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陪康哥到红莲湖公园参加班里组织的“小手拉大手共护淄博蓝”爱绿护绿集体活动。集体活动结束,小家伙们像极了一匹匹脱了疆的野马,三五好友你追我赶撒丫子奔向了大自然。家长们一声声“慢点跑……注意安全……”的嘱托,妥妥地变成了耳旁风。</p> <p class="ql-block"> 二月底,湖边残冰尚未消融的时候,康哥说想划船,我带他来逛过一次红莲湖公园,可惜当时天寒料峭,游客稀少,公园里的商店和娱乐设施并未开始营业。那天我俩绕红莲公园逛了一大圈,发现公园竟比前些年扩大了好多,增加了一处火车景点和两处儿童乐园。尽管没能划到船,我俩也玩的颇开心。小野马们大概都是儿童乐园的“常客”,也不管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儿的家长们是否跟得上,一路嬉笑打闹着瞬间跑没了影儿。</p> <p class="ql-block"> 我在小树林里发现了一大片“荠菜”,高兴坏了,立马从背包里掏出小铲子和方便袋便是哐哐一阵挖。同行的一位年轻家长看到我对野菜的热切和疯狂忍不住直乐,说:“你咋跟我妈一样?”哈哈……谁能懂啊,中年妇女好像对野菜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只要看到便拔不动腿了。荠菜、灰菜、拉拉秧、马齿苋、扫帚菜、人性菜、红麻菜,这些小时候田野里随处可见的野草都是难得的美味。还记得有一次,别人送了我一把地瓜叶,被母亲看到了,问:“你拿这个来家干啥?”“吃啊,人家说地瓜叶很好吃。”尽管我从没吃过地瓜叶,但还是忍不住对想探索一下这一未知的“美味”。母亲说:“地瓜叶不是喂猪的吗?”“啊?原来猪也知道地瓜叶是好东西呀?”我跟母亲嘻嘻哈哈。等我把地瓜叶洗净切碎加上红枣碎和面粉拌匀团成团子上锅蒸熟拿给母亲尝的时候,母亲一脸嫌弃道:“六零年挨饿的时候,早吃够了。”原来,是我忽略了野菜承载的是母亲童年最苦难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的保洁大叔看我满地找野菜,好心提醒我:“这边荠菜很少,你可以去公园西边的麦田里挖,那边多。”“嗯?公园的小树林里也挺多的呀,你看,我挖了这么多呢!”我撑开方便袋献宝似的让大叔看我的战利品。大叔瞅了一眼,哈哈大笑:“姑娘,你挖的这一堆,没一棵是荠菜。”“啥?这些不是荠菜?”我脑子有些懵,“不应该呀,荠菜我还能不认识?”大叔在草丛里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棵真正的荠菜,指给我看:“你看,这才是荠菜,你挖的这种虽然跟荠菜很像,却不是真正的荠菜。这种不能吃的。”我仔细对比过,好像确实不太一样。我本着听人劝吃饱饭的原则,恋恋不舍地将刚挖的那袋假“荠菜”扔进了保洁大叔的垃圾蒌里。</p> <p class="ql-block"> 有好几个家长在儿童乐园照看着玩耍的孩子们,我便一个人跑去公园外面的麦田寻野菜去了。不知是不是有太多人喜欢到公园周边的麦田来挖荠菜的缘故,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棵真荠菜的影子,倒是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麦蒿。听说春天的麦蒿的也是一道不错的美味,我心中便又升腾起一股尝一尝的冲动。不过这次我学乖了。先挖出两棵,跑回公园门口找到大叔帮忙确认了一下:“是麦蒿没错,可以吃。”才又返回麦田开始行动。</p> <p class="ql-block"> 月初刚下过一场大雪,融化的雪给麦田浇了次透透的水,田里的麦蒿和麦苗一样绿油油的,非常鲜嫩。我像个贪婪地孩子,蹲在地里疯狂地挖了起来。一边挖一边又觉得好笑。突然觉得挖野菜,像极了找对象的适婚青年,一开始把门槛儿设得高高的,要家境好的、工作体面的、收入高的、还要身材好、脸蛋儿靓、又要脾气好的。可现实生活中,家境好工作又体面的,可能长得不太好看;身材好、脸蛋儿靓的,又可能不太会过日子;会过日子脾气又好的,又可能家境不太好;哪儿哪儿都好的,大概率又可能看不上你……良缘难觅,可遇不可求。挖野菜又何偿不是一样的道理?荠菜难寻,若一味坚持,昨日或许会两手空空败兴而归。而换一个目标改挖麦蒿,则即体验了挖野菜的乐趣,又有了品尝另一种野菜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将麦蒿摘洗干净,开水焯烫后再放入加了盐的凉水中浸泡一夜(中间需更换几次凉水,泡掉麦蒿的苦味),捞起攥干,取一小团切碎放入大碗,打上几个鸡蛋再撒一点盐搅匀,起锅热油,即可煎炒出一盘鲜香味美的野菜炒蛋。这一刻,挖的野菜是麦蒿还是荠菜都不重要,好吃就得了。</p> <p class="ql-block"> 朋友说:“你也不嫌麻烦!”我忍不住唇角上扬满脸笑意:“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