套,历史图片8万余张,图书期刊资料8万余册(套)。</b></div> <b>△军事艺术 油画 馆藏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写在前面】</font><br>——洪哥警影 参观选拍 制作美篇<br><br>如果您对军事历史、各种武器和军旅艺术很感兴趣,那么首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军事博物馆一层两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陈列”和“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陈列”。“兵器陈列”分为三大展区:一层中央大厅陈列飞机、导弹和舰艇,负一层中央大厅陈列坦克装甲车辆、榴弹炮、迫击炮等各型火炮得等,二层东、西、南3个回廊陈列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刀具、弹药等轻兵器。三层是集中展示的军事油画、国画、雕塑陈列。<br></b><br><b>“洪哥警影”本人是一名爱好军史兵器和摄影的退休老公安。记得:八十年代中期在京政法大学就读期间,1988年秋陪同南下老红军父亲回山西探亲途经北京,1990年到公安部参加获奖论文研讨会,2009年夏、秋两次到公安大学培训期间,咱都相继到军博参观过,后两次在军博用尼康卡片机还拍摄了不少照片。<br><br>14年后的2024年10月中旬,本人由老婆全程陪同从湖南长沙来北京旅游10天期间,特意两次来首都军博参观拍片,除拍摄军博革命战争展、抗美援朝展、新时期强军展,还拍摄了军事油画、国画、雕塑展,并拍摄了枪械、火炮、坦克、飞机、火箭等兵器展,在军博共计拍片达1500多张,近期分专题编发美篇图集。<br><br>本帖美篇集中编发咱参观军事博物馆“人民军队革命军事艺术陈列油画国画厅”时,实拍的全部油画作展品和选拍的部分国画展品组照图集——</b></div> <b>△人民军队革命军事艺术 陈列 . 油画厅</b> <b>△油画《开天辟地 . 中共一大会议》 庞茂琨 2021年作</b><div><b><br></b><div><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b></div></div> <b>△油画《南昌起义》莫朴 1957年 作</b><div><b><br></b><div><b>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在江西南昌发起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b></div></div> <b>△油画《平浏农民赤卫队》 李骞、项尔躬 1957 作</b><div><b><br></b><div><b>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湖南平江县和浏阳县工农义勇队,作为起义的主要武装力量之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杀敌。</b></div></div> <b>△油画《广州起义》 何孔德、郑洪流 1962 作</b><div><b><br></b><div><b>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b><br></div></div> <b>△油画《洪湖黎明》 恽圻苍 1957 作</b><div><b><br></b><div><b>1928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周逸群、贺龙等组把原有洪湖地区3支游击队500多人集中起来,组成了工农革命军,领导开展游击战争,顺利打开了洪湖地区的斗争局面。<br></b></div></div> <b>△油画《大别山农民起义》 严敦勋、翁元章 1957 作</b><div><b><br></b><div><b>1927年11月14日,中共领导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义勇队2万余人举行起义,一举攻克黄安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为红四方面军建军的起点。</b></div></div> <b>△油画《支部建在连上》 高泉 1977 作</b><div><b><br></b><div><b>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为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 </b></div></div> <b>△油画《三湾改编》(局部:右) 许宝中、李泽浩 1977 作</b> <b>△油画《三湾改编》 (局部:左)许宝中、李泽浩 1977 作</b><div><b><br></b><div><b>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b></div></div> <b>△油画《文家市》 高虹、彭彬、何孔德、韩柯 1960 作</b><div><b><br></b><div><b>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鄂赣边区秋收武装暴动,当机立断改变攻打长沙计划。9月20日,部队文家市出发,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到向农村转移的伟大战略进军。</b></div></div> <b>△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 郑洪流 1977 作</b> <b>△油画《向井冈山进军》 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 1977 作</b><div><b><br></b><div><b>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div></div> <b>△油画《井冈山会师》(局部) 何孔德 1980 作</b><div><b><br></b><div><b>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形成了党领导的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革命武装部队。</b></div></div> <b>△油画《平江起义》 许宝中 1980 作</b><div><b><br></b><div><b>1928年7月22日,国民党军湖南省独立第5师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湖南省平江县举行武装起义,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b></div></div> <b>△油画《古田会议》(局部) 何孔德 1972 作</b><div><b><br></b><div><b>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确定了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b></div></div> <b>△油画《反围剿的胜利》(局部:左)郑洪流 崔开玺 张文源 作</b> <b>△油画《反围剿的胜利》(局部:右)郑洪流 崔开玺 张文源 作</b><div><b><br></b><div><b>1931年2月至1932年12月,中央红军先后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 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未能取胜。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b></div></div> <b>△油画《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孙立新 2007 作</b><div><br></div><div><b>1934年10月,历时1年之久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幅油画描绘了红军战士在于都河畔与苏区群众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b></div> <b>△油画《遵义会议》(局部) 彭彬 1977 作</b><div><b><br></b><div><b>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b></div></div> <b>△油画《红军过雪山》 艾中信 1957 作</b><div><br></div><div><b>红军过雪山,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行军之一。红军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白雪皑皑,山高谷深,气候变幻无常。党岭雪山,海拔5000多米,是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b></div> △<b>油画《红军过草地》 张文源 1977 作</b> <b>△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董希文 1957年 作</b><div><b><br></b></div><div><b>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松潘草地,经过7天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翼为林彪的红一方面军,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学生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垫后,走左翼行军路线。</b></div> <b>△油画《飞夺泸定桥》 刘国枢 1957 作</b><div><b><br></b><div><b>1935年5月29日凌晨,红4团官兵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一昼夜奔袭120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b></div></div> <b>△油画《红军到川北》刘国枢 1957 作</b><div><b><br></b><div><b>川北是汉族和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红军进入川北地区后,秋毫无犯,用真诚赢得了川北人民的真心拥护,为艰难跋涉于长征中得了宝贵的回旋余地。</b></div></div> <b>油画《鏖战独树镇》</b><div><br></div><div><b>独树镇战役是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与国民党豫鄂皖3省围剿总队的交战,使得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奠定了基础。</b></div> <b>油画《包座大捷》</b><div><b><br></b><div><b>包座战役是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0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包座进行的一场战役,共毙伤敌师长伍诚仁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敌近千人,缴获各种枪械1500余支,扫清了北上的障碍,使得敌军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b></div></div> <b>△油画《三大主力会师》 蔡亮、张自嶷 1977 作</b><div><b><br></b><div><b>1936年10月9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彻底胜利。</b></div></div> <b>△油画《陕北人民迎救星》(局部) 黄乃源、湛北新 1977 作</b><div><b><br></b><div><b>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b></div></div> <b>△油画《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陈其、陈坚 1980年作</b><div><br></div><div><b>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指公元1934年秋至1937年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坚持在中国南方八省15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游击战争。这幅油画再现了陈毅同志在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情景。</b></div> <b>△油画《地雷战》 彭彬 1964年作</b><div><br></div><div><b>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山东等地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进犯的日军,不断取得反扫荡胜利 。</b></div> <b>△油画《抗日战歌响彻太行山》 汤小铭 1977年 作</b><div><br></div><div><b>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前后,八路军挺进太行山,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b></div> <b>△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杨克山</b> <b>年作</b><div><b><br></b><div><b>1941年9月25日,日军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扫荡时,八路军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这五位英雄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b></div></div> △<b>油画《台儿庄大捷》何孔德、何卫、曹吉刚 1985年作</b><div><b><br></b><div><b>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1万余人 。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b></div></div> <p class="ql-block"><b>△油画《游击队青纱帐逞英豪》 韦启美 1977年 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从1938年起,八路军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开始创造性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诞生了平原游击队、水上游击队和铁道游击队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队伍。</b></p> △<b>油画《扩大解放区》(局部)肖锋、邱瑞敏 1977年作</b><div><br></div><div><b>1943年至1945年8月,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武装针对日军后方相对空虚之际,展开局部攻势作战,不断扩大解放区,壮大抗日武装力量。</b></div> <b>△油画《转战陕北》(局部) 高虹 1957作</b><div><b><br></b><div><b>1947年春,毛泽东率领党中央一部转战陕北,吸引国民党大量兵力于西北,采取巧妙的周旋、“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既歼灭了敌人,又减轻了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继续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b></div></div> <b>△油画《决战前夕》 高虹 1964作</b><div><br></div><div><b>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相继由内线转向外线,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经过半年的作战,共歼敌75万余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所处的防御地位。</b></div> △<b>油画《夺取全国胜利》(局部)尹戎生 作</b><div><b><br></b></div><div><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 这幅油画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和老帅们决策、指挥解放全中国的历史场景。</b></div> △<b>油画《攻克锦州》 任梦璋 张洪赞 李树基 1969年作</b><div><br></div><div><b>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在辽沈等地向国民党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其中攻克锦州为战役第一阶段,为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b></div> <b>△油画《淮海大战》陈其 1972年作</b><div><br></div><div><b>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此役全歼国民党军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的部队,共56个师55万余人。至此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b><br></div> <b>△油画《解放战争 节节胜利》 张洪祥、崔森林 1977年作</b> <b>△油画《北平城下》乔保华 1977年作</b> <p class="ql-block">△<b>油画《解放北平 古城之春》赵域 1957年作</b></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22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平津战役结束。</b></p> △<b>油画《强渡天堑》张自申 1977年作</b><div><br></div><div><b>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b><br></div> <b>△油画《解放前夜.秀红旗》李跃进 2019 作</b><div><br></div><div><b>“绣红旗”是小说《红岩》中的江姐,在渣滓洞女监中,听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决定绣一面五星红旗庆祝。在真实历史中,这面狱中红旗,却是作者罗广斌与战友丁地平、刘国鋕等人一起绣的,小说创作时转接到江姐身上。</b></div> <b>△油画《攻占总统府》(局部) 陈逸飞、魏景山 1977作</b><div><b><br></b><div><b>1949年4月23日,我第三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冲进“总统府”,降下“青天白日”旗,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b></div></div> <b>△油画《一往无前》 张文新 1977年作</b><div><b><br></b><div><b>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了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b><br></div></div> <b>△油画《彭总在朝鲜前线》何孔德 1964年作</b><div><br></div><div><b>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经过两年边打边谈,于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b></div> <b>△油画《出击之前》何孔德 1963年作</b><div><br></div><div><b>作者有着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体验,这幅油画选取的是战斗出击前的瞬间场面,通过对战场真实场面的刻画,以少胜多地暗喻出整场战斗紧张激烈的图景。</b></div> <b>△油画《杨根思》张庆涛 1999年作</b><div><br></div><div><b>杨根思,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在坚守长津湖畔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朝鲜共和国授予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b></div> <b>△油画《罗胜教》何孔德 1960年作</b><div><br></div><div><b>罗盛教,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文书。 1952年,他在部队驻地附近,他跳入冰窟施救少年而英勇牺牲。 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朝鲜共和国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b><br></div> <b>△油画《抗美援朝 二次战役》向天朝 1957年 作</b><div><br></div><div><b>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b><br></div> <b>△油画《朝鲜前线 并肩战斗》何孔德 1964年作</b> <b>△油画《解放大军 挺近西藏》詹建俊 1959年作</b><div><br></div><div><b>人民解放军挺近西藏,促使西藏和平解放,粉碎了外部势力妄想分裂西藏的图谋,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b><br></div> <b>△油画《军委扩大会议》(局部)张文新 1979年</b><br> <b>△油画《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局部)何孔德 1969年作</b><div><b><br></b><div><b>1969年3月2日 - 17日,面对苏军入侵我珍宝岛,我军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并最终获得胜利。这幅油画反映的是1969年3月2日保卫珍宝岛的战斗中,我军“战斗英雄”于庆阳英勇作战的事迹。</b></div></div> <b>△油画《天路尖兵》邢俊勤 2010年作</b><br> <b>△油画《海上拼刺刀》</b><div><b><br>1965年8月6日,人民海军某水警区1艘炮舰和4艘护卫艇一举击沉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艇“章江”号,毙敌170名,俘敌33名。国防部通令嘉奖参战部队,授予598艇“海上先锋艇”荣誉称号。</b></div> <b>△油画《抗洪勇士》</b><div><b><br></b><div><b>1998年的洪灾从六月持续到八月,全国共有29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受灾耕地面积达到三亿亩,水灾冲毁了全国680多万栋房屋,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人民解放军调动30万大军日夜奋战前线抗洪,26名子弟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b><br></div></div> <b>△油画《战舰远洋》</b> <b>△油画《亚丁湾护航》李如 2011年 作</b><div><b><br></b></div><div><b>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是从2008年12月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护航的一项军事行动。16年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1600余批次中外船舶护航,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的安全。</b><br></div> △<b>油画《特战尖兵-1》</b> <b>△油画《特战尖兵-2》</b> <b>△油画《特战尖兵-3》</b><div><br></div><div><b>解放军陆军是拥有特种部队最多的军种,目前陆军13个集团军以及新疆军区、西藏军区都分别设有相应特战旅(合计15个),如第76集团军“雪枫特战旅”、第71集团军“海鲨特战旅”、第80集团军“雄鹰特战旅”等等。</b></div> <b>△军事艺术 国画 馆藏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b> △<b>人民军队革命军事艺术 陈列 . 国画厅</b> <b>△国画《北伐进军》</b><div><b><br></b><div><b>1926-1928年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军从此北洋军阀覆灭, 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旗下。</b></div></div> △<b>国画《不灭的明灯》杨之光 作</b><br> △<b>国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吴山明、吴国亭、吴自强 作</b><div><br></div><div><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1930年为答复林彪散发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征求意见的信,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一种悲观的思想。</b></div> <b>△国画《周恩来 千里雪》 </b> <b>△国画《风雨长征路》</b> <b>△国画《瓦窑堡会议》(局部)</b><div><b><br></b><div><b>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于陕北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日寇步步侵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制定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二年西北“三位一体”联合抗日新局面的产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局面的到来。</b><br></div></div> <b>△国画《八路军秧歌队进村来》(局部)林墉 作</b> <b>△国画《八路军秧歌队进村来》(局部)林墉 作</b><br> △<b>国画《八女投江》(局部)王盛烈 1957年作</b><div><b><br></b><div><b>东北抗日联军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史同红军长征史、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三年游击战争史一样,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篇章。冷云等8名女官兵(1938年10月牺牲)是东北抗联队伍的杰出代表。</b></div></div> <b>△国画《抗日烽火》(局部)</b> △<b>国画《太阳升起的时候》刘国辉、刘健作</b><br> △<b>国画《风雪大别山》 石齐 作</b><div><br></div><div><b>1947年夏,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南征进入大别山,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之后,该部始称“刘邓野战军”或“刘邓大军”。</b><br></div> <b>△国画《渡江战役》</b> <b>△国画《新疆边防 风雨巡逻》(局部) 詹建俊 作</b> <b>△国画《水兵与儿童》</b> <b>△国画《空运战疫》</b> <b>△国画《中国女宇航员》(局部)</b><div><br></div><div><b>刘洋,女,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2022年6月至12月,她与陈冬、蔡旭哲一起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在轨驻留6个月,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b></div> <b>△雕塑:新时期解放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br><br></b><div><b><font color="#ed2308">【全篇小结】</font><br>2024年10月中旬,"洪哥警影"本人在京期间,两次来军博展馆参观拍片一天半,除拍摄完军博革命战争展、抗美援朝展、新时期强军展,还拍摄了军事油画、国画、雕塑展,并拍摄了枪械、炮、坦克、飞机、火箭等兵器展,在军博共计拍片达1500多张,近期分专题编发美篇图集。以上编发的是咱参观军事博物馆“人民军队革命军事艺术陈列油画国画厅”时,实拍的全部油画作展品和选拍的部分国画展品组照图集。<br><br></b></div><div><b>最后,让大家一道关注、给力 —— 未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传承、弘扬革命战争年代英勇顽强、敢战善胜的大无畏精神和光荣传统,从当前波及全球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伊以对抗、叙利亚内战中,针对现有枪械、火炮、坦克、飞机、火箭等作战武器与战法,在大数据、人脸识别、AI、无人机、卫星协同作战等高科技、信息化、数据化等未来战场主角的冲击下 ,对我军的兵种战力、兵器装备、战法战略进行深刻变革和全面更新,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全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捍卫东亚和世界和平,作出新的功勋和新的贡献!</b></div><div><b><br>(2025-03-17夜于上海浦东)</b></div> <b>△“洪哥警影”摄影器材:尼康D810+VR24-7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