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河,从沽源九龙泉分娩出来,一路奔淌,在赤城县境内与马营河、红石河、汤泉河、红河汇流后,水量大增,经雕鹗镇孙庄子村进入白河峡谷。它在峡谷中摸索了许久,终于探出头望见了四十里长嵯的崖头——滴水崖。至此,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河水舒缓了下来,这里便是我的家乡后城镇。</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白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生命的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也承载着我无数的回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 记忆的指针拨回到五十年前……</p><p class="ql-block"> 家乡人民在白河岸边筑石坝、引灌渠、修梯田,改造了万亩良田。</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刚过,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滴水崖头的时候,家乡的人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在秋末冬初犁过的地里搂茬子、碎土块、打地埂、修水渠,把一块块地规整的平平展展,田埂、水渠纵横交错,煞是齐整。</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春天生机盎然,绿槐翠柳青柏松,依依千载斗华秾,红桃粉杏白玉雨,灼灼三春俏争宠。清明过后,繁忙的春播陆续展开。农村的孩子打小就学会了干农活,农忙时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生产队参加义务劳动。水稻插秧是同学们经常参加的劳动,插秧期间生产队要集体管饭,中午由专人把热腾腾的大米饭和熬菜送到地头,饭后不休息继续干活,孩子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p> <p class="ql-block"> 盛夏时节,绿油油的庄稼铺满田野。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拉第三遍地是最苦的农活。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踏着露珠、扛着锄头来到地头,他们光着膀子在陇间穿梭,为玉米除草、松土,干得汗流浃背。一天活干下来,累的腰酸腿困,臂膀上被玉米叶子划出了道道血印,令人心疼,但大人们似乎习以为常,并不在意,整天乐呵呵的。</p> <p class="ql-block"> 秋天是最繁忙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一派丰收景象。人们起早贪黑地收获粮食,收割、晾晒、脱粒、扬场忙的不亦乐乎。分粮食一般在晚上,生产队按家庭人口和工分数,把粮食称给各家各户,人们在夜色中把自家分到的一年的口粮,深一脚浅一脚地扛回家里,脸上洋溢着满足感。</p> <p class="ql-block"> 记忆的指针向前拨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里的年轻人纷纷到北京务工,家乡人逐渐富裕起来,镇里建起来住宅小区,街道整洁,干净卫生,人们已逐步改变了单一依靠农业的生活方式。白河,见证了家乡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后城人民的勤劳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河的功能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现成为首都北京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为确保“一泓清水输北京”,家乡人舍弃了多年耕作的稻田,改种旱地作物,并对林地草沙进行了综合治理,涵养水源,提升水质。</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白河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显得那么深沉、那么低调,默默地穿越山川峡谷,流向首都北京,把家乡的故事带到了远方,同时,也捎去了家乡人民对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深情问候!</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