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圆明园-看桃花美景。

字此言-秀玲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今天北京降温至9度,天气阴转多云。10点左右从家里出发乘坐公交车转地铁,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今天出行目的是在距离圆明园南门附近看看桃花,行走路线是凤麟州和福海附近,西边藻园门距离太远就不去了,身体力行吧。</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48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圆明园规模宏大,珍藏文物众多,建筑规格中西合璧,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途径鉴碧亭,它位于圆明园的南部,是一座主体建筑为四方形的亭子,高约12米。亭子的外墙采用传统的灰色砖石砌筑,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亭顶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由红色琉璃瓦铺设而成,瓦片上还镶嵌着精美的彩绘图案,显示出浓厚的中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残桥位于圆明园鉴碧亭北侧,原为连接天心水面与敷春堂的一座普通石桥。从现存“残桥”结构看,该桥是由经过精密计算制作的楔形券石组成,通过石件的相互凹凸咬合,上下错缝叠压形成坚固的整体,表现出了当时极高的桥梁制造工艺。</p> <p class="ql-block">这九曲桥把仙人承露和凤麟州相连,原本清代的时候凤麟州是没有桥的。这座桥是在1992年整修的时候,为了方便游人登岛所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凤麟洲有一棵著名的桃花树‌。这棵桃花树因其树枝低垂,仿佛邀请游客与之共舞而闻名,被称为“桃花神树”‌。这棵桃花神树位于凤麟洲的一个湖心岛上,从仙人承露台走栈桥可以到达。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树枝从天上垂到地面,形成一种梦幻的场景,站在树下会有被桃花包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围着这棵桃花树转了几圈,好像这些花朵都希望我将它们记录下来,可我真是不知如何拍好它们绽放的美好姿态。我尽力记录吧。</p> <p class="ql-block">在凤麟州拍左侧景色。</p> <p class="ql-block">仙人承露台原建于嘉庆十四年,现在看到的是1988年按资料记载所恢复的,材料是墨玉石,而历史记载中是铜制的。古代皇帝都向往长生,而嘉庆皇帝听信一位道士说,露水也叫无根水,如果用玉石粉末和露水混合服下可得长生。之后深信不疑,随即命人修建这个仙人承露台。</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左侧进入这里,看到春泽斋简介,按网上所说直行应该可以看到一片桃花树。</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小山坡上有一些桃花树,桃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有一条小路,我上去之后看到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两侧盛开的桃花。真是一径九曲藏不住满目芳菲‌,以桃色为墨,勾出一卷流动的春日长卷。</p> <p class="ql-block">来到福海。</p> <p class="ql-block">福海,又称东湖,是圆明园遗址公园中最大的湖。面积34.4万平方米,水源原来主要自昆明湖,泉水断流后,1983年进行治理,改从京密引水渠引水,最后退入北京北部的清河,归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整个湖区,湖光山色,优美如仙境。清代始建皇家园林圆明园,后被遭英法联军焚毁,水系淤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疏浚有恢复部分建筑,辟为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福海边上有一些盛开桃花树,它们绽放着迎接春天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西向东走,准备出东门回家。</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是圆明园长春园里的十三方孔桥叫做“长春桥”。建造背景:长春园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是乾隆皇帝御制的园林杰作,在规划设计时,水面面积占到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乾隆皇帝为了营造水景园的效果,在园中构建了众多的洲、桥、岛、堤,长春桥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建筑用途:长春桥位于澹怀堂西北,过桥便登上了长春园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中央岛,是连接长春园正殿澹怀堂与中央岛的重要通道,为帝后们在园内通行提供了便利。</p> <p class="ql-block">黑天鹅的雕塑,石质基座上,两只成年黑天鹅守护着几只刚出壳的小天鹅,栩栩如生,甚是可爱。</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而建,但规模更大,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布局和江南园林的叠石艺术。园内曾有虹桥、假山群、亭榭等景观,乾隆皇帝曾多次题诗赞颂,并留有“狮子林十六景”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中的狮子林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一处重要的江南风格园林景观,仿自苏州狮子林,由乾隆皇帝于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下旨仿建而成。园内以叠石假山、亭台楼阁和水系为特色,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皇家园林的恢弘结合。而“三个残桥”则是圆明园遗址中残存的桥梁遗迹之一,位于狮子林景区附近,是近代历史劫难后仅存的部分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残桥的历史‌:圆明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此后又历经多次劫难,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现存的三座残桥位于狮子林北侧的水系中,仅剩桥基和部分石构件,是圆明园沧桑历史的见证。这些残桥原本可能是连接园林不同区域的拱桥或平桥,如今残存的石墩、栏板等仍能隐约看出当年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残桥的现状与保护‌:目前,三座残桥作为圆明园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保护范围。虽然残损严重,但残存的石构件仍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感受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残桥不仅是建筑遗迹,更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与自强史的缩影,值得后人铭记与反思。</p> <p class="ql-block">在圆明园遗址公园里转了2个小时,藻园门那边的桃花过几天有机会再去吧。出东门乘车回家。让美篇记录留存吧。</p><p class="ql-block">照片由索尼黑卡相机RX10 M4和苹果手机14pro max拍照,并稍做后期调整。本篇部分文字来自于网络。</p><p class="ql-block">制作于2025年3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