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杭州】(六)

笑容

游“九溪十八涧” <p class="ql-block">  九溪是杭州西湖区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 从九溪公交站下车,沿九溪路步行前往景区。</p> <p class="ql-block">  杭州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比较阴冷,加之下雨☔️更感觉凉气袭人。我穿的有些夸张,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陌上九溪”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藏在九溪深处的茶园民宿,名字起</span>得很浪漫,便在此拍照。</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田间小路有特定的方向划分,南北方向的小路被称为“阡”,而东西走向的小路则被称为“陌”。</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陌上”成为了一个心灵栖息的避风港,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珍惜眼前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从陌上九溪客栈走出,踏过青石板桥又是一片茶海。</p> <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进入了西湖龙井基地一级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好多茶叶基地。</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们慢慢地走、慢慢地游,这里有回环曲折的溪流,成片的茶树。</p> <p class="ql-block">  林海亭:建于清末民初,是一座供游人歇脚的开敞路亭。亭内🈶樊增祥撰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日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憩于亭内,细赏周边风景,可领略九溪之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歇息之余,看看墙壁上镜框里为我们讲述了“九溪十八涧的来历”。不妨在此讲给大家听👂。故事有些长。</p><p class="ql-block"> 从前,杨梅岭上有一户人家,两夫妻年纪都己六十出头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喜儿。儿子长得漂漂亮亮、壮壮实实,从小很乖巧,七八岁就能帮爹娘干活。</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喜儿帮娘去打水,走到溪边,看见有两条泥鳅在水里穿来穿去抢一颗珠子。他觉得很有趣,便把泥鳅赶开,将那颗珠子捞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别的伢儿见他拾到个好玩的东西,就拥上宋抢,喜儿就把选子紧紧捏在手心里,举得老高老高的。喜儿招架不了这许多人,把嘴巴一张,不料那珠子却(咕嘟,吞进肚皮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后,妈妈从灶下端出饭菜,不觉吓了一跳。她看见儿子面孔胀得发紫,眼睛象铜铃般地突了出来,头上生出丫丫又叉的两只角,嘴巴裂到耳朵边上,喉咙里“呼隆,呼隆”地响得象打雷一般,身子也越变越长了。原来喜儿吞进肚皮里去的是一颗龙珠,他变龙啦。</p><p class="ql-block"> 龙要有水才能飞腾呀!喜儿把头伏到砚瓦里,舔去刚才磨的一洼墨水,马上变成一条浑身墨黑的乌龙,龙头钻进乌云里,龙尾巴挂下来拖在杨梅设上。一霎时,乌云遮住了太阳,狂风呼呼地刮,雷声隆隆地响,暴雨哗晔地下,乌龙吞云吐雾地朝东方飞去。</p><p class="ql-block"> 爹喊了九声,娘叫了九声,乌龙总共停了十八停。回了十八次头。乌龙尾巴九个瓣,在杨梅岭上拖过,刮出九道沟沟,乌龙一路回了十八次头。他回头的地方积起十八个沙滩。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溪一八滩”</p> <p class="ql-block">  故事讲完了,继续沿着九溪路往前走,按着箭头指示的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  八角亭里面立有一块石碑“九溪烟树”。 也许是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p><p class="ql-block"> 九溪烟树是西湖新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欣赏景色的同时,品一下亭子间的对联,“天间云影闲相照; 林下泉声静自来”。韵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  这里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又有小溪潺潺流过发出清脆的响声。</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九曲十八涧不是所指,而是众多溪流汇合在一起形成的景观,清清爽爽,曲曲弯弯,流入钱塘江。</p> <p class="ql-block">  清朝有位先生是这样赞美九溪十八涧的:“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p> <p class="ql-block">  在西湖大大小小的景点当中,九溪更像是一处私藏之地,它躲在西湖西南边的群山之中,不显山露水却又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在溪中溪石刻旁有一庭院。这里居住的是何许人也,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溪中溪位于九溪风景区内,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 走到这里我茫然了。前面的路是Y行岔口,不知如何选择?此时空中还飘着细雨,游人稀少,问路无门。</p> <p class="ql-block">  “乾隆路”!当我看到这个路标时,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十八棵”御茶树的画面,这条路不会和它🈶关吧,就它了。顺着乾隆路游吧。</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高大笔直的水杉树,如同守护自然的卫士,矗立在大地之上,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杭州,水杉树的枝干还是光秃秃,在等待着春天的再次绽放。</p> <p class="ql-block">  水杉树在中国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水乡之王”。</p><p class="ql-block"> 水杉是依水而生的勇士,水杉树的根系十分壮观,它们深深地扎根于水底,稳固而有力。</p> <p class="ql-block">  蜿蜒曲折的乾龙路,是一条峰峦叠翠,溪泉叮咚的千年古道。</p> <p class="ql-block">  雨停了,厚厚的云层渐渐散去,山林里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草枝叶上的挂满了精灵剔透的水珠。</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乾隆古道旁有一牌坊:“理安寺”,古称涌泉禅寺,因寺内有与虎跑泉齐名的“法雨泉”也称法雨寺。</p> <p class="ql-block">  古朴典雅的进山路灯,有一种神秘感吸引着你,不得不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理安寺”为历史遗址,已无寺庙及香火,现为一家餐厅。</p> <p class="ql-block">  进入杨梅岭村,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真的很幸运,著名景点比比皆是,村庄内随处可见豪华惬意的别墅,展现了较高的生活水平。</p> <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门前宣有“走乾隆路,喝龙井茶”字样。表面看起来是一则广告语,实则内涵着一种骄傲与炫耀,村民们的自豪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  西湖杨梅岭村,这里的白墙黑瓦与茶香相融,青山环抱,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村头立了一座牌坊:杨梅岭</p><p class="ql-block"> 正面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上下十余家领引茶香酒酽农家乐</p><p class="ql-block"> 下联:回环三四里争讴政德人和世纪歌</p><p class="ql-block"> 楹联描绘了杨梅岭的农家乐景象和政德人和的社会氛围。</p> <p class="ql-block">  背面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石底度花荫,馥气入禅语</p><p class="ql-block"> 下联:壁间侵塔影,钟声流夕阳‌‌</p><p class="ql-block"> 通过花荫、塔影、钟声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p><p class="ql-block"> 这些楹联不仅展示了杨梅岭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描绘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从杨梅岭村出来,便是一条柏油路,路牌“满觉陇路”。</p><p class="ql-block"> 满觉的意思为“圆满的觉悟”,因寺庙而得名,因此称为满觉陇。</p> <p class="ql-block">  沿着满觉陇路走,翁家山村是在两个山峰夹峙下的自然村落,是一条山谷。这里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村中段,有一《西湖八小孩日记》碑,八小孩日记摘录。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先生们”的目记经过修改,编成一书,取名《西湖八小孩》,并作序。</span> 陶行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他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村口有一口古井,称它为“老龙井”,井口布满了井绳划出的沟壑。显示了古井的历史,井水甘甜清冽,整年不枯,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由于山上村落中翁姓者居多,故名翁家山。</p><p class="ql-block"> 相传旧时翁家山人不事农耕,专以捕猎为生,骁勇强悍。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有《翁家山》诗:“岧岧翁家山,松花深满坞。村民高下居,少长齐捕虎。但夸弓弩强,不识耕耧苦。”</p> <p class="ql-block">  从九溪公交站下车后,我一路走来,已步行了五公里有余,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龙井村”。这是我两次骑行(京杭大运河)来过的地方,这也算是故地重游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骑友们在2019年3月19日骑行到此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期美篇就写到这吧,龙井村的故事我将会在下期美篇中详细讲述。</p><p class="ql-block"> 一定很期待吧!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支持我的友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