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胡姓的历史起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姓名,尤其是冠在姓名之前的姓氏,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称符号这么简单。中国人见面常常尊问一声:“你贵姓?”这一声询问不仅是对你个人的尊敬,还包括着对你的出身、你的家世、家族的尊重。姓氏,是一个家族的徽号,它标志着一个 血统,记录着我们的血脉渊源。</p> <p class="ql-block">一个姓氏,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是一条绵延不绝的生命之河。沿着姓氏的源流“寻根问祖”,我们可以祈福于祖先,更可以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 通过这条血脉,流传到我们的现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让我们从中华姓氏的发源地,河南淮阳出发,沿着姓氏这条血脉之河溯流而上,从有形的空间走入无形的时间,在寻根的旅途中,去追寻着祖先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去揭开一 个个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人文始祖伏羲</i></b></p> <p class="ql-block">太昊伏羲都陈,始正姓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能沿着时光的河流,上溯到距今五、 六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你会发现地球上大多数地方蛮荒未开,而中原大地上的古陈淮阳文明之光闪烁明亮。河南淮阳古称宛丘,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相传上古时代的“三皇”太昊伏羲、女娲和神农炎帝都曾相继在这里建都。周代这里为陈国,战国归楚,秦置陈县,汉设淮阳国,此以后历代或为陈郡或为陈州,所辖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周口市区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河南淮阳太昊伏羲陵</i></b></p> <p class="ql-block">《左传》载:“陈,太昊之墟。"在陈地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上古第一个帝王太昊伏羲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临天下,在宛丘之上建立了华夏第一都。平粮台是淮阳最古老的历史遗存,被考古证明是一处距今4500年前的古城遗址,它就是伏羲建都的宛丘。伏羲在这里始作八卦、以龙纪官,结网罟、正姓氏、制嫁娶、作礼乐,养牺牲以充庖厨,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淮阳今存太昊伏羲之墓,因为太昊伏羲氏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所以淮阳太昊陵被称为“古今帝王寝陵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古籍记载,太昊伏羲是姓氏和婚姻制度的肇始者。他发现,一个宗族内兄弟姐妹近亲结婚,会对种族繁衍不利。于是,他为每一 个宗族部落规定了一个姓,同姓同族不得通婚。“男 女同姓,其生不蕃”。 至此,人们开始从群婚过渡到对偶婚,从族内婚过渡到族外婚,彻底走出了蒙昧时代。这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太昊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中华姓氏自此肇始。一源百流,万姓同根, 根源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祖伏羲为万姓之根,古陈淮阳是万姓之源。做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的血缘主脉,从中原大地上孕育、汇聚、发展、壮大,然后分脉到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伏羲为自己定的姓氏是风姓。《左传》 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期,伏羲之后为风姓,这是中国第一个姓。”</p> <p class="ql-block">妫满封陈得姓,陈氏源于淮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姓,一部史。 悠悠五千年,一部陈姓起源、 繁衍、分化、播迁的历史,犹如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戏剧,演尽了人间的生灭盛衰、聚散悲欢。这是 一部陈地先民生生不息的生命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生长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姓,是直接得姓于古陈淮阳的中华大姓。在当今中华大姓中,陈姓列前第5位,而且,陈姓是中华大姓中繁衍和分化能力最强的姓氏,从陈姓中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个,其中胡、田、孙、姚、袁、夏、陆等也都是列前100名的中华大姓,如果把这些姓氏人口加在一起, 数量将十分惊人!与位列中华第一大姓、源于陈地鹿邑的李姓相比,我们会发现,李姓的特点是外姓并入者多,而陈姓是分化出来的姓氏多。这么说来,我们说陈姓是中华第一大姓 也无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姓的血缘先祖是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舜有二姓,本姓姚, 因为娶尧帝二女为妻,居妫水,于是又姓妫。舜帝后裔在夏、商时代有虞国,姓虞氏。从周代始,舜帝后商主脉以陈为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武王分封诸侯,将他的女婿、舜帝的后代妫满封到陈地,建立了陈国。妫满的后代以国为氏,从而产生了陈姓氏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武王为什么要封妫满,按照《左传》中的记载,有两个原因:第一,他是舜帝的后裔;第二,他是周的大臣之子。妫满的父亲虞阏父是周武王的陶正,即主管制造陶器的大臣,陶器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武王主要靠使用他制造的陶器而生活。并且,舜以德行著称,妫满品德端正,有功于周,所以周武王把自己的大女儿大姬嫁给他,把他封到陈地,世代祭祀舜帝,以使舜帝香火不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国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垠的黄淮大平原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妫满在陈国建宗庙,行周礼,以奉舜祀;筑陈城,御外患,励精图治,为陈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妫满谥号胡公,他既是陈国的始君,也是陈姓的得姓始祖,是天下陈、田、胡、孙、袁、姚等姓氏的一世先祖。胡公墓在淮阳县城东南龙湖旁,现已被陈姓族人树碑添坟,整修一新,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大祭,隆重非凡。胡公子孙遍天下,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的陈、胡、田、姚等姓子孙来淮阳认祖归宗、朝祖进香。</p> <p class="ql-block">“妫汭五姓”同根同祖,舜帝后裔一源百 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因舜帝居妫水,所以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妫汭”,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舜帝一系主支姓氏历经多次变迁,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为正朔,姓虞;西周和春秋时妫满正朔,姓陈;战国时承继舜帝香火的是陈完一支,姓田;此后舜帝一系又不断地分化出许多姓氏。《汉书 王莽传》载王莽在谈及自己的族系时说:“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 在济南曰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者皆黄帝苗裔。"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变迁的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舜帝后裔历经数千年繁衍播迁,蔚为望族,并从中派生出许多中华大姓。据估计,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约有1.5亿,其中陈姓繁衍得最旺盛,约占一半。现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参加这个组织的有陈、姚、虞、胡、田、袁、孙、车、陆、王等10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姚:姚是舜帝的本姓,《唐 书宰相世系》上说, 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p> <p class="ql-block">■胡姓概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前第十三位。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 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 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湖北是胡姓最多的省份。</p> <p class="ql-block">■胡姓源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为帝舜之后裔,得姓始祖为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以姚为姓,后又因曾住在妫河(今山西永济南,西流入黄河),后代中有以妫为姓的。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北部的阜阳、河南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去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从虞舜算起的第三十四世(代)人,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树发千枝木有本,江流万派水有源。追思远古人有祖,胡氏宗族源远流长。始祖胡公满,为圣祖舜帝有虞氏孙虞阏公之子。周武王克殷商而得天下,为追崇舜德,复求舜后,得虞阏父,仕周为陶正。周武王姬发为利用阏父陶正用器如神以元女太姬配其子公满,并封国于陈(今河南新蔡、淮阳、洛阳、安徽毫州等地),建都宛丘,且赐姓曰胡。其为陈开国君主始,故称胡公满。乃胡氏一世祖,太姬为一世祖妣。在历史长河中,子孙繁衍,承前启后三千多年,成为华夏一大盛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姓系出陈胡公妫满,以胡公的谥号为氏。胡姓发源于陈地,子孙向各地播迁。三国时,魏阳陵亭侯胡质居于山西安定,胡氏为安定望族。另一支在河南新蔡繁衍,也成为望族,中原胡姓多与新蔡有关。南朝时,安定胡氏南迁,在江西、湖南、安徽诸省发展壮大,历史上的闻姓望族安徽“绩溪胡氏”就是出自这一脉。至於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氏南迁,始於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胡氏视界★胡志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历乙巳年二月于湖北十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