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寺》

游遍天下

<p class="ql-block">唐河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距离灵丘县城大约1.5公里。这个壮观的峡谷起始于太白山下的唐河峪口,一直延伸到红石塄乡下北泉村,全长约20公里。唐河大峡谷以其险峻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天然氧吧”,并且是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唐河坝</p> <p class="ql-block">峡谷两侧的山势非常陡峭,沿途可以看到连绵的山峰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这里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而唐河大峡谷的《觉山寺》屹立在峡谷的深处,保留了一座1500多年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辽代砖塔。</p> <p class="ql-block">党山寺,又名普照寺(全称大灵光普照觉山寺)。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北號太和七年(483年)季文帝为报母您而建,并鸡“党山寺”牌區。辽大安五年(1089年)道宗救音蛋斑,明、清历代屡有修葺。唯砖塔为辽代建筑,庙堂皆 清末還存,还有北魏古井一眼。</p><p class="ql-block">全奇分东、中、西三条轴线,共有建筑134间,既有阁、楼、塔,又有殿、厅堂,布局紧漆、形式样、遗型优养。其中,弥勒佛殿及其东西配服、大雄宝殿、伽蓝殿、贵真佛殿内保存有软好的清代壁画。</p><p class="ql-block">1965年觉山寺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任。2001年6月25日玻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4年至2015年国家专项资金文持完成觉山寺砖塔修缮保护。</p> <p class="ql-block">奇院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奇周秀峰环抱,奇下唐河绕流,336国道蜿美而过。东望“笔架山”,西连“老虎尖”南伏“凤凰合”,北靠“翅儿崖”。</p> <p class="ql-block">百年来,觉山寺有“塔井三齐”之说,又称“塔井山奇”,即辽代砖塔、凤凰上须弥小塔的高度和寺内古井深度均为十三丈(约43.33米),是灵丘著名的“九景十八坳”中“九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的山门上面是一个尖塔,盘踞着一条龙,下面有两只凤凰,象征着“龙凤呈祥”,这是西洋派的建筑风格,重建这座山门石是光绪年间,这说明是清末受到西方的建筑影响。</p> <p class="ql-block">进了山门,迎面看到的是:“钟”、“鼓”楼,那个时代没有表,就靠早上敲钟晚上击鼓,但是每一次敲钟和击鼓都是108下,象征着一天的烦恼,全部清除。因此,人们也说:“吉祥钟”、“如意鼓”,预祝大家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帝修建觉山寺的原因是为了报答母恩。据《灵丘县志艺文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生母是李夫人。孝文帝的父亲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而他的母亲是李夫人。在北魏时期,有一个奇怪的传统,即储君(太子)的母亲通常会被赐死。这一传统从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开始,孝文帝的母亲李夫人也成为了这一制度的牺牲品。</p> <p class="ql-block">孝文帝巡行至灵丘时,刚好是太后祭日,他非常悲痛,绝食三天以示哀悼。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他在附近的觉山上建立了一座寺庙,命名为觉山寺。</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三绝之一的是:《皇帝南迎之颂》碑,系北魏和平二年(461)三月立。青石质,螭首龟跌。碑颜高84厘米,宽145厘米,厚30厘米;碑身原高约274厘米,寬137厘米,厚29厘米;化座长205厘米,宽137厘米,高53厘米。金碑总高约411厘米。碑首开裂;碑身开裂、则蚀并践缺;龟座轻做缺报。碑阳的167字,碑閃的2440余字,总共2600余字。共书风,篆意隶笔,高古之象;点画间,劲起疾收,可承干的;结构上,機吊坚挺,莲勃向上;纵观之,精整方峻,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皇帝南巡之颂》碑阳的文字记述了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兴光元年(454)、和平二年(461)几次南的政治活动和与群臣竟射的或况,与史书相印证。</p><p class="ql-block">碑閃的文字,整理出270多位从臣的官爵、姓名。见尚书16人,具体为股中尚书2人,仪曾尚书2人,选部尚书2人,驾部尚书1人,西起尚书1人,单称尚书者6人,不明何部尚书者2人。有爵位者83人,其中有王位者8人,公爵者20人,侯爵者9人,子爵者23人,男爵者23人,来見伯爵。姓名中,见复姓200余人,其中双宇复姓51家,三宇复姓9家。有许多官脊、嬉氏、地名等,均汤史书不记。</p><p class="ql-block">雾碑:位于觉山寺东山愁崖之上,每途雨天有寒,因缘和合之时,东山產上就会出现一通貌似石碑,当她人称“豪碑”,有海市蜃模之感觉。</p><p class="ql-block">相传,灵丘唐河内有一小龙经常出没,不是刮风就是下雨,使得附近庄稼几无收获,村民来到觉山寺向当财方史海因法师求助,方丈一听,立即升坛作法,将小龙降服,并用《皇帝南巡之颂》碑将共压在东山下,随后便有每逢下雨有雾之时出现此碑。当她人相传有線能见此“雾碑”者会逢凶化吉,财来运转!卍</p> <p class="ql-block">水井的深度与塔的高度相等:觉山寺的水井被认为与其白塔的高度相同,都是13丈(约合43.33米)。这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神秘色彩,被称为“塔井三奇”或“塔井山齐” 。</p> <p class="ql-block">奇內巍哦高耸的十三级八角密桥式砖塔,乃辽道宗歌音重修,砖雕精美,玲玩壮现,是我園现存辽代砖塔的農型代表,万沉山奇定精华所在。尤其第一层塔室内壁保存的803平方米辽代壁画更是弥足珍贵。明代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闰六月,灵丘发生七级地震,庙黨建筑恶败倒场,唯辽代砖塔巍然独存。党山寺塔为研究中国古代建貌史、雕塑史、美术史和佛教史提供了珍贵的容物资料,只有童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塔室壁画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壁画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觉山寺风景区内,始建于北魏,后倾圮。辽大安五年(1089年),重建觉山寺塔。觉山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建筑,通高44.3米。底部边长6.2米,有基座三层,下为八角须弥座,中为平座勾栏,上为莲座。塔底层边长5.1米。塔身呈桶状。觉山寺塔是保存较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辽代密檐砖塔。</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塔是保存较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辽代密檐砖塔。塔基上面的青砖上雕刻着力士、坐佛、伎乐、天女、盘龙柱等各种图案,为辽代雕刻艺术中的珍品题材。</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塔为辽制,尚袭唐风,是砖雕艺术及音乐文物中不可再得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左面:“知远僧侣”。</p> <p class="ql-block">右面:“殊蛇蛟龙”。</p><p class="ql-block">左右的四个字说明要想当僧人必须知识渊博,僧侣必须有进士的学问,否则的话,你还当不了和尚!</p><p class="ql-block">它是光绪年间,龙城和尚写的。</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内有清代壁画,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研究清代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整个觉山寺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元素 。</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最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并在随后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复,尤其是在辽代皇帝大安六年(1090年)进行了重要重修。</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主要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包括从“最初因地”到“译经传法”的205幅画面,共209个故事‌‌‌。这些壁画不仅讲述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还包含了达摩祖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壁画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每幅壁画之间通过山水、云树等元素相隔,保持了画面的连续性。每幅作品配有四字说明,整体好似一本无字书,仅凭画面就能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壁画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明代的社会风俗和服饰特点</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外半山腰处还有一座在山洞里的庭院,是老僧人躲避清闲修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转塔四周有数千的风铃:随风飘动可以听到铃声此起彼伏,仿佛进入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登山上“凤凰岭”。</p> <p class="ql-block">塔景三绝之一的“凤凰岭”上有一座辽代的砖塔,老僧人圆寂的地方!传说凤凰岭上曾经有一只凤凰落于此处,其名叫“凤凰岭”。</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其中还有三绝,其一决山寺在青山怀抱之中,群山的山峰犹如一朵莲花,所以觉山寺又称为:“托宝寺”。</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5日,游遍天下编辑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