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阿根廷首都的中文音译很拗口,她的标志性大道的名字却非常直白好记:七月九日大道。只要走过这条大道,大概就会记住1816年7月9日是阿根廷独立的日子。148米宽,双向18车道,20世纪30年代动工,数字里跃动的是那个时代这座城市的豪迈。<div><br>走在七月九日大道,会遇见与道路同时代建造的方尖碑,用最温柔的乳白色,展示最阳刚的姿态;用古埃及的文明与统治符号,来纪念这座城市数百年的历史。</div><div><br>走在七月九日大道,能看到20世纪初建成的号称世界三大歌剧院之一的科隆大剧院(Teatro Colón,也叫哥伦布大剧院)。进去一看,金碧辉煌的整体色调、富丽堂皇的水晶吊灯、庄重典雅的雕塑和彩绘,果然都是从欧洲漂洋过海而来的经典,的确具备与巴黎歌剧院一争高下的实力。</div><div><br>走在七月九日大道,两旁不再年轻的楼宇似乎都在回味往昔时光。一百年前曾经跻身发达国家前列的阿根廷,吸引过很多欧洲资本的目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高楼,也曾有比肩纽约的雄心和梦想。谁曾想,一百年之后,她又回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排行榜。七月九日大道就像是一个百年历史大橱窗,旧物件琳琅满目,新款式乏善可陈。</div><div><br>五月广场上高耸着一座高塔形白色纪念碑,塔尖上立着手持长矛的自由女神。碑身上刻着“25MAYO1810”。西班牙十六世纪中叶在这片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开始殖民统治,三百年后西班牙人的后裔不满宗主国的统治,在1810年5月25日发起了独立革命。独立后的总统就在五月广场的粉色宫殿里办公,雅称玫瑰宫。游人云集、市民休闲与阿根廷的政治中心就这样亲密融合在了一起,五月广场因此让人觉得祥和亲切。<br></div> 五月革命纪念碑 玫瑰宫(总统府) 五月广场周围的建筑很古典 七月九日大道上的方尖碑 科隆剧院 可升降的警察岗亭 路边的休闲时光 科隆剧院 科隆剧院富丽堂皇的过道 游行队伍扛着中国领袖的旗帜 博卡区是一处看似杂乱无章,却又精彩纷呈的地方。一百多年前贫穷的欧洲移民(意大利人居多)用船上旧铁皮在这里盖了简易房子,然后刷上五颜六色的油漆。今天的博卡区承继了这些五彩缤纷并将其演绎到了极致,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睛。<div><br>博卡青年足球俱乐部蓝黄两色的醒目外墙和“CABJ”的盾牌形Logo是博卡区的骄傲。马拉多纳被做成漫画人偶与同样做成人偶的贝隆和贝隆夫人一起站在街边一栋两层小楼的阳台上向路人挥手致意。看来阿根廷人依旧怀念曾三度出任阿根廷总统的贝隆和他的贝隆主义所倡导的政治主权、经济独立和社会正义;仍然铭记贝隆夫人为改善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所做的不懈努力,并对这朵“阿根廷玫瑰”的过早凋谢深感遗憾和不舍。此时最好有人轻声吟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马拉多纳在1982年世界杯被红牌罚下、铩羽而归的时候;在1986年问鼎世界杯将阿根廷足球带上荣耀巅峰的时候都唱过这首歌,那舒缓而略带伤感的旋律一定会引起人们心底的共鸣。</div><div><br>卡米尼托(Caminito,小街、小路的意思)街上的探戈舞曲声从这里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色彩斑斓的房屋间环绕回响,一百多年间从不入流的底层阶级起步,直到登上大雅之堂。街头艺人在街头酒馆前潇洒有力的舞步和快速的头部甩动让游人停下了脚步。七彩房屋、激情探戈、焦香烤肉、街头涂鸦和雕塑,成就了卡米尼托这条迷人的小路。<br></div> 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贝隆总统、贝隆夫人和马拉多纳 梅西自然不会缺席 有滋有味的小路 卡米尼托(CAMINITO)街上打卡的房子 穿10号球衣的游客 街头探戈 小孩看美人 与博卡区比邻的马德罗港(Puerto Madero)由旧港口蜕变为现代化滨水区,一座外形像倒扣的女人高跟鞋一般的轻盈秀气银白色桥梁连接运河两岸高层楼宇。人们叫她女人桥。大型船只经过时桥面会以中央桥墩为支点旋转九十度打开。桥下浑黄的河水缓缓流淌,奔向无比宽阔的拉普拉塔河口。<br> 老虎洲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是巴拉那河三角洲核心地带一处充满热带雨林风情的水乡小镇。河道上游船、游艇、皮划艇穿梭来往,富人的度假天堂。岸上有一座用玻璃罩着的老房子与众不同,那是阿根廷第一位平民总统萨米恩托(Sarmiento)的别墅。他从一个乡村教师到总统,一路上肯定有很多令人着迷的故事。由于他极其注重教育,因而有“教育之父”的称号。这一定是让他最感到欣慰的称号。<div><br>昔日的Cine Metro电影院,已经变身为Tango Porteño,直译大概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的意思,把它译成红酒牛排探戈秀更加贴切。那是这座城市夜晚的精彩。美酒佳肴饕餮之后,激情四射的阿根廷探戈会将这个美妙的夜晚深深地留驻在记忆里。 <br><br><br></div> 巴拉那河水偏黄 萨米恩托(Sarmiento)总统故居 由剧院改建的雅典人书店EI Ateneo,号称全球第二大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