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0日,与北京知青吴战友相约同游广州。</p><p class="ql-block"> 18日上午行程安排去圣心大教堂参观,因教堂要九点开门,早饭后我们先乘坐地铁去越秀公园观光游览。</p><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园位于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是广州最早的公园之一,也是广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多次来该园视察观光。尼克松、西哈努克、金日成等20多个外国元首及友好团体也前来游览过。</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越秀公园风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园的主体,越秀山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名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广州的风景名胜之地。其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园。</p><p class="ql-block"> 1925年,广州市政府令工商局将越秀山筹集为孙总理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1926年,广州市民自动发起公园游艺会,筹款建公园,同年12月,越秀公园举行开放典礼。</p><p class="ql-block"> 1950年开始,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对历史遗留下来的越秀山名胜古迹实施开发和维修,同时全面整顿绿化。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还为新建的门楼牌坊题词“越秀公园”。</p><p class="ql-block"> 1957年11月7日,新的越秀公园正式向广发市民开放,并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p><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园自然风光优美,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遗迹。是“羊城八景”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越秀公园人文景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 进入越秀公园后,我们径直走向五羊石雕景点,随后拾级而上欣赏拍摄五羊雕像。</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木壳岗下的五羊雕像石牌随拍。</p> <p class="ql-block"> 五羊石景小志,由著名诗人、文史专家、书法家徐续撰写。著名书法家、文史研究专家李曲斋题字。</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静卧在花草丛中的“五羊石景小志”石牌。</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越秀公园木壳岗上的五羊石雕,是广州市的标志性雕塑。其建造于1959年至1960年,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3位雕塑家联合创作。整座雕像用130块花岗石雕刻组砌而成,整体高11米,体积达53立方米,五只羊神态动作各异,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其是广州城市形象的核心符号和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 五羊石雕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不同角度的“五羊石雕”景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与吴战友在“五羊石雕”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越秀山明代古城墙,始建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其断断续续,横跨越秀山,共长约1100多米长,它是广州现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这段城墙是是广州城垣的历史遗产,被人们认为是明初广州三大地面古迹之一。</p><p class="ql-block"> 明城墙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不同位置的明城墙随拍。</p> <p class="ql-block">不同位置明城墙部分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其位于观音山上,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碑坐北朝南,始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督造。碑身全部用花岗岩砌成,高37米,13层,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岩,上面刻着孙中山的《总理遗嘱》。</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纪念碑和中山纪念堂同处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上,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纪念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孙中山纪念碑随拍。</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纪念碑旁人文景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 “佛山”石牌坊,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后在光绪三年(1877年)得以重修。其为四柱三间石牌坊,花岗岩筑成,高约3.5米,阔约3.36米,坊额上刻有“佛山”两个大字。“佛山牌坊”曾是观音阁的一部分,1928年因建孙中山先生纪念碑,观音阁被拆,而牌坊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佛山石牌坊”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佛山石牌坊随拍。</p> <p class="ql-block"> “古之楚庭石牌坊”,原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传说广州曾为“楚庭”,因此牌坊刻字“古之楚庭”。牌坊坐东朝西,为两柱单间一楼石牌坊,花岗岩筑成,背面刻“粤秀奇峰”,其对广州历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p><p class="ql-block"> “古之楚庭石牌坊”为越秀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王兴将军墓。王兴是南明时期抗清将领,挂虎贲将军印。他骁勇善战,屡败清兵,并多次拒绝清朝的招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因粮尽援绝,寡不敌众,其令16妻妾自缢后,举火自焚,以身殉国。1954年他们的骨灰被发现后迁葬此处。</p><p class="ql-block"> 王兴将军墓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王兴将军墓碑随拍。</p> <p class="ql-block"> 绍武君臣冢,此为绍武帝及其大臣苏观生等人的合葬墓。1646年末,南明龙武帝的弟弟流亡到广州后被拥立为帝,年号绍武。绍武王朝只维持了40天就被清兵所灭,绍武帝被俘后自缢殉国,时人将绍武帝君臣数人的遗骸丛葬于流花桥附近。1954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该墓葬被迁至越秀公园内。</p><p class="ql-block"> 绍武君臣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绍武君臣墓碑随拍</p> <p class="ql-block"> 越秀山上俯视越秀体育场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广州博物馆开门。随之我们走上城墙,参观游览了镇海楼、明城墙炮台、广州博物馆等景观。</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p> <p class="ql-block"> 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候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28年重修时,把原来楼内的木结构改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砖石砌筑的墙壁仍属明代旧物。楼高五层,呈长方形,高28米,宽31米,深16米,逐层收减,飞檐翘角,似楼似塔,朱墙绿瓦,是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的多层楼阁式建筑,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1956年起为广州博物馆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镇海楼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镇海楼部分墙体及城墙随拍。</p> <p class="ql-block">城墙部分随拍。</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上陈列的,建造于明清时期的部分火炮随拍。</p> <p class="ql-block"> 铰接式无轨电车,由上海客车厂生产,因两节车厢之间用转盘连接,被称为“大通道”电车”。</p><p class="ql-block"> 该辆电车于1987年投入营运,至1997年12月29日安全运行里程达76万公里,载客量达552万人次。1998年2月20日广州市电车公司将其捐赠给广州博物馆。作为广州市最后一辆公交大通道电车,它见证了广州交通事业发展的一段光荣历史,承载了无数老广州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广州博物馆外场陈列的铰接式无轨电车随拍。</p> <p class="ql-block"> 晋贪泉碑,此碑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广东右布政使李凤等人为纪念东晋广州刺史吴隐之所刻,原位于广州西郊石门,1963年移置广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东晋时广州官吏贪污成风,被认为是喝了贪泉水的缘故,吴隐之赴任广州刺史,特意饮贪泉水并赋诗明志。吴隐之在任三年,廉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后人在贪泉旁建碑以劝廉诫贪。</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广州博物馆外场展出的贪泉碑随拍。</p> <p class="ql-block"> 广州博物馆位于越秀公园内镇海路99号的镇海楼内,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2017年1月2日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截止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45331件/套,有珍贵文物数量2693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235130人。</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广州博物馆外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广州博物馆参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 在镇海楼五层观景台远眺城市风光随拍。</p> <p class="ql-block"> 韩国海东京畿园,是一座充满韩国传统风情的古典园林,是广州与韩国海东京畿道友好交流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韩国园入口门楼随拍。</p> <p class="ql-block"> 粤秀书院是广州历史上著名的官办书院,由清代两广总督赵宏灿、广东巡抚范时崇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倡办,因地处越秀山南麓得名,为清代广州四大书院之首。</p><p class="ql-block"> 现粤秀书院建筑等由瞿汇泉等人于2013年复办。</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粤秀书院建筑及内部部分景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园竹林风光随拍。</p> <p class="ql-block"> 结束越秀公园的观光游览,我们乘坐网约车去广州圣心大教堂参观。</p><p class="ql-block"> 广州圣心大教堂,又称之为“石室”,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建成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p><p class="ql-block"> 广州圣心大教堂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造型挺拔,内部空间深远,细部做工精美。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柱束,屋顶的尖拱以及花窗棂最具特色,是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保存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广州圣心大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广州圣心大教堂建筑及其外立面不同角度随拍。</p> <p class="ql-block"> 广州圣心大教堂内部部分装饰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彩色玻璃是哥特式教堂风采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圣心大教堂的彩色玻璃全部来自法国。</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圣心大教堂部分彩色玻璃随拍。</p> <p class="ql-block"> 圣诞节前夕,教堂外景观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一德路部分骑楼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属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为越秀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一德路部分建筑及景街随拍。</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所有照片均为原创,文字材料部分取自网络或景区简介。背景音乐选用纯音乐(最初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 发表时间:2025.03.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