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六百年 畅游北海两万步

ccddgg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对北京的印象是“三大件”:天安门、故宫、长城。虽然没去过,但心向往之。作为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我们这一代人,因为一首歌让我们对北京的认知又多了一个点,那就是北海公园。而北海公园在我们的脑海中只有一座倒映在水面的白塔以及轻轻飘荡的小船,这是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获知的,那是1955年,我正好读三年级。后来,当然对北京的认识渐渐地丰满立体起来。女儿在北京读书工作后,我们到北海公园三次,前两次只是在南门白塔周围转了一下。这次女儿开车送我们到北门,我们从北门到南门,再从南门到北门,绕“北海”转了一圈,不知不觉,竟足足走了两万多步。回来看看介绍,还有不少精彩的点没走到,就留着下一次吧。😃😃😃</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曾是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明清两代,在元朝建设北海园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以乾隆朝为最盛,基本上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现是北京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的水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风景秀美 ,景点较多,各具特色,湖中有岛,园中有园,园中有寺,是非常值得看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  琼岛是北海公园的中心 ,四面临水 ,岛上有白塔及丰富的植被和古建筑群。白塔建于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高35.9米,塔身呈宝瓶形,塔内藏有经文、衣钵和舍利。乾隆帝御制的《白塔山总记》和《塔山四面记》,记载了白塔山的历史和景观。 白塔是北京地标性建筑之一 。进入永安寺山门,拾阶而上,白塔一路伴行,它与古树相映,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永安桥</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p> <p class="ql-block">  进入北海公园北门边门右拐就是静心斋,这是乾隆皇帝仿造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既气势恢弘,又婉约多姿。静心斋为水景之冠,园内共有大小水池八个,各式桥梁四座,以及沁泉廊下的滚水坝等。园中殿堂华美,亭榭精巧,怪石争奇,小溪跌玉,移步异景,气象万千,称为乾隆小花园。当年乾隆皇帝把它作为读书养性之处,后来却成为清代皇太子的书斋和后妃们避暑消夏之场所。</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的北门边门</p> <p class="ql-block">  镜清斋是整个静心斋园林景区的主体建筑。此主殿建筑面阔五间,前廊后轩,四周抄手游廊环抱方池,体现了其以池水为主题的布局立意。此殿端庄素雅,乾隆更写"临池构屋如临镜"的诗句来描述它。殿"镜清斋"三字隶书匾额为民国初年陆徵所书。</p> <p class="ql-block">  罨画轩是静心斋内观景的最佳处所,罨画意为色彩鲜明的彩画。其右侧沿山而建的半壁爬山廊,名为"读画廊"。乾隆皇帝诗中称:"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是说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如画的美景,又形成一种"看者原为画里人"的审美趣味。</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半壁爬山廊。</p> <p class="ql-block">沁泉廊</p> <p class="ql-block">大量的湖石叠搭累积,形态各异,颇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  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坐落于北海公园北岸,是北海公园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明代时为经厂,又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西天梵境庄严大气,庙内古建筑的独特唯美,琉璃艺术的璀璨绚丽,乾隆御笔题词的浑厚庄重,都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游览西天梵境,享受心灵的宁静与传统文化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  入西天梵境门,经过天王殿 ,就可见到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纯金丝楠木建造的大</span>慈真如宝殿,黑色的琉璃瓦,土黄色的门窗,古树相拥,华丽优雅 ,象征佛门的清净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佛门与白塔同框,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海公园的“格格”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春入京,去北海公园逛逛,从环境布置上看,北海公园的年味更足一点。北海公园的水面大,一些水鸟很受游客的喜爱。因为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节日,公园里到处看见穿着满清服饰的小姐姐,当然也有少数哥儿们。和我们那儿基本上穿汉服不同,这里几乎一式的“格格”扮相,再加上是冬季,有毛领,披肩,斗篷,就更显得争奇斗艳了。有的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站姿,还有加上一点动作情节。北京的一些原来的皇家公园的确很适合拍写真照,所以这里“商拍”很多,难怪在一些主要景点都摆放着“禁止商拍”的牌子。</span></p>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中唯一一座双面九龙影壁。由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总共有635条盘龙。导游们说,6+3=9,这是暗示“九五至尊”,不知是果然如此设计的,还是牵强附会?</p> <p class="ql-block">  快雪堂是一座三进院落建筑群,包括澄观堂、浴兰轩和快雪堂。‌三大殿采用金丝楠木建造。快雪堂的命名来源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亲自题写殿名。 为纪念著名将领蔡锷(字松坡), 快雪堂曾为松坡图书馆,梁启出任馆长。松坡图书馆也是国家图书馆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快雪堂收藏了从晋至元20位书法家的墨迹石刻80篇,包括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苏轼、米芾、黄庭坚等名家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漫步快雪堂,不仅可以享受古建筑群的特殊魅力 ,还可以欣赏顶流的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澄观堂为阅览室</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浴兰轩为藏书室</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快雪堂</p> <p class="ql-block">  九龙亭位于北海公园的西北侧湖边,五座亭子华丽精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赏月的绝佳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的阐福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当时是乾隆皇帝为了给他的母亲孝圣宪皇后祝寿而在太素殿的旧址上修建的寺庙,并将其改为喇嘛庙,赐名“阐福寺”‌。该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等多种民族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阐福寺在清代是皇室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乾隆皇帝经常到阐福寺拈香拜佛,并在每年的十二月初一举行“书福”盛典,祈求“苍天赐福”。这一传统从乾隆时期开始,代代清帝照例举行“书福”典礼,使得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帝祈求上天赐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 ,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殿,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官殿建筑。没有对外开放。游客只能在外围参观。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楼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今年北京是暖冬 ,北京城没有下雪。北海公园湖面虽然结了冰,但不厚,薄薄的一层,不少水面都开了口子,给YY们提供了戏耍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海公园的“YY”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北京电视台有一个老外观察北京鸟儿的节目,其中有北海公园的“YY”们的镜头,和我拍到的很相似。于是把相关的图片整理一下,编成这个小视频。西湖的水面上也有这些鸟,但画面各不相同,各有韵味。北京的湖面结了冰,水鸟在冰和水的交界处嬉戏,栖息,很有趣味。因为是路过,走马观花,只拍了一个大概,发现有五种鸟:鸳鸯、野鸭、绿头鸭、白骨鸡、普通秋沙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暖鸭先知”啊,北方的鸭子🦆看起来比南方的大一些,可能是因为气温低,羽毛🪶更丰满一点。</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年味在城市中已经淡化了,春节期间,街上静悄悄的,连红灯笼🏮都很少,只有在公园、庙会中🈶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氛围。北海公园正门入口处,作了精心布置,有造景,有成串的灯笼🏮🏮🏮🏮🏮🏮🏮🏮🏮🏮🏮,再加上开心😃的人群,特别是那些青春洋溢的穿着清宫服饰的少男少女们。</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由NNGGYY 和CCDDGG共同拍摄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