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头穗鹛在弄岗是较常见的鸟类,一般情况下为小群活动,与其它小鸟混群。活动期间多在小树或树枝上跳来跳去,有时会在小树枝稍倒挂觅食,怕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喜欢干净,小溪流里洗澡,洗澡时间非常短,身体在水里过几下就飞到树丛中。</p> <p class="ql-block"> 其实红头穗鹛在两广及西南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又能吃害虫,深受摄影人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在弄岗还有很多珍贵鸟类和动物,深受摄影人珍惜。因时间关系,自己选了二十种弄岗越冬有一定代表性的鸟。挂一漏万,希望在春暖花开之后,能有机会做更深入的观察,拍到更多自己喜欢的森林精灵。</p> <p class="ql-block"> 红头穗(suì)鹛(méi) (英文名:Rufous-capped Babbler,学名:Cyanoderma ruficeps),是雀形目鹛科 Cyanoderma 属的小型鸟类,为雀形目画眉科伪穗鹛属。俗名: 红顶嘈鹛、红顶穗鹛、红头小鹛、山红鼻头。其显著特征为棕色顶冠,上体呈暗灰橄榄色,喉、胸及头部侧面带有黄色调,下体呈现黄橄榄色,喉部具有黑色细纹。分布于东洋界,包括西藏至越南中南部,以及台湾。 </p><p class="ql-block"> 红头穗鹛为食虫益鸟,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红头穗鹛体型小巧,长约12.5厘米,体重7-12克。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亮红褐色的顶冠和颈背,上体为淡橄榄色,下体色调柔和,通常带皮黄色。北方个体的下体颜色偏黄,而南方个体则倾向于暗淡的赭褐色。成鸟在面部呈现出黄色,与红褐色的头顶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红头穗鹛栖息于温带森林中的密集灌木丛或竹林,偏好有浓密植被的环境。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会摄入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食物包括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和幼虫。活动模式通常是单独、成对或小群体出现,有时会与其他鸟类混群。</p> <p class="ql-block"> 红头穗鹛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的灌丛、竹丛、草丛和堆放的柴捆上。巢主要由竹叶、树皮、树叶等材料筑成,有的还有蜘蛛丝粘连,内垫有细草根、草茎和草叶。巢距地高0.5-1米,巢的大小为外径7-8厘米,内径4-5厘米,高7-8厘米,深5-6厘米。每窝产卵通常4-5枚,卵白色、钝端具有棕色斑点,卵的大小据4枚卵的测量为17.2-17.8毫米×13-13.2毫米,卵重1.2-1.4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据李桂垣等 (1985) 5月4日6:36-19:35和5月8日6:37-18:50两次全日观察,每天喂食次数分别为65次和74次,一般每小时喂雏6-8次,最多9次。育雏期间雌鸟在巢内过夜。</p> <p class="ql-block"> 红头穗鹛分布于东洋界,包括从西藏至越南中南部以及台湾。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西藏等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