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个好心态

乔也

<p class="ql-block">活出个好心态</p><p class="ql-block">李兴发</p><p class="ql-block"> 所谓心态,无非是指一个人面对外在所处的社会氛围、冗杂人事,其心理所感知的应对态度。如果能淡然应事、临变不惊、顺逆安处,当是好心态。以此而论,还可以列出好多相应的词句来阐释,如:得勿喜、失无忧,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惧、宠辱不惊,乐天知命、生死由天,坦然看待祸福、淡然应对忧乐,等等。当然,能达此等心态,须有相当的定力和智慧,非凡夫俗子所能把握,惟贤哲方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人是社会的产物,终其一生,不能不受社会形态变化和演进过程的影响。社会黑暗、战乱与光明、安泰,对人生的影响和走向必然迥异。那么,处于不同社会中的人,其命运亦天差地远。面对不同社会境遇,其心态好否,对人生的影响不可极大。</p><p class="ql-block"> 好心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基于对世界、社会、个人有清醒的认知,有一定的学识修养,有对“三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比如世界观,无论信奉“唯物”还是信奉“唯心”,也无论信奉马列、还是信奉上帝、释老,但得心有所领悟和依归,便会成为一以惯之的心态基础。</p><p class="ql-block"> 再如人生观。世界观固然影响人生走向,而能清醒认识自我、设定自我、不与人比、勿与人争高下、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这才是是成功的人生。人生路上会有无尽的波折,甚或灾祸,只要设定人生的初衷不变,其感知的心态依然。</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价值取向的确立,决定了人生理想、追求并与之奋斗的目标,无论是平凡人生、还是惊天动地,也无论是修道立德、还是名利富贵,一旦确立,便能直面、应对与之俱来的种种遭际,都能心态平和,坦然接受。这就是好心态。</p><p class="ql-block"> 或有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须知,无论“阴晴圆缺”还是“悲欢离合”,所影响的不过是一时的心情,而不会迁移其所持心态的长久。即是说心情并不等于心态。</p><p class="ql-block"> 当然,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面对社会、人生不可遇不可知的种种忧患、烦难,怎么办?是成天唉声叹气,还是直面人生?这就涉及应物处事的心态问题。如果能接受现实,坦然面对,想得开,善排解,或许会将不如意事消解于无形。如果整日陷于顾影自怜、自怨自艾之中,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身心俱疲,贻患无穷。</p><p class="ql-block"> 现实社会红尘滚滚,充满诱惑,也充满挑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其间,有的人上下其手、投机取巧、八方钻营,寻求对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的人却不为世俗羁绊,不为名利诱惑,远离红尘,隐归林下,使自己消融于自然之中。当然,对普通人来说,只能在社会的裹挟之下进退。然而,若能使自己于其中进退裕如,淡然处之,还真要有个好心态。</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人说,有权有势大富大贵的人心态自然好。我看未必!心态的好否,与富贵、贫贱无关。贵如天子,心态未必好;贱如花子,心态未必赖。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在于其能安贫乐道、淡泊自守。令尹子文三仕无喜色,三已无愠色,在于其得失进退淡然于心。严光、林逋隐居不仕,陶潜、张翰罢退归乡,在于其乐享林下、寄情山水,不为功名利禄所羁困。上述人等之所以能有别于常人,全在于好心态使然。</p><p class="ql-block"> 试想,一个人如果有个好的心态,面对社会,无论光明还是黑暗,也无论是和谐还是动乱,才能直面之、安处之,而不会迷茫、消极,成为随波逐流的奴隶;对家庭,才能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家事顺遂,邻里和谐;对事业,才能干一行爱一行,尽职尽责,有始有终;对自身,才能乐天知命,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 好心态是战胜病疾的良药。常言道,治病治心。所谓治心,便是指有一个好的心态。长期心态不佳,整日愁眉不展、怨艾有加,病疾焉得康复?百病之中,谈癌色变。然而,很多癌症患者却能奇迹般康复,或多年与癌同在。为何?全在于这些病人有一个能正视而不畏惧病疾的好心态。傅连璋《养生之道》一书中有个例子:一个人患病,怕死,导致病情越来越重,于是每天在纸上写“死”字。写得多了,也看得多了,最后把“死”看透了,置之度外,病也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追求长寿,都探求长寿秘诀,古往今来如斯。所谓长寿秘诀,除了先天基因、后天保养外,最重要的便是有个好的心态。锦衣玉食未必长寿,粗食布衣或享天年。这就是心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个好心态尤为重要。人一旦步入生命之秋,便一天天体弱色衰,直至天年。如何安度晚年,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人到晚年,不少人面临油尽灯枯的恐惧、离群索居的孤寂、体衰病疾的折磨。这是自然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必然,没多少人能逃离、闪避。既然如此,便只能直面,只能正视,只能从心态上去把握和排解。比如“死”,生死轮回是自然大观——无论唯物还是唯心——又何必贪生怕死?老有所终,是谁也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既然如此,何不坦然面对?</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到老年,只要身体情况许可,可以有很多法子来充实日月、驱逐孤寂。对于那些有所追求的人来说,人生难得老来闲,正好趁从工作和事业上退下来的难得空闲,做一点自己曾想做而未做的事、圆自己曾想圆而未圆的梦,未必不是一件幸事。或许不经意间在生命之秋创生命奇迹,亦未可知。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活出个好心态!</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