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四以来,微信视频经常推送上世纪九十年代老歌,有童安格、姜育恒、谭咏麟、林子祥、邰正宵、张镐哲、齐秦、赵传、王杰的代表作,这些都是我曾经喜欢的歌手,以及至今都能随时哼唱出的曲调。推送最多的当属童安格,惊叹科技的神奇,如何知道我最爱他的歌,难道与近期大火的deepseek有关?可又是什么条件将我与童安格关联?</p> <p class="ql-block"> 今晨又听到他的《风再吹起》,这首歌在记忆里并不深刻,只是旋律微微耳熟,但歌词有共鸣,“我再回首望那年,像褪色照片乍现眼前。从前像个懵懂少年,悲与喜之间总是看不见”,引用当下俗语:儿时不懂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p> <p class="ql-block"> 跟着旋律慢慢轻哼,沉浸不仅歌曲本身,还有自我意境。以前听听旋律罢了,全当愉悦耳朵,放松心情,如今却不自觉陷在其中,总觉似曾相识。歌还是当年的歌,自己已然不是当年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到1999年,我的中学大学时光,最爱听歌唱歌的年纪,也是中国流行乐坛蓬勃发展,神仙打架的阶段。我家有台“燕舞”牌收录机,使用频率极高,主要满足了我吃早饭听歌的爱好。放下碗筷,背上书包,哼歌下楼,跨上单车,一路唱着奔向学校。</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这是段不近的路程,从后标营老通院到西家大塘十三中,每天来回14公里,就这么哼着唱着,并不觉得累。有时与同学同路还会合唱,真是快乐啊!现在的孩子恐怕少有这样纯真的经历了。</p> <p class="ql-block"> 初一暑假在五台山体育场,第一次听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那是江苏对阵香港的男足比赛,我坐在场边当球童。中场休息,突然:“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空灵的声音沿着环形座位,一阵阵冲入我的耳朵,太好听了!</p> <p class="ql-block"> 露天的五台山体育场,天籁之音犹如海上汽笛,由远及近、阵阵回响。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搜索引擎,之后问了不少人,到音像店才打听到歌曲的名字,唱歌的人。</p> <p class="ql-block"> 记不清自己第一台walkman是什么品牌。当时班上同学拥有“随身听”的并不多,最好的牌子是“sony”,着实让人羡慕。除了好机器,磁带更重要,我的同桌,与媳妇儿一样名字的男生喜欢张学友,酷爱“杜比”音效的原版磁带,后来我花了一笔“巨款”收购了他的二手磁带,包了纸皮珍藏在家中。</p> <p class="ql-block"> 高二时,省吃俭用半学期攒了125元,到湖南路外文书店买了正版“肯尼·基”CD专辑《回家》。这些磁带、CD,实打实陪伴了我的青葱岁月,那是自己给自己的快乐玩具,可惜经历两次搬家已不知所踪,真是心疼。</p> <p class="ql-block"> 写此小文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年66岁的童安格已淡出娱乐圈,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享受平凡生活。我喜欢他的作品,年轻时是因为悠扬的旋律和淡淡的忧伤,如今看看来还是歌曲本身对生活的理解太深刻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完整的健康人性,所能表现出的最真实情感,感恩的放手、长情的思念、希望的等待,还有真挚的祝福,至少我能感受到。呼应作品风格,童安格选择普通生活,实在是自然而然。</p> <p class="ql-block"> 前两日,媳妇儿大舅去世了,这是位有学识、有性格,乐观亲切的老头,愿他在天之灵安息。忘不了去年这个时候,与他在南京南站道别的场景,如今想来竟是最后一面,真叫人唏嘘。换个角度,不很正常吗?如这些经典歌曲,当年多么讨人喜欢,叫人惦念,过些年岁成了老歌,没有特别推送也就默默无闻了,直到无人哼起。</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是世间过客,只要没载入史册,体面离去该是最好的安排了。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港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