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松的“青岛速度” —《图录》资料整理场景纪实(一)

游驰

伴随着带有暖意的晚风吹拂,夜半时钟悄声的从3月7日的24:00时,指向了3月8日的0:18时。<br> 随着手机微信的“嘀嘀”声响,把刚刚与《图录》副主编杨涛和责任编辑马立强结束视频会议,脱衣欲睡的笔者唤起。睁开那疲倦的眼睛,看到手机屏上显示着青岛邮友孟庆松老师发来的《图录》资料压缩件,顿时来了精神。披起睡衣,伏在电脑桌上将其打开,细细看了起来。<br> 原来这是日前让孟老师帮助整理某地区报送的167枚邮戳资料。真是神奇!这么快就整理好了吗?! 基于数学专业的秉性,一段时间坐标的轨迹,浮现在笔者面前:<br> 2024年10月25日,某地区报送了167枚戳类资料。因整理的不符合编委会确定的规范要求,经编辑部与其沟通退回重新整理,自此资料未再返回。<br> 2024年12月15日,《图录》编委会确定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上报的资料,不再退回,由编辑部自行完善整理。由此,该组资料便由编辑部保存待后期整理。<br> 2025年2月26日,晚间19:49时,随着《图录》编辑工作的推进,负责整理戳类资料的编辑老师,为不影响进度,将上述地区的167枚戳类资料与同样原因另一地区报送的603枚戳类资料交给编辑部统筹。 2025年2月28日,中午11:26时,笔者求援于孟庆松老师,希望他能按照《图录》编辑规范化要求,帮助整理某地区报送的167枚邮戳资料。从时间上看,已经赶不上《图录》书样的录入,所以不必着急,慢慢整理,只要不耽误下一阶段《图录》整书编辑即可。办事向来干脆利索的孟老师,当即应允:没有问题,我会尽快整理出来的。<br> 要知道,整理这些邮戳资料可是个技术活。不但要把每枚邮戳图片经过认真的裁剪、调正、尺寸测量、调色、调整像素外,最后还要按照《图录》编写范例,写出文字介绍等工序。这对于一名熟练的电脑操作者来说,没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整理是不可能的。<br> 2025年3月5日,晚间19:26时,孟老师将整理的资料打包发给笔者。由于理解的偏差,孟老师发来的资料,在文字的表述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严格的说不合格。笔者表示,文字由我来重新整理就好了,孟老师休息休息。性格好强的孟老师不同意,在他的坚持下,笔者交代了文字编写的注意要点。他表示,一定在短时间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br> 2025年3月8日,00:18时,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场景。 当笔者查看了重新整理的167枚邮戳资料后,发现这次改写文字规范,图片质量好,标点符号准确,堪称完美。屈指算来,自2月28日交付整理,3月5日返工,到7日午夜完工,孟老师仅用了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笔者很难想象,既要照顾二个未成年外孙,还要帮助女儿打理乡村民宿,加上一些家里家外的琐事,孟老师的作息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啊?确实是神奇!于是,心里有了一个将给予特别奖励的分数。<br> 2025年3月 8日,早上09:07时,耐不住性子的孟老师给笔者打来了电话。不放心地问:昨晚发的资料看了没有。笔者纠正说:今天凌晨发的资料我看了。孟老师知道笔者习惯用打分来评价事务,又问:这次给打多少分?笔者回答:120分。电话那头传来兴奋的声音:一向吝啬的您,今天为什么如此慷慨?!笔者回答:是您的“神奇”打动了我,所以给您加了20分!孟老师提高嗓门激动地说:我这是用“青岛速度”来助力《图录》的早日面世!<br> 这句话,饱含着这位74岁老集邮人的满腔情怀!这句话,让笔者几乎从眼角流出泪水:孟老师,您太感动我了! 没想到,历来说话办事痛快的孟老师,又主动请缨,要求把另一地区报送的603枚戳类资料转给他处理。考虑到眼下《图录》样书的编排趋于结束,编辑工作将转入第三阶段,即编辑成书之际,急需完善和充实邮品资料,笔者就答应了孟老师的请求。虽然嘴上叮嘱着不要着急,要劳逸结合,要慢慢整理。可心里真的希望,在未来《图录》资料整理过程中,孟老师能创造出更靓丽的“青岛质量”“青岛责任”新篇章!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背景链接</b></font></h1> <h5></h5><h5> 孟庆松,青岛资深集邮家。主要收集邮政史、专题邮品。是中国邮政平信签条标签的先驱研究者,编有专著《中国邮政平信条码标签的应用与研究》。是“齐鲁集邮研究会”“黄河集邮研究会”“蜀陵邮学研究会”等多家集邮组织会员。<br></h5><h5> 在这次由著名集邮活动家展庆堂会长发起和组织成立的《任怀平邮品设计图录》(简称《图录》)编委会中,出任编委会宣传组成员,负责会刊《工作简报》编辑,担任青岛地区邮品资料报送员。<br> 自2024年“5·18”《图录》编委会成立以来,孟庆松按照《图录》征集汇总方案的要求,积极投入《图录》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热心协助编辑部工作,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从以下部分资料和数据中可见一斑。<br> 1、2024年6月2日,《图录》编委会第八期《工作简报》上,刊登了孟庆松发表的《在整理任老各类纪念邮戳中的一点体会》文稿。<br> 2、2024年7月6日,在济南举行的《图录》资料征集调度研讨专题会上,孟庆松提出,参与这项前人未曾有过的《图录》编辑工作,要学习展庆堂会长,发扬“无私无畏、无悔无憾、无怨无愧 ”的工作态度。<br> 3、在2024年7月12日至2025年2月8日,孟庆松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和从周边邮友征集的近千枚邮品,整理后分11次报送出青岛地区424枚封戳片资料,外省357枚封片戳资料。<br> 4、自2024年8月至10月,为配合各地主报人员的整理工作,将编辑部从任怀平先生多年留存在数个储存器中找出的邮品资料,做了整理分类,分三次将1989 年至2024年期间的2361枚邮品电脑图稿,以各地市为单元,按年份做好文件夹,在《图录》编委会群内做了分发。<br> 5、2024年12月9日至10日,任怀平先生大女儿任亚力,将任怀平先生留存的618枚封片分四次扫描发给编辑部,将其中的349枚交付孟庆松做了图片整理和文字编辑。<br> 6、济南地区2024年12月11日报送的513枚封片资料,编辑部将其中的1987至1999年的259枚资料转由孟庆松协助整理完成。</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