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县志记载,秀才是最低的文聘.但要考秀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一个儿童,读十几年五经、四书,学会写八股文、试帖诗,才具备了参加考秀才的资格一童生,而要考中秀才,要经过县考、府考、院考三个等级。首先是县考:遇到本县县官布告考试日期,向县衙署礼房报名参加考试,填写履历.并要同考五人互相联保的文约,本乡老秀才的证明等文件,保证没有冒名顶替,不在服丧期中,不是假造姓名丶身世清白,不是娼、优、皂隶的直系子孙,方准应考.由本县官主试,要考好几场.全部考完出长榜叫长案.成绩优秀者才能具备参加府试的资格.其次就是参加府试:主试官由本府知府担任,也要考好几场,成绩优秀者,按一定名额登记造册经府衙送呈省学政,审核完后才能参加院试,也就是秀才考试.在者就是院试:院试由省府专管考秀才的官学政主试,考场叫贡院,试院或叫考棚,独人独间全封闭,两文一诗,当天交卷.然后通过复试.面试.按分配名额录取,榜上有名,才能作秀才,秀才通过岁考,按成绩分为六等,一等者叫廪生,二等增生,三等附生。考试榜文在文昌阁公示,禀生领取国家发的补助,明朝是每月六斗米价,清朝是每月四两白银,相当于两名兵丁的俸银,秀才功名不是永久不变的,三年岁考一次,考的最不好的,革去顶戴,所以有秀才好做岁考难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考中秀才进学后,每年要考一次,叫"岁考",成绩好的成廪膳生员,也就是挣国家的补助,成债差的惩罚,脱了库子打屁股.不参加岁考或有其它违法犯罪者,摘去顶戴,割去功名。所以有"秀才好做岁考难过"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为了把秀才中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毎隔十二年,省府从秀才中考选两名"拔贡',参加朝考,一等任知县,二等任敎谕,三等任县丞。所以有"拔贡赛举人'的说法,而且最难的是每期灵丘只有八个秀才名额。</p> <p class="ql-block"> 秀才考举人,谓之乡试.乡试三年一科,逢子.午.卯.酉年进行,为正科,遇皇帝过寿或特殊庆典,加试一科,叫恩科.乡试在各省贡院举行.乡试日期在中秋节前后,气候凉爽宜人,也叫秋考。考举人由朝廷配正.付主考耒主持,正付主考有钦差身份,但主考官也不是隋便配的,必须是进士出身,三品以上的官职,参加衘试,就是皇帝亲自主持,密定名单,临考时,根据赴任省府远近,陆续配迁,绝对保密.参加考试的秀才要经过预选,也就是科考才能有考举人的资格,考试进入贡院考埸,要全身脱光清查,严防夹带,贡院里考房一人一间,吃饭睡觉都在里边,直到考试终场. 考生退场后,贡院大门紧锁,兵丁把守,主考及同考官等在里边评阅卷子.卷子不但宻封,而且全由抄手用银朱红笔重新抄过,分给各阅卷官看,主要是防止因认识笔迹而作弊,录取后,再与原卷核对.然后按分配名额录取.因为文化敎肓水平差异,各省在彔取比例上相差悬殊,江浙一带竞争激烈,边远省份次之,总体大约是百分之一左右.比现在者博士生还难.考完后,中与不中,在放榜后,自己都可以领回卷子,考中的可以印出数份送亲友保存;落第的也可以研究文路,寻找未中原因.考中举人可就不间单了,县官要亲自给挂匾旌表,登门拜访,乡里也要办宴庆贺.同时也具备子参加会试考进士.状元的资格,有机会还可直接进入仕途.</p><p class="ql-block"> 科举考试,头年秋天考中举人,第二年春天即可到京城参加考进士,也叫“会试”。旅途费用是公家发给,所以叫“公车”。会试每逢丒、未、辰、戍年举行为正科。遇到皇帝庆寿,加一科叫恩科。会试在京城贡院举行。由皇帝亲自选配正主考一人、付主考三人、同考官十八人主持。考场规则同考举人大体一致,无非是检查的更严格,阅卷更加保密细致。"会试"是全国关心的大亊,皇帝亲自巡视,卷子亲自过目。在科考中,如果发现营私午弊,严加处理,轻者罢职查办,重者下狱杀头。会试得中.金榜题名,统称进士。</p><p class="ql-block"> 考状元就是所有进士参加殿试,也就是在金銮殿上,皇帝亲自临场主持,经过文字书写,对策提问,面视核对,然后刬分三等,也叫"三甲"。一等赐进士及苐,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皇帝御笔亲点,苐一名状元.苐二名榜眼.苐三名探花。考中进士.状元就可坐官为宦,最低封亇"七品官"县令,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果人材出众,年令适中,还可能被皇帝招为女婿,也叫"附马",或侄女女婿,也就是"俊马'.皇亲国戚,官可极品.凤毛辚角。全国彔取百人。明.清两代历经五百多年,灵丘县仅考中两名文进士,一名是明朝正德辛未科李孟旭,一名是清朝亁隆丙辰科邓均。山西省状元也未有,只出过两三名"探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