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中,成年女性被人叫一声“大姐”,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可在中共早年语境下,“大姐”这个称谓是一个政治符号,说白了不是谁都配得上叫“大姐”的。比如,过去在延安叫“老干部”,那是专指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那怕此人只有十七八岁,也是老干部,而在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只能叫“三八式干部”……</p><p class="ql-block">中共内部称“大姐”是有硬条件的,主要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参加过长征、资历深厚、德高望重,并且在党内外有重要贡献的女性领导人</b>。这个称谓的含义是表达尊敬和认可,强调她们在革命中的贡献和地位。</p><p class="ql-block">中共党内被称之为“大姐”的屈指可数。以下是几位广为人知的“大姐”——</p> 蔡 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蔡畅</b>被称为“蔡大姐”。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皆以“蔡大姐”相称,她34岁参加长征,是女红军中年龄最长者,长征途中将马让给伤员,靠双脚走完全程。她领导妇女运动,创办夜校提升妇女文化水平,被美国作家赞为“长征中的圣徒”。</p><p class="ql-block">母亲葛健豪是革命先驱,哥哥蔡和森、嫂子向警予均为早期党的核心人物。</p> 邓颖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邓颖超,</b><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响当当的“邓大姐”。她</span>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总理有时也会叫她“大姐”。邓大姐15岁投身五四运动,长征中带病坚持行军。建国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晚年任全国政协主席(正国级)。她曾收下工人缝制的棉袄,并回信称“你们都是我的儿女”,展现了与人民的深厚情感。</p> 康克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康克清</b>是朱德元帅的夫人,身材魁梧、性格刚毅,长征中背枪行军,是红军中少有的女指挥官。她曾说:“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男同志能做的,女同志也能做到”,展现了巾帼气概。</p> 贺子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贺子珍</b>是毛泽东的夫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时期,她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被誉为“双枪女将”。长征中为掩护战友身负重伤,贺子珍全身嵌入17块弹片。她拒绝领取伤残补助,一生默默奉献,被称为“红军中的铿锵玫瑰”。</p> 向警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向警予</b>是蔡和森之妻,早年去法国勤工俭学,是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1928年被捕后英勇就义,周恩来称其为“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p> 陈少敏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陈少敏</b>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在抗日战争中令日军闻风丧胆,曾率军歼灭日军百余人。建国后,她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以“不表态”、“不举手”的方式,公开抵制开除刘少奇出党的错误决定,展现了无畏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中共党内“大姐”的称谓,是革命历史与党内文化的产物,其核心条件包括革命资历、道德威望和党内认可,而含义则兼具尊重、平等与历史传承。这一称呼既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女性领导人的独特贡献,也展现了中共在性别角色上的早期进步性。</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对“大姐”的认知可能分化,但党内语境下的“大姐”始终是革命传统与集体记忆的重要符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