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记忆深处,有一个温暖而坚毅的身影,那便是我婆。自我有记忆起,婆就已是一位头发花白、满脸慈祥的老人,那时她已七十岁高龄,岁月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皱纹,可她的眼神里总是闪烁着温和与智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里有一架纺线车和一架织布机,它们像是婆最亲密的伙伴。每天,婆不是坐在纺线车旁,摇着那古老的手柄,让棉线在指尖飞舞,就是端坐在织布机前,手脚并用,梭子在经纬线间来回穿梭。那"吱呀吱呀"的纺线声和"咔哒咔哒"的织布声,构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背景音乐。我们家大小十口人,身上所穿的衣物,每一寸布都凝聚着婆的心血。寒冬腊月,当我们穿着婆亲手织就的厚实棉衣,温暖便从心底蔓延开来,那是婆给予我们最朴实、最深厚的爱。</p> <p class="ql-block"> 婆在周围几个村子里,还是备受尊敬的接生婆。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人上门求助,她总是毫不犹豫,立马起身随人而去。她那年老的身躯,在那一刻仿佛充满了力量。我还记得那些漆黑的夜晚,有人在门外大声呼喊,婆来不及披上外衣,就匆匆出门。她总是带着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她一定会让母子(女)平安。当她成功接生,母子(女)平安,婆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她的善良和担当,赢得了周围村民的敬重与感激,大家提起婆,无一不是竖起大拇指称赞。我家在村外路边,当婆坐在屋外乘凉,南来北往的年轻人都亲切喊她婆,她都能叫上名字。我问她你认识他们吗?婆说,认识,他们都是我迎接到这个世上来的。</p> <p class="ql-block"> 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但她总是乐观面对。爷去世得早,她独自一人挑起抚养六个子女的重担。在那个物资匮乏,战乱频发的年代,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婆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为子女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她教会子女们勤劳、善良和坚韧,这些优秀品质在家族中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1962年,我正处在准备考取初中的关键时期,命运却给了我沉重一击——婆病危了。那段日子,我满心焦虑与担忧,一边是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一边是婆日益衰弱的身体。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婆拒绝治疗,坚持不去医院。最终,婆还是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我怀着悲痛的心情跟在父亲和哥哥的身后为婆送葬,看着婆的棺木缓缓入土,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然而,命运似乎又给了我一丝慰藉,送葬完后,我正好赶上了升学考试,并且考中了高陵中学。那一刻,我满心都觉得是婆在天上保佑着我,她一直都未曾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在我身边。</p> <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流转,婆已经离开我六十多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勤劳善良、她的坚韧乐观,始终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就会想起婆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坚定;每当我看到纺线车和织布机,就会想起婆为我们操劳的身影。婆虽然走了,但她的爱和精神,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无畏,心怀善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