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作协采风黄湾乡,为乡村振兴赋能谱新章

漫步者

<h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凤阳县黄湾乡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正绽放着独特的魅力。</h1> <h1>  2025年3月15日,为深入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抒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炽热情感,在凤阳县文联的悉心指导下,凤阳县作家协会精心组织精英会员,奔赴黄湾新村,开展了一场“踏泥土 下基层”的采风活动,用文字和心灵记录这片土地的新发展、新辉煌、新业绩。</h1> <h1>  此次采风队伍阵容强大。原安徽省行政学院副院长、县作协顾问支道友,原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作协顾问王飞,县文联主席陈友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县作家协会主席宫开理</h1> <h1>  原县审计局局长、县作协顾问陈智,县作协监事会主席宫慧,市作协副主席、县作协副主席李维洋,市作协理事、县作协副主席汪源,县作协副主席宫彦君、吕孔永,县作协名誉副主席王庭龙,以及县作家协会理事、秘书处成员和部分会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探寻之旅。</h1> <h1>  黄湾乡,气候宜人,天蓝水清,山清水秀,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采风团受到黄湾乡党委书记黄炎、宣传部长年刘福等领导的热情接待。</h1> <h1>  采风团首站来到黄湾蒋家古堆,这座古墓占地面积约三分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据邓泽俊介绍,这里相传是汉末三国时期蒋干的墓。</h1> <h1>  蒋干,这位来自安徽寿县的东汉末年说客和三国时曹魏官员,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独特的印记。历史上的他是当时的名士,却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被周瑜愚弄的小丑形象。</h1> <h1>  八十年代,省考古队曾来此勘测,开挖后发现三国时期砖瓦,可惜墓已被盗,虽难以估量其考古价值,但能确认其为三国时期墓葬,只是无法证实是否为蒋干之墓,这也为这座古墓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h1> <h1>  随后,采风团参观了位于牛王小学西200米双胞塘的牛王庙。据牛王村党支部书记邓凡巩介绍,这座牛王庙曾有数百年弘法历史,却毁于日寇侵华战火和洪灾。</h1> <h1>  解放后,在政府的领导下,百姓将其重建为牛王学校,培育了无数莘莘学子,他们的足迹遍及各地,然而2020年学校停办,成为了历史的记忆。</h1> <h1>  牛王之灵,政惠物丰,为了佑祈后人,造福子孙,2022年村民自愿捐资捐款,筹建此庙。</h1> <h1>  漫步在淮滨小镇黄湾街道,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干净的徽派建筑,宛如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h1> <h1>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诉说着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故事。简约风格的白墙或灰墙,让人暂时忘却繁忙与纷扰,寻得一处心灵的栖息地,黛瓦错落有致,与周边的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h1> <h1>  道路干净整洁,柏油马路蜿蜒通向每一户人家,路边的绿化带上,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四季都有鲜花绽放,仿佛在讲述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h1> <h1>  走进黄湾中学,校园硬件设施完善,配备塑胶跑道、草坪足球场、乒乓球台及室内篮球场等运动设施,同时还设有餐厅,为师生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h1> <h1>  据校长李维洋介绍,黄湾中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10月,她的前身是凤阳县第四中学,占地面积40多亩,是一座花园式的美丽校园,为当地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孕育着无限的希望。</h1> <h1>  黄湾淮河古渡口,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记忆,见证了无数的往来船只和历史变迁。</h1> <h1>  花园湖进洪闸,位于凤阳县板桥镇中心村和黄湾乡蒋集村交界处,作为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之一,整体造型古朴恢弘,是淮河中下游防洪体系的关键节点,有效保障区域安全。</h1> <h1>  尤其塔阁整体造型金碧辉煌,东岸51.515米高的“晏公塔”象征毛主席1951年5月15日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日期一致,建筑层数为5层。</h1> <h1>  西岸“霸王阁”呼应淮河治理新纪元,启闭机房形似明长城,融合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水利功能,不仅具有重要的水利功能,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h1> <h1>  登上塔顶,开阔的河床草坪、巨型闸门阵列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真是美不胜收,不仅适合摄影与航拍,而且还是水利设施,文化传播平台,更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h1> <h1>  黄湾的豆制品也远近闻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黄湾千张香。”“黄湾千张”“黄湾素鸡”“黄湾豆饼”等豆制品独具特色。</h1> <h1>  或许是得益于当地优质的水质,或许是传承千年的纯手工制作工艺,又或许是真的有祖传秘制配方,这些豆制品豆香味浓,色泽鲜亮,口感独特,久吃不腻,味道堪称地方一绝,让每一位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令人回味无穷。</h1> <h1>  座谈会,在乡政府大楼四楼会议室乡人大党委会主任陈功的主持下有序进行。</h1> <h1>  乡党委副书记李根茂详细介绍了黄湾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h1> <h1>  黄湾乡作为蓝色走淮河旅游板块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靓丽的明珠,通过淮干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两项治淮工程,新建的16.81公里保庄圩将黄湾枣巷牢牢保护起来,黄湾保庄圩内13平方公里成为必保地区,乡村群众均居住于安全区域,从此告别了淮河水患的侵扰,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h1> <h1>  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的:</h1><h1> 一是持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h1><h1> 二是进一步完善群众生活基础设施。</h1><h1> 三是坚决开展人居环境整治。</h1><h1> 四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h1><h1> 五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工业。</h1> <h1>  县文联主席陈友田和县作家主席宫开理对此次采风活动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深入挖掘黄湾乡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发展成就,用手中的笔书写出黄湾乡的独特魅力。</h1> <h1>  原安徽省行政学院副院长、县作协顾问支道友,原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作协顾问王飞也分别发表讲话,为此次采风活动加油鼓劲。</h1> <h1>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让作家们深入了解了黄湾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篇篇饱含深情的佳作将如繁花般绽放,为黄湾乡的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宣传家乡、赞美凤阳贡献文学的力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