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古街游〈十四〉石曲街北陡门宫

夏天的白杨

<p class="ql-block">  周日,春阳明媚,怀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沿着路桥十里长街往南,从新路村四号桥下通过,走过塘桥,便是老街的最南段石曲街。左侧便是陡门宫。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道教圣地,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刚至宫前,一座精美的山门牌楼便映入眼帘。门口有石狮守卫,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细腻的雕刻工艺令人赞叹不已,仿佛展示着它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进灵霄宝殿,高大威严的神像庄重地端坐其中,目光慈悲而又深邃,似乎在俯瞰着世间万物。殿内香烟袅袅,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福,气氛庄严肃穆。随后,又参观了大罗宝殿、元帅殿等殿堂,每一座殿堂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元帅殿,不禁想起了那段英勇的抗倭史,楹联上“驱除鞑虏腰下青萍射牛斗;歼灭倭奴胸中浩气贯云霄”的词句,不禁对先辈们的英勇无畏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沿着宫道漫步,同一位老者交谈中,了解到每逢农历十月十六元帅寿日,这里都会热闹非凡,戏班演戏,周边民众齐聚一堂,共享这一民俗盛宴。</p> <p class="ql-block">  走出殿堂,放生池便出现在眼前。池中波光粼粼,湖心亭在碧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雅致。沿着九曲桥漫步,仿佛走进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池边的卵石路蜿蜒曲折,路旁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坐在亭中,上网查了陡门宫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倭寇从栅浦分路焚掠路桥等地,戚继光带领民众抗倭,部下四将孔、傅、朱、章身先士卒、英勇牺牲,民众为纪念他们而立庙奉祀。</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三年(1823年),里人重建陡门庙,并建起戏台“洄澜亭”。</p><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曾移作他用,戏台也被改建为民房。1990年新建元帅殿,1992年建成太岁殿,1994年,经原黄岩市政府批准,重新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因为在塘桥陡门闸(古代江南水乡常见水利设施,通常用上等石料建造,具有堰闸、桥涵等功能)边,故改名为“陡门宫”。1995年翻建玉皇殿和山门牌楼,1996年造观音殿。现有面积超过16亩,内有灵霄宝殿、大罗宝殿、元帅殿、太岁殿、玉皇殿、观音殿等殿堂,还有宫方池、放生池、湖心亭、九曲桥、山门牌楼及戏台等。陡门宫恢复了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此次陡门宫之行,不仅领略到了独特的建筑之美,更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们对信仰的执着追求。相信这座古老的宫殿将会继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p> 陡门宫 <p class="ql-block">石曲丹墙沐晓悠,檐牙高啄韵长留。</p><p class="ql-block">抗倭勋业碑铭篆,靖土丹心史赞讴。</p><p class="ql-block">宝殿香烟祈愿绕,古桥碧水伴云游。</p><p class="ql-block">寿辰嘉诞人潮涌,千载遗风意未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