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之旅(六),大召

牧羊人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藏传佛教寺院,它的历史悠久,由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主持创建的。</p> <p class="ql-block">“召”在蒙古语中意为“寺庙”,在呼和浩特召庙云集,共有大小庙宇50多座,因此呼和浩特有着“召城”的美誉。这些召庙多数建于明代,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塞外风情。</p> <p class="ql-block">大召,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明代时称大召为“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大召山门</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召山门前的青铜狮子</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山门前的牌楼,上刻有“九边第一泉”五个行书大字。</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匾额上写有“塞外古刹”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召广场左侧的阿拉坦汗坐像。阿拉坦汗‌,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是蒙古土默特部的杰出首领。他于1542年继承汗位,统领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个万户,控制着以土默川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被蒙古人尊称为“圣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说,大召的诞生源于阿拉坦汗在青海与达赖喇嘛的一次会晤。在那次会谈中,他深受触动,决定兴建大召寺以表达内心的敬意与感激……。</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属于格鲁派(黄教)。</p> <p class="ql-block">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院座北向南,总体布局是伽蓝七堂形制,由正院、东仓和西仓三大院落单位成,东西两仓各有仓门,北端互通构成环绕寺庙的甬道。</p> <p class="ql-block">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大召寺有三座天王殿,一座位于正院密宗护法佛殿前,一座位于西仓乃春庙前,还有一座位于东仓菩萨殿前。</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密宗护法佛殿前的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召的藏品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开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较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密宗护法佛殿、菩提过殿、药师佛殿</p> <p class="ql-block">佛殿屋檐上金龙</p> <p class="ql-block">(侧殿)普明殿</p> <p class="ql-block">普明殿屋檐</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大召寺的核心建筑之一,位于南北主轴线的中心位置。殿内保存着大召寺的镇寺之宝——银佛。银佛由3万两纯银铸成,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释迦牟尼银佛像。在银佛的左侧是燃灯佛,代表过去的佛;右侧是弥勒佛,代表未来的佛,这三尊佛像按照时空顺序排列,被称为竖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银佛像由尼泊尔工匠制作,代表了蒙古与尼泊尔的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西北角供奉着将黄教传入内蒙地区的宗喀巴大师。康熙皇帝曾赐予大雄宝殿八盏宫灯,被称为“珍珠八宝灯”,已有超过3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乃春庙位于大召寺的西仓,是大召的护法神庙,里面供奉的主要神仙包括白哈尔、四大天王、千手千眼观音和大白伞盖佛母‌。庙内壁画遍布四壁,绘有四大天王、千手千眼观音及大白伞盖佛母等神祇。‌</p> <p class="ql-block">在庇佑殿前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庇佑殿,又称“大白伞盖佛殿”,是寺内的一个重要建筑,位于大昭寺的北部,主要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信徒们在此祈福、叩拜,表达对佛祖的敬仰和祈愿‌。</p> <p class="ql-block">公中仓佛殿(现为大召寺办公区域)</p> <p class="ql-block">御泉井</p> <p class="ql-block">玉泉井又名“御泉井”,位于大召寺玉佛殿旁,是有名的古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召山门檐下“九边第一泉”的匾额就是赞誉这眼井的。</p> <p class="ql-block">在“九边第一泉”的匾额上方为楷体“古无量寺”四字。匾上款为“大清光绪二十九年次癸卯季夏之吉修葺御泉井输金商户四百三十二家公谨献甲子年孟秋重立”,匾下款是一篇长跋,记录了康熙皇帝西征凯旋路过于此,遇马渴求饮,跑地水出,品其味甘冽非常,遂赐名御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的东仓由菩萨殿、玉佛殿、大乐殿等所组成。</p> <p class="ql-block">菩萨殿</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菩萨殿供奉的主尊是骑在一头狮子上的观音菩萨像,其余五尊菩萨像均为观音菩萨的不同化身。</p> <p class="ql-block">在佛堂通往楼上的楼梯之间的墙上,有一个顶上有个洞的柱子,相传在这个洞可听到藏在大昭寺的卧塘湖底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菩萨殿前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位于菩萨殿入口两侧墙面上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神兽广场</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玉佛殿,位于菩萨殿之后,里面供奉着一尊高4.4米、宽3.3米的释迦牟尼玉佛。这尊玉佛是用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重达二十多吨‌。玉佛的袈裟上镶嵌了四万一千多颗红宝石和七千颗钻石,共计四万八千颗宝石,象征着佛祖诞生的日子——农历四月初八‌。</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大召寺玉佛殿</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入口两侧墙面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乐殿山门</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大乐殿位于玉佛殿之后,是供奉弥勒佛的殿宇,又叫弥勒佛殿。在汉传寺庙中,弥勒佛一般都供奉在山门或前殿,而在大召寺则将弥勒殿放在最后一进的院里。</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给人们的印象是大腹便便,笑口常开,是人们最感到亲近的佛。大召寺将弥勒佛殿称作大乐殿的意义或许是在此吧?</p><p class="ql-block">图片为大召寺大乐殿</p> <p class="ql-block">释迦八塔,又称吉祥八塔,‌位于大召寺广场右侧,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释迦八塔代表了藏传佛教的文化特点,每座塔由塔基、塔瓶、塔颈、塔叉、塔顶五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土、水、火、风、空五方面‌。</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释迦八塔分别代表着:佛祖降生处的莲聚塔、成道处的菩提塔、第一次转法轮处的吉祥塔、舍卫城的神变塔、佛祖回人间降落的天将塔、曼迦达的和好塔、佛祖涅槃前亲自开光的尊胜塔,以及佛祖涅槃处的涅槃塔。</p> <p class="ql-block">在释迦八塔前敬献哈达的善男信女</p> <p class="ql-block">祈祷</p> <p class="ql-block">穿着漂亮民族服装拍写真照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到呼和浩特旅游,大召是一个绝不可错过的网红打卡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