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植树节定为3月12号

东莞长安~刘永红

<p class="ql-block">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绿色家园的向往,更蕴含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期许。2025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4周年,3月12日是第47个中国植树节。</p> <p class="ql-block">植树节设定在3月12日是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好处,他曾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的建议,强调植树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在他的推动下,1915年中国曾将清明节定为植树节,但后来在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这一决定既符合南方春耕的时令,也寄托了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做法被延续并法定为国家节日,以推动国土绿化和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p> <p class="ql-block">节徽:方寸之间的生态密码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p><p class="ql-block">植物的生存策略‌:</p><p class="ql-block">竹子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会开花后枯萎,通过果实繁殖延续种群,这一现象被称为“自然轮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植物的“迁徙”</p><p class="ql-block">能力‌风滚草、卷柏等植物在环境恶劣时会将根系从土壤中抽出,随风滚动到适宜环境后重新扎根生长,被称为“行走的植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植物的奇特寿命‌</p><p class="ql-block">龙血树是已知寿命最长的植物之一,部分个体可存活超过8000年,见证地球生态的变迁‌植树的生态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单棵树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一棵50年树龄的树可产生约31,200美元氧气,吸收有毒气体价值约62,500美元,并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一亩树林的作用‌:蓄水20吨,减少水土流失;年吸附灰尘2万-6万千克,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天;夏季降温10℃,冬季增温2-3℃‌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