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六渡桥(四)

六渡桥土著(李民新)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儿 时 的 六 渡 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四 )</span></h1> <p class="ql-block">  从三民路沿中山大道往下走就是六渡桥最繁华的地方了,六渡桥百货公司、南洋大楼、民众乐园、工艺大楼…,昔日老汉口的核心区,老武汉的文化娱乐场所_民众乐园,就是最热闹的场子。民众乐园正对面是条有年头的美食巷子,神秘、市井、杂乱的楚宝巷。武汉的老味道、记忆中的佳肴美馔,被味蕾筛选了几百年,就只愿生活在这样的老街小巷里。</p> <p class="ql-block">  民众乐园没有开门演戏的白天,小巷是安静的,老人家在屋门口择菜聊家常,小猫趴在脚边半眯着眼打瞌睡,晾晒衣物的长竹竿横过小巷,不多的路人小心翼翼地绕过头顶上晾晒的女人裤衩,生怕在裤衩下行走会沾上传说中的晦气,小孩子们聚在巷子口做作业或打闹玩耍……。随着民众乐园开门迎客时间的临近,小巷热闹了,做饮食的商贩们开始在这里汇集,推车的、挑担的小吃摊子在巷子口一块空地上安营扎塞并向小巷深处沿伸,开始了一场武汉地方特色小吃的大联展。记忆中的美食有: 油炸藕元、臭干子的担子;卖洋糖发糕的 ;还有一种类似现在松糕的打糕,把熟米粉松散的放入方形木模中,隔水蒸两三分钟后再用木棰敲入盘中; 卖桂花赤豆汤、甜豆腐佬的; 夏天卖凉面的摊子、冬天卖炕苕的铁桶炉子; 面窝的就有苕面窝、碗豆面窝、虾子面窝好多品种; 馄饨担子一头是炉子铁锅,一头是放有几十种作料的操作台,现点现包现煮 ……。</p> <p class="ql-block">  最令我想念了几十年的就是楚宝巷永安里口过街楼下的黑芝麻糊、杏仁糊了,小摊子只做晚上的生意,品种也就这两种,一块长长的木铺板靠着墙边就是餐桌兼操作台,铺着干净的素面桌布,看起来清清爽爽。我有位小学同学,美女班长就住在这条巷子里,美女班长姓邵,他叔叔是小学校(济生堂小学)里的教导主任,同学们眼中的“官二代”,美女班长蛮喜欢到同学家里找家长撮拐告状,好几回都害得我在屋里挨骂受罚。美女班长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师,去年告诉我她老娘近百岁还住在六渡桥老屋里,老寿星身体硬朗,饮食起居尚能自理。我家住前进一路,外公住永康里,中间隔着两里多路距离,每到节假日姆妈都要带我们三姊妹去外公家吃饭的,晚上回家路过楚宝巷时都要扯皮闹着要吃芝麻糊,闹归闹、扯皮归扯皮,芝麻糊太贵了一小碗要一角钱,姆妈舍不得,扯上一年的皮也冒吃上几碗芝麻糊,有时还是两姊妹打伙吃一碗,忘不了黑芝麻糊的香甜,只恨自己的舌头短了,舔不净碗底。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我带着小外孙在广州城吃黑芝麻糊,她象外公当年那样把碗舔得好干净,弄得小嘴巴上、鼻尖上都沾上黑芝麻糊,看小姑娘那天真烂漫的吃象,真比我吃都高兴。</p> <p class="ql-block">  楚宝巷再往下走就是民生路了,中山大道民生路口就是有名的民生甜食馆了,说它有名是说现在有名,过去就是一普通快餐店冒得么名气,也没有能让人记得住的吃食,倒是他家的清炖冰糖莲子蛮有趣,莲子汤装在长铝制杯子里,大半截插在有一圈眼子的木锅盖里隔水清炖,咕咚咕咚地飘散着莲子的清香,莲子汤卖得贵,吃的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  民生路花楼街口有一家牛肉豆丝店,是我几十年的大爱。照说民生路往下就不属六渡桥范围了,为了这家店子就再多聊几句。民生路花楼街口的牛肉豆丝店,一口大铁锅足有一张桌子大,熬好的白汤在牛骨头、大块牛肉中翻滚,将豆丝放进篾捞子中入大汤锅中摆两下,即捞起下入放好作料的大汤碗中,湿豆丝不经煮,舀一勺大锅里的鲜汤,放几片白切牛肉,撒上葱花、青蒜未,就是一碗武汉最好的牛肉汤豆丝。我的舅舅大学一毕业就去北京工作,每次回武汉都要去花楼街吃牛肉豆丝的,从当年带着年少的我去吃,到我领着年迈的舅舅去吃,一晃就是几十年,这就是乡情,是对家乡故土的情感和思念。前些年随着花楼街的改造,<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近两百年汉口老街夷为平地,</span>有年头的牛肉豆丝馆也消失了,武汉再无好吃的牛肉汤豆丝,罪过啊。民生路往下就是花楼街、江汉路了,不能再往下头聊了,再聊一年都聊不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