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津,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美丽角落。位于天津市中心的静园的溥仪旧居,就是这样一处令人向往的静谧之地。</p><p class="ql-block"> 我于2025年3月8日妇女节的下午2点钟乘公交车860-陕西路哈密道下车,走进静园,耳边的车水马龙顿时消声匿迹,给人一种幽静之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静园,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园(浩瀚乾坤、汇聚一园,人杰地灵、颐养千年,寓意大吉大利。)原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的私宅。1925年溥仪被冯玉祥撵出北京后,来到张园,2年后(1929年7月)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过起了寓公生活。溥仪随后把乾园更名为“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也有”静观时局,以求复辟”之意。9.18事变后,溥仪的机会来了,他在静园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密谈之后,于1931年11月19晚从静园后门悄悄溜出,秘密离开天津,到达东北,并在日本人的协助下,当上了伪满的康德皇帝。静园在未代帝王离开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静之园。</p> <p class="ql-block"> 静园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为1900平方米。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布局合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园内的中心是一座美丽的喷泉,泉水清澈,喷珠溅玉,为整个园区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甬道用河卵石铺砌而成。靠东北面是传达室、厨房、汽车库和网球场,后院园内有一小段游廊和前院隔开。此外,静园内还有多处休息区,供游人在此小憩,感受大自然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 静园属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现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溥仪由此出逃到大连。翌年登上伪满洲国“皇帝”宝座。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设有地下室。建筑群围合感很强,体量组合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溥仪离津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2007年7月,整理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公众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 静园园内建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占地3000余平米的院落中,承载着近百年的荣辱与记忆,建筑主体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曾经静园有盘根错节的荣辱兴衰,如今这里的繁华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是非也成为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静园始建于1921年,原为北洋政府时期要员、北洋军阀首领曹锟的私人别墅。园内建筑典雅古朴,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不失西方建筑的豪华与大气。走进静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静园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民俗表演等,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主楼一座,西半部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一楼恢复大餐厅、小餐厅、会议室、会客室、文绣卧室等;二楼恢复祠堂,溥仪和婉容的书房、寝室等。楼内装修非常讲究,主要房间均配置护墙板、壁橱、博古架、书架等,装饰风格均为依照溥仪研究专家的考证精心挑选,使游客身临其境,真实的体会到上世纪的那段岁月。</p> <p class="ql-block"> 静园 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p> <p class="ql-block">原门厅</p><p class="ql-block"> 门厅见证了静园的风华沧桑。墙裙为原有耐火砖,经过清洗,重新展现。地砖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从印度进口。鱼形壁泉,是静园内非常具有特色的装饰,浅色马赛克、大理石泉台及部分大理石板均为精心留存的历史原件。</p> <p class="ql-block">鱼形壁泉</p> <p class="ql-block"> 前院的主楼是西班牙风格鱼形壁泉,是静园内非常具有特色的装饰,园内共有两处,体现了静园建筑的日式风格。在日式建筑里,门厅处设计壁泉是,主人或宾客入室之前净手所用。</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静园经过大规模的修复,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溥仪居住时期的样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的装饰乾隆皇帝御笔题写“隐渔”书画。</p> <p class="ql-block">精雕细刻的屏风。</p><p class="ql-block"> 复原陈列展品是依据当初摆设,以仿造的室内家具、饰品为主,辅助陈列主要收录与溥仪及静园有关的器物以及相关文字、照片资料等,以展示溥仪在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动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一层原议事厅</p><p class="ql-block"> 楹联:静坐观泉妙,端居味天知。</p><p class="ql-block"> 横批:乾坤正气。</p> <p class="ql-block">原大餐厅</p> <p class="ql-block">原大餐厅</p><p class="ql-block"> 原大餐厅,是溥仪宴请宾客的房间,各式政客、军阀、遗老都曾是座上宾客,溥仪常与他们商讨时局,谋求复辟的契机。平日里,这里便成溥仪与婉容共舞之处,他们听着留声机,享受着静园的闲暇和愜意,庄士敦也常把一些外国乐曲唱片送给他。在这里,年轻的溥仪度过了前半生最为自由的岁月,尽早实现“复辟大业”和安逸享受“寓公生活”充斥着溥仪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原议事厅(壁炉)</p> <p class="ql-block">原议事厅</p><p class="ql-block"> 为溥仪与清室遗老商讨复辟大事之处。遗老旧臣就复辟之事主张不一,陈宝琛主张“还宫”,罗振玉主张“联日”,郑孝骨主张“列强共管”。就在溥仪心猿意马之时,日本贵族水野胜邦密访溥仪,赠予一把题诗为“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鑫”的日本折扇用以暗示。顿觉复辟有望的溥仪,决定离津出关。议事厅见证了溥仪在天津后期直到出关之前,一切政治活动的发生与政治思想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原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原会客厅</p><p class="ql-block"> 原会客厅,是溥仪与各地“遗老”、军阀首领、各国驻津领事及司令官等贵宾密谈的场所。这里曾上演着一幕幕政治阴谋与尔虞我诈。</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贤二策划了“天津事变”,并深夜到此密访溥仪,利诱其出关。遗老旧臣则反应不一,坚决反对溥仪出关的“帝师”陈宝琛,作为“主拒”派领袖,与支持出关的“主迎”派领袖郑孝胥,在这间会客厅里,就“出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p> <p class="ql-block">回廊</p> <p class="ql-block">原小餐厅</p><p class="ql-block"> 原小餐厅,为溥仪与皇后、妃用膳之处,溥仪与婉容经常在此共进西餐。溥仪的二妹韫和在日记中写道:“溥仪在天津时喜欢和婉容同去起士林用西餐,很喜爱那里的冰激凌杨梅冷饮。”小餐厅见证了溥仪与婉容难得的温存与甜蜜。</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溥仪在津时期有一年过生日,宾客贺寿的礼物中有一件舞马街杯的摆件,溥仪很是喜欢。</p> <p class="ql-block"> 该餐厅为溥仪与后妃用餐之所。屋顶采用“和玺彩画”,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p> <p class="ql-block">原文绣房间</p><p class="ql-block"> 原文绣房间,是末代皇妃文绣日常起居之处。1922年溥仪大婚时,文绣比婉容提前一天入宫,被册封为“淑妃”。在津时期,文绣不愿溥仪投靠日本,力劝几次,遭来溥仪的反感。在溥仪的冷落和婉容的排挤下,文绣于 1931年8月私离静园。</p> <p class="ql-block"> 文绣作为溥仪的皇妃,最著名的便是和溥仪离婚了,这也让文绣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与皇帝离婚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原为文秀卧室,旧有物件的壁炉、床架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二楼 原随侍值班室</p> <p class="ql-block">原三层回廊</p><p class="ql-block"> 原三层回廊,曾是溥仪的随待值班站岗之处。据溥仪的贴身侍卫李国雄回忆,“当年我们便是在三层回廊处为溥仪待命守业”。楼梯、扶手及顶部“人字柁”的木质结构均为精心留存的历史原件。</p> <p class="ql-block"> 原溥仪卧室,为溥仪起居、休憩之处。仅在津期间,外出时常穿着考究的英国料子西服,头戴礼帽,手提文明棍,戴着德国蔡司眼镜,浑身散发着古龙香水和樟脑精的混合气味,俨然一副外国贵族的模样。但溥仪内心还保留着强烈的封建意识,他认为“夫妻关系就是主奴关系,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复辟才是溥仪唯一的兴趣所在。</p> <p class="ql-block"> 二楼室内完全依据上世纪二十年代,溥仪居住时期的生活场景和历史事件进行复原展示。溥仪在此居住时已经逊位,所以寓所并没有皇宫那样气派,但是华丽的灯具、精致的桌椅床铺和水晶制成的窗户等依然彰显了主人的高贵。</p> <p class="ql-block">原溥仪书房</p><p class="ql-block"> 原溥仪书房,为溥仪阅读、沉思之处。他经常阅读《顺天时报》和《大公报》。关注时局和舆论动向,寻求复辟时机。同时也不忘享受西式生活,去利顺德跳舞,去英租界打高尔夫,在静园修建网球场…这些高端消费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来自溥仪从宫中运出的古玩字画。</p> <p class="ql-block">书房里的古玩字画</p> <p class="ql-block"> 内部装修十分考究,主要的房间都配有,护墙板、壁橱、博古架、书架等,走在木质地板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音,似乎是历史声音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原婉容书房</p><p class="ql-block"> 原婉容书房,为末代皇后婉容读书、执笔的房间。婉容自幼在天津成长,良好的西式教育塑造了婉容的摩登气质。溥仪与婉容常常用英文通信,甜蜜的称呼对方 Henry和 Elizrabeth。婉容喜欢拍照,现存二人的合照几乎都是在天津时期拍摄的,二人还时常一起听收音机,共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位末代皇后的天津岁月,是她一生中最后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钢琴</p> <p class="ql-block">壁橱</p> <p class="ql-block">原婉容卧室</p><p class="ql-block"> 原婉容卧室,为婉容居住的房间。穿着时髦的婉容,在外人眼中是一位明星皇后,而她的内心却是一派凄苦与孤独,她与文绣争宠,大肆购买时髦物品,乃至吸食鸦片,都是她空虚、落寞的宣泄之举。在“妃革命”发生后,婉容与溥仪的感情也跌至冰点。</p> <p class="ql-block"> 婉容很喜欢穿旗袍,甚至自己还会参与制作。</p> <p class="ql-block">时髦的婉容照片</p> <p class="ql-block"> 出身于名门贵族的婉容从小就接受琴、棋、书、画中国传统才艺的熏陶,弹得一手好钢琴。在天津时期,因常受到溥仪的冷落,婉容便时常以钢琴为伴,来排遣自己的苦闷与烦恼。</p> <p class="ql-block">原祠堂</p><p class="ql-block"> 原祠堂,原名“奉先堂”,是溥仪祭拜先祖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清室世袭图</p> <p class="ql-block">溥仪家世展</p> <p class="ql-block">醇亲王之家</p> <p class="ql-block">载沣手牵溥仪,怀抱溥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溥仪大婚</p> <p class="ql-block">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行第三次登基大典,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婉容成为伪满洲国皇后。 初到天津时溥仪与婉容甜蜜恩爱。</p> <p class="ql-block"> 伪满“康德皇帝”的标准像(着色照片),摄于1934年3月。日本人不许“康德皇帝”穿戴清朝龙袍,而只能穿这身“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p> <p class="ql-block"> 郭布罗•婉容(1906-1946),宇募鸿,满洲正白旗郭布罗乐荣源家族之女。1922年入宫,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1925年隨溥仪到达天津,先后寓居于日相界的张园和静园。1931年随溥仪离津出关,潜往东北。1934年成为伪满洲国皇后,由于长期和溥仪不睦而受到冷落,終日以鸦片为伴,并患精神分裂症,成为疯子“皇后”。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后,被溥仪抛弃在溃逃路上,1946年6月20日,病逝于延吉。</p> <p class="ql-block">淑妃文绣</p><p class="ql-block"> 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又名蕙心,满洲镶黄旗额尔德特氏的女儿。1922年入宫,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妃。1925年溥仪到达天津,先后寓居于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1931年不堪忍受溥仪冷漠和婉容的排挤,私离静园,并向溥仪提出离婚,史称“妃革命”。文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敢于向封建皇帝提出离婚并诉诸法律获得成功的皇妃。文绣离婚后,先后做过教师、报社校对,度过了20年平民生活,1953年9月病逝,终年41岁。</p> <p class="ql-block">“祥贵人”谭玉龄</p><p class="ql-block"> 谭玉龄(1920-1942),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据谐音改为汉姓谭。1937年溥仪为了摆脱日本人企图选一日本女性为其新妃,也为了有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摆设,将谭玉龄选入伪满皇宫,册封为“祥贵人”。1942年8月13日,这位性情温柔、体贴入微的爱妃香消玉殒,年仅22岁,溥仪追封为“明贤贵妃”。</p> <p class="ql-block">“富贵人”李玉琴</p><p class="ql-block"> 李玉琴(1928-2001)汉族,祖籍山东,出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1943年日本人以“补谭玉龄之缺”为由,让溥仪再选一日本女子为妃。溥仪执意选择年龄幼小、文化程度低、容易控制的女子,将年仅15 岁的李玉琴选入伪满皇宫,册封为“富贵人”。使其成为“战略“漩涡中的牺牲品。1946年8月伪满州国垮台时被溥仪抛弃在遵化大栗子沟。1957年李玉琴与溥仪离婚,1958年重新组建幸福家庭。2001年4月21日因病去世,终年73岁。</p> <p class="ql-block">妻子李淑贤</p><p class="ql-block"> 李淑贤(1925-1992)汉族,出生于杭州,1942年到北京谋生,多年后入毓文学校补习文化 ,结业后成为一名护士。1962年与溥仪喜结良缘,建立了幸福家庭。他们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一同随全国政协参观团到祖国各地参观考察,接待国际友人,共同度过5年美好时光。1997年6月9日病逝,终年72岁。</p> <p class="ql-block"> 溥仪、溥杰夫妻作为全国政协参观团成员,来到洛阳龙门石窟参观团。</p> <p class="ql-block">溥仪、溥杰夫妻共游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诏书</p> <p class="ql-block"> 溥仪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留下了大量生平照片的人,展览馆以“家世展”展出了有关溥仪的珍贵图片。展示了未代皇帝幼年即位、被迫逊位、寓居天津、背叛国家上任伪满洲国皇帝、沦为战犯直到最后重新做一个平凡人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 砖木结构的楼房,融西班牙和日式风格于一体,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溥仪作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可谓是家世显赫,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我国的这位未代皇帝可以看一部《爱新觉罗·溥仪》的记录片。</p> <p class="ql-block">前庭院</p><p class="ql-block"> 在院子中的小庭院,参观完内部后非常适合坐在庭院里休息。院外车水马龙,院内静谧惬意,还有饮品区可以品尝。在 喧嚣的城市中,静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宁静与祥和的光芒。无论是寻找历史足迹,还是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静园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西侧跨院的外走廊</p> <p class="ql-block">原西跨院</p><p class="ql-block"> 原西跨院,为溥仪赏玩、休闲的地方,最能体现静园的院落特点。游廊的连拱设计,为典型的中世纪西班牙建筑风格。此处的鱼形壁泉,是静园内第二处壁泉装饰。溥仪很喜欢这处壁泉,后来在伪满皇宫同德殿九龙门东墙上,也建了一处类似的龙形壁泉,常携“福贵人”李玉琴赏玩。2003年9月,溥仪胞弟溥任先生,便是在这里,认出了他儿时常来常往的静园。</p><p class="ql-block"> 溥仪离津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甚至静园曾经有居民45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空间状况十分拥挤,存在严重的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现象。如今的静园分为主院和西跨院两个小院落,院落中分布着主楼、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历史,虽然它离我们不太远,在电影、电视中也有些许反映和记载,但必竟是第一次近距离的看静园,对承载着这段历史的洋楼、物件还是有着渐进渐远、似熟、实生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