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声乐界的四大名旦是指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和郎毓秀。这四位艺术家均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发行唱片,在中国声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她们不仅在声乐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教学和演唱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郎毓秀</p><p class="ql-block">(1918—2012),出生于上海,祖籍杭州。</p><p class="ql-block">1937年,郎毓秀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主修声乐。1946年,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深造,进修声乐。1948年回国,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授。</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天伦》《乡愁》《早行乐》《满园春色》。</p> <p class="ql-block">周小燕</p><p class="ql-block">(1917—2016),出生于武汉,毕业于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中国内地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她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长城谣》《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蚌壳》。</p> <p class="ql-block">喻宜萱</p><p class="ql-block">(1909—2008年),出生于江西萍乡。中国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新中国声乐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创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著有《我与音乐》《中国歌曲独唱歌曲集》等作品。</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黄友葵</p><p class="ql-block">(1908—1990),出生于湖南湘潭,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1927年入苏州东吴大学进修钢琴。1939年在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声乐教授。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建国后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远望姐妮下田来》《狂欢之夜》等,著有《论歌唱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