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来一碗“老友粉”

长 江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月初的南宁,春意正浓;处处是花的海洋,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岂止是春意浓浓,说夏日炎炎也未尝不可;三月二日这天,南宁中午的气温已经高达 30 摄氏度,可以穿短衣短裤,这与青岛大相径庭;青岛这天中午只有 8 摄氏度,还要穿羽绒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晨,先去来一碗“老友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方人喜食米粉,犹如北方人喜食面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西遍地是“粉”,南宁的“老友粉”、柳州的螺蛳粉,以及桂林米粉大概是齐名的。桂林米粉已经吃过,柳州螺蛳粉不曾尝过,不过今年“3.15”爆料,有不良商家用化学制剂冒充那螺蛳的臭味,无论真假,我以后都不会去品尝什么螺蛳粉,何况就是一碗大米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南宁吃“老友粉”,也要花点时间,DeepSeek 上搜索一番,最后选中这家老字号“万国酒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国酒家类似于青岛的老字号“春和楼”;二楼是高档菜肴,在用餐过程中,客人还可以欣赏到邕剧表演,邕剧以南宁方言为舞台语言;一楼是米粉,一碗大约十几二十几元不等。春和楼二楼是海鲜大餐,一楼是蒸饺和香酥鸡,也是传统美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友粉就是大米粉,其特点是酸辣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友粉名称的由来,缘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餐馆老板的老友感冒后食欲不振,老板用精制的河粉,搭配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和牛肉末等,煮成一碗热气腾腾的粉。老友吃后,不仅食欲大增,还出了一身汗,感冒症状也有所缓解。为了感谢这份情谊,那老友特意赠送了一块“老友常临”的牌匾,意思是“老朋友常来常往”;估计这老友应该是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此以后,这碗粉就慢慢地在南宁流传开来,并有了“老友粉”这个名称,大概全南宁的米粉现在都叫"老友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尝了一碗老友粉,也就那样,毕竟那是穷人时候的美食,小康时代的便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宁还有一种小吃叫“酸嘢”,遍布大小饭店、大街小巷。酸嘢的特点是酸,水果蔬菜皆可制成酸嘢。南宁流传着一句俗语:“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可见酸嘢的普及。我因为怕酸,故只能一饱眼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国酒家位于南宁的“三街两巷”;这是文化历史街区;“三街两巷”始建于宋代,是古邕州的商业发祥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三街两巷”,竟意外地发现有一幢“邓颖超纪念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来,邓颖超祖籍是广西南宁府横县(今广西横州市),她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南宁度过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吃了“老友粉”,再去品味一下广西和南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西历史悠久,清朝时始称广西省;1958年,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僮族和壮族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二者并无本质区别,但“僮”字在汉语中有“儿童”“奴仆”等含义,容易引起误解或带有贬义色彩。</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西的古称“桂林郡”,因此广西简称“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从小就知道“桂系军阀”。广西在中国的西南隅,天高皇帝远。桂系是民国时期以广西为中心的地方军阀势力,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历史上的粤桂战争、蒋桂战争影响深远;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新桂系部队积极参与抗战,在台儿庄会战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抗战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气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宁是广西的首府,简称“邕”,南宁在古代曾被称为“邕州”。“邕”字最早出现在汉代,其名称来源于当地的河流——邕江,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滋养着这片土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在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广西的核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南宁,有两个重要的博物馆,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博物馆新馆,外表平常,但是有十万件藏品,源于 1934 年以来的积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广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西汉羽纹铜凤灯,采用岭南地区新兴錾刻花纹工艺,是西汉青铜器中的精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盏灯,除了精美的工艺,还有独特的环保设计:灯罩与颈部及腹腔相通,腹腔中空,可以贮水。当灯盏中的蜡烛点燃时,烟灰经灯罩纳入颈管,再由颈管导入腹腔,最后溶入水中,具有消烟环保的功能。</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另一件镇馆之宝翔鹭纹铜鼓,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是国宝级文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西是中国铜鼓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铜鼓分布最密集、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广西博物馆收藏有360多面铜鼓,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数量最多的博物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宁的另一个重要的博物馆是广西民族博物馆;这是一座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于2008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就是一面巨大的铜鼓,铜鼓的收藏数量仅次于广西博物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西各民族的建筑 ,多为干栏式建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干栏式建筑通常为两层或三层结构。底层架空,用于存放杂物、圈养牲畜或作为生产工具的存放处;上层用于居住,部分建筑的顶层还设有粮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干栏式建筑为木材制作,具有通风防潮、防洪抗震等优点;现在很多都打造成旅游景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西民族博物馆还展现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每个民族都有特点;比如仫佬族,妇女一般穿大襟上衣和长裤。上衣宽身阔袖,配绣花筒裙或长裤,束青布围裙,裙带上织有几何纹;围裙和系带用黑白棉线织成几何图案,裙边由抽纱拧线织成网状花纹。衣服上常绣有凤纹、花卉、蝴蝶、鱼等图案,体现了仫佬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宁市区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地方。在人民公园内,还有两个古老的书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龙书院展现了古邕州书院风貌,以阳明文化为主题,主要展示王阳明的心学成就及其在广西为官办学的事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会书院作为南宁市现存的唯一一座清代会馆,现在作为邕剧的重要表演场所,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span></h1> <p class="ql-block">(2025 年 3 月 2 日至 3 日在南宁,写于 2025 年 3 月 20 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