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摄影小组》的回顾

方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是我们《有缘摄影小组》第六个年头。回顾过去,我们以摄影为载体,以娱乐消闲为宗旨,愉快过好每个活动日。经历了漫长的六年时间,五位古稀老人摄影的主题没有改变,又添加了《游家乡风光》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收集了部分内容,分享给朋友们。</b></p> 黄码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四位老友到城西约十里远的黄码港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摘抄宣传栏《概况及效果图》</b></p><p class="ql-block">淮安港市区港区黄码作业区位于京杭运河二级航道和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交汇的"十字路口",处于京杭运河苏北段的中心位置。工程地点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镇、京杭运河右岸、黄码大桥下游约700~1600m处。作业区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设计码头泊位长度为2207m,布置有29个千吨级装卸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达1624万吨。码头共布置7个2000吨级散货泊位,6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12个1000吨级件杂货泊位以及4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水工结构,并配套建设后方陆域工程,包括道路、堆场、仓库及辅助生产建筑物等。从总体规划上港区功能较为齐全,货种包括散货、件杂货及集装箱,是一个综合性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京杭运河主航道沿线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口。</p><p class="ql-block"> 本项目泊位采用顺岸加挖入式港池的布置方案,顺岸式码头位于上游,挖入式港池位于下游,其中顺岸式码头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为主,长约666m,挖入式港池以散杂货为主,港池宽度为125m,最大纵深为824m。挖入式港池的进港航道中心线与京杭运河航道中心线呈73度夹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方凌摄影(计七幅照片)</b></p> 河下古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四位老友于3月15日游河下古镇。</b></p> <p class="ql-block">1、<b style="font-size:20px;">尚庐书院</b>项目是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淮安区重点项目,由淮安乡贤回乡开发建设。项目占地6.6亩,建筑约3500平方米,建设内容依据清代《河下园亭记》史料记载,恢复一组文人宅第古典园林建筑,布展如意收藏品、珍稀名石馆、淮安非遗手工物件,形成与沈坤状元府景区“双璧双辉”格局,打造以河下书院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展览及传统文化研讨交流场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蓝.数字文旅产业园</b>项 由江苏蓝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产业园将围绕展览展示、文旅体验、商业配套、文化创意等功能布局,积极引进文化产业、众创孵化、文旅产业、新媒体产业等多种业态,将河下古镇片区的老旧厂房,打造成为集数字文化、艺术会展、体育运动、网红创意等为一体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宴花楼</b>。宴花楼,为淮安南门城楼,因在此地宴请新科进士并在进士帽子上插花而得名。明万历年间该楼毁于战火,清康熙十二年复建,1938年,又被日军飞机炸毁。</p><p class="ql-block"> 拟规划建设明清风格建筑。从徽州引进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4、<b style="font-size:20px;">吴鞠通医馆</b>。</p> 孙炎作品 方凌作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一)原图</b></p><p class="ql-block">很乱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一)</b></p><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古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二)原图</b></p><p class="ql-block">人物是多余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二)</b></p><p class="ql-block">画意很浓</p> <p class="ql-block">3月22日参观古末口博物馆,接着又去河下古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2)原图</b></p><p class="ql-block">地上有一辆车,不好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2)</b></p><p class="ql-block">加个美女,就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1)(原图)</b></p><p class="ql-block">正在施工的埸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下宴花楼(1)</b></p><p class="ql-block">加个合影图,有了意义。</p> 古末口博物馆 清明节不活动 <p class="ql-block">各位老友: </p><p class="ql-block"> 明天周五(4月4日),是属于清明节三天假期。按约定我们不活动。</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王福林的两篇文章。为什么?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关于"胯下桥"的议论,我猜测"韩信胯下之辱"的发生地是淮阴区码头镇。</p><p class="ql-block"> 看王福林两篇文章后,才知道我以前推论猜测的是错的。借此,向大家说明。</p><p class="ql-block"> 一、韩信的父辈就从外地迁到淮安(当时是山阳镇)。韩信成长在淮安。</p><p class="ql-block"> 二、"胯下桥"是纪念性的牌坊,不是桥。</p><p class="ql-block"> 三、淮阴码头镇的"韩信故里",是省级文保单位。错否?不敢乱议论。</p> 淮安市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江淮平原中部,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淮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孕育了闻名报迩的"青莲岗文化"。夏商时期,淮安为"准夷"和"徐夷"紧活之地,有然时代其为徐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国。秦时,此地始置郡县。东晋时置山阳郡、隋代,人称楚州。南宋购升为淮安州,明清论为淮安,并与运河沿岸的扬州、苏州、杭州井称"四大都市"。</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淮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她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标志所在之地。自古以来融南汇北,是南北水陆交通的咽喉,为历来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她扼淮牵运,是唐宋时期漕运的重要通道和明清时期的漕运中枢;她是历史上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特别是明清的盐榷重关;她地处黄、淮、运交汇之处,是历史上黄淮治理的关键和明清两代河务总督的驻节之所。</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淮安,屡受战争、水患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经济上几度繁荣,几度衰落。但其文化发展始终刚柔并济,亘古绵延,遂成为我国历史上本展览将引导观众一起走入历史的淮安,去感受她那昔日的繁华与辉煌,曲折与沧桑!</p><p class="ql-block">重要的人文荟萃之所,英杰辈出之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运河村战国墓木雕鼓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该车为运河村战国墓出土,是江苏省境内首次发现的战国木雕鼓车,也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好的雕刻最精美的木雕鼓车,其纹饰之精美,令人赞赏,在考古学、历史学和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运河村战国墓木雕鼓车荟萃了古代车制和青铜、漆绘多种工艺,是淮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是"南船北马"的重要实物。为展示淮安考古成果,还原馆藏国宝级文物风采,我馆对该车构件实施了技术保护与修复,并依据原貌进行复原展出,以飨观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庄战国墓车舆铜饰件》</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淮阴高庄墓的车舆铜饰,为迄今考古发掘所仅见,是研究古代青铜工艺史和车舆装饰史的重要实物。这批车舆铜饰以气势恢宏和器形宏大而著称,如轼饰和前聆饰之长都和车舆等宽,都是长约170余厘米的大型铜器。特别是交龙形较饰,仅一侧的曲线长度就达205厘米;其他的轸饰椅饰也是同类器物中最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据研究,这些器物都是浑铸法所铸造,由此说明当时的青铜铸造之规模,已达到相当的水准。同时,这些舆饰又以装饰精美而著称,其纹饰之繁缚,制作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纹饰是由春秋中晚期才兴起的印模法所铸造,至战国早期方传入南方等地。其精美花纹的拼合衔接十分严谨,若不是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很难发现其拼接痕迹。这说明当时的印模工艺已相当成熟,已广泛流行与江淮等地。特别是其主题纹饰蟠螭纹,已不同于同期流行的平面蟠螭纹,其形状如羽翼翩翩,自由飞翔;又似碧海扬波,浪花飞溅,具有十分优美的韵律和动感,已完全进入浅浮雕的羽翅纹之形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洪泽湖铁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在洪泽湖畔曾流传过九牛二虎一只鸡的故事,如今虎、鸡无从考证,但铁牛尚存。铁牛又叫铁犀,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铸造,作为镇水除灾之用。原有9尊、现存5尊,两尊匍伏在洪泽县蒋坝镇南的三河闸管理处门前花园内,两尊驻足在洪泽县高良涧节制闸临湖花园内,还有一尊横卧在淮阴县高地乡渡口大堤上。1982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洪泽湖铁牛列为省级保护文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铁牛系生铁铸成,身长1.70米,宽0.75米,高0.68米,伏卧在长1.50米,宽0.83米,厚0.07米的铁板之上,与铁板联为一体,重约2250公斤。双角均残缺,胛处铸有阳文体七言,四言铭文。七言文曰:"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士制水龟蛇降,铃犀作镇奥准扬,永除昏坐报吾皇,康熙半已午日铃,监造官王国用"。四言铭文曰:"维金克水,蛟龙运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镇水吉祥物,康熙辛已端阳日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铁牛的铸造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魁型巨首,垂耳抱角",大有"翘首茫茫湖天,欲吞万顷波涛"之势。铁牛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高良涧开始铸造,铸成后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要工段,以示镇水护堤。洪泽湖铁牛的铸造对研究我国古代治水史和洪泽湖水文及大堤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b></p> 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p class="ql-block">方凌摄影</p> 苏嘴镇西瓜种植园 孙炎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p> 刘亚棋作品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1)</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2)</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3)后期合成</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4)</p> <p class="ql-block">孙炎摄影(5)</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6)后期合成</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7)</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p class="ql-block">刘亚棋摄影</p> 马伯良作品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p class="ql-block">马伯良摄影</p> 方凌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清宴园 <p class="ql-block">清晏园是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任职官员最多的治水古衙署旧址,也是我国治水史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总督级别的水利管理衙署园林。这座融自然山水、人文精神为一体的明清衙署园林的典范,有"江淮第一园"之美誉。</p><p class="ql-block">明永乐时,清晏园为户部分司公署,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清康熙十年(1678年),清政府在清江浦设官治河,河督靳辅在明代户部分司旧址"凿池植树,以为行馆",后经历任河督整修,渐成规模。清代常驻清晏园的河道总督共有56任45位,历时183年;漕运总督31位,历时43年。</p><p class="ql-block">清晏园曾称为西园、淮园、澹园、清宴园、留园、叶挺公园、城南公园。1991年,景区更名为清晏园,占地总面积120亩,其中水面50亩。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清晏园兼具南方园林之秀丽和北方园林之雄奇,为典型的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清晏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地域广阔的苏皖解放区。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江苏淮阴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皖边区政府带领边区人民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开展民主建政,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大力繁荣新民主主义文化,巩固与保卫边区,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展示中国共产党实践新民主主义主张的窗口。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苏皖边区政府以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成功执政实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