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 棠越 唐模 徽州 春节安徽行 10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山松凇云石的奇、美、雄、怪,在雪后更加有魅力。自然赋予的绝妙风光,高处无限风光在险峰,低处徽派文化与自然山水又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安徽的古村,我在前面写了三河古镇的古建、夜景,查济古村的祠堂、族群历史,桃花潭的文化溯源。现在用一天的时间花式游览:呈坎古村深度游、棠越牌坊群和唐模古村概览、徽州古城夜游。从不同的角度、用比较适合的手段看徽派文化,可以从宏观、细节处全面形成对他的认识,有不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呈坎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呈坎古村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有很多称谓:国家5A景区、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之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能挂第一名字的,一定有超过同类景区的特色。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拍照和航拍结合,仔细地看了古村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呈坎有近两千年的建村历史,是世界迄今发现保存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被南宋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村口“呈坎”的牌匾为朱熹所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面屏,形成三街九十九巷的格局。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人文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呈坎被称为中国第一八卦村,以八卦为主题的建筑、展览、艺术品在游走的不经意间频频出现。对八卦、易经的知识,我不懂,只是看看过一过眼瘾,其中的内涵一无所知。这里的八卦门还是独一无二的,以基本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为名,一通到底,进一个门代表一个运势,所谓“一门一乾坤,一卦一人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卦基本内涵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乾卦:代表天,象征着刚健、创造、主动等,具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坤卦:代表地,象征着柔顺、承载、包容,有着孕育万物、厚德载物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卦:代表雷,象征着震动、奋起、觉醒,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活力的迸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巽卦:代表风,象征着顺从、进入、传播,具有灵活多变、无孔不入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坎卦:代表水,象征着危险、困难、陷溺,但同时也蕴含着智慧和机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卦:代表火,象征着光明、美丽、依附,也有热情、文明之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艮卦:代表山,象征着静止、稳定、阻止,提醒人们适时停止、坚守界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兑卦:代表泽,象征着喜悦、沟通、恩泽,寓意着和谐与分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卦相互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中医、武术、风水等领域,八卦有广泛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呈坎至今仍较完整地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古建筑 130 多处,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如元代建筑环秀桥、明代建筑长春社,罗东舒祠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筑“进士第”、明代建筑“罗氏宗祠”以及大型明清民居建筑群如“燕翼堂”、“敬爱堂”。其中罗东舒祠融“古、雅、美、伟”四大特色为一体,堪称中国古祠堂之最。这里相比西递宏村,更安静古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兴湖是呈坎的水口,湖水清澈,湖岸曲折,湖上有两座古桥相连,一座是元代的环秀桥,一座是明代的永兴桥。永兴湖的两岸是呈坎古镇的主要民居区,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呈坎古色古香的庭院内摆放着石狮子等装饰品,门上挂着红灯笼,庄重而典雅。走进室内,墙壁上的书法作品装点着屋子,显示出主人的文化品位。那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都是一个经典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建筑融合自然和谐、人文教育,就是“画里乡村”,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永兴湖两岸,分布着牌楼、祠堂、馆院、戏台、小桥、码头、店铺等徽派风格的建筑。临近春节,春联、灯笼、彩灯、瞻淇鱼灯都在烘托节日的气氛,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安坎:平安坎是呈坎先祖为子孙谋福而立的,意为“过坎有鱼(余),平安得福”。平安坎两边有一对神兽,是村子的守护神,能吞噬邪气晦气,散发祥瑞之气。平安坎上还有一个小孔,传说能将手指伸进去的人就能得到祝福,这里也是呈坎古镇的迷阵入口,以及游客祈福许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燕翼堂:是一幢明代徽派民宅,该宅两进三层,气势恢宏,在徽州极为少见。前进为会客厅,后进为生活区,从这幢房子可以看出徽州人聚族而居及徽派民宅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东舒祠: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其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春大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由门坦、五凤楼、大堂、祭殿四个部分组成。门首县挂着蓝底金字“长春大社”四个大字,原由苏东坡所书,可惜那匾在文革期间被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中小桥流水、青石铺路、高墙飞檐如水墨画就的乡村。古建中的陈设也非常精致,一桌一椅、一门一窗、一屏一镜,都是精工细作,堂屋里都有自己家训的楹联,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个值得花时间慢慢体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的阆中古城、山西平遥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的丽江古城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也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这里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城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还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了提升旅游的品质,徽州古城的夜景也真是用尽了声电光影技术,城墙上古诗的投影,城墙灯带的勾勒,迎接春节来临的大红灯笼分外喜庆,还有当地的特色:瞻淇鱼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瞻淇鱼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瞻淇鱼灯分为红鱼和青鱼两种,红鱼代表喜庆祥和,青鱼寓意春回大地。它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鱼灯骨架以毛竹制成,糊上宣纸并绘以荷花、如意等图案,鱼头、身、尾三节内置九支蜡烛,取“天长地久”之意。每年元宵节前后或农历正月期间,鱼灯表演队伍会在古村小巷穿梭游动,庆祝节日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徽墨是安徽省徽州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徽墨色泽黑润,质地沉重,光泽如漆,其里如玉,落纸如漆,经久不褪,且香味浓郁。它的细腻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徽墨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中必不可缺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棠樾牌坊位于安徽省歙县棠樾村,七座明清牌坊依次排列,矗立在入村甬道上,自西至东分别是鲍灿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坊、鲍象贤坊。这些牌坊规模宏大,雕琢精细优美,造型古朴典雅,旌表了忠孝节义的人物,各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却又共同展现了徽派石雕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棠樾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还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古代徽州文化的魅力。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比如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是为旌表鲍灿的孝行而建,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他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使母亲痊愈。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女不践二庭,妇不再移天”的贞洁牌坊 ,有人说徽州女人是一群麻木且伟大的女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模古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是一个有着近 1400 年历史的知名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有古朴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之间的千年银杏古树,高瞻于屋舍之上,枝干扶疏,犹如一个巨大的黄金卫士,见证着唐模村的时光变迁。村内的小西湖景色优美,为古村增添了别样的风情。风雅水街,沿着水街漫步,能感受到古村的宁静与诗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都沉浸在徽派古建筑中。安徽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遵循天地造化,顺应自然生态,其总体布局依山就势,空间规划结构严谨,建筑构件雕镂精湛,尤以民居、祠堂、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徽州古建筑以其粉墙黛瓦、高脊飞檐、层楼叠院、曲径回廊、亭台水榭等景观,构建起古徽州别样的“画里乡村”,描绘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优美画卷,使得人们驻足徽州古建筑之中,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