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攝影筆記(二)

笑天(旅琼攝影)

<p class="ql-block">  攝影的本質是記錄,那未記錄我們民族的元素,記錄當下日新月异的新時代,應該成爲我們鏡頭里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摄影的本質是記錄,就有一個观察和發現的過程。攝影師通過鏡頭,發現放大對於生活細節和片段的關注,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攝影師銳利的目光,以及敏感的感覺時刻留意着周圍的一切。可以觀察和發現别人忽畧的事物,捕捉到别人忽視的情感,通過鏡頭展示出隱藏於日常生活中的异様與獨特。</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的攝影筆記”之(二)。銀髪生活的足跡從家鄉杭嘉湖平原出發,南至天涯海角,北達漠北草原,從滇黔邊陲到湘潭大地,在我的鏡頭里留下點滴瞬間,并記錄她的前世今生。歸結起來爲一句話——健康快樂攝影,記錄美好瞬間!</p><p class="ql-block"> 攝影師:浙江 笑天</p><p class="ql-block"> 文 / 編:浙江 笑天</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372794</p> <p class="ql-block">  ▲ 深秋,烏兰布統的天空與大地顯得純結與廣袤,這是一個充满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的地方,曾經的清朝皇家木蘭圍猎區,透出殘存的絲絲王氣。地理資料顯示,這裡距北京450公里,東與紅山子鄉毗鄰,南與河北省圍場相連,北與錫林廓勒盟交界,交通十分便利,來此打卡的遊人很多。攝於2018年9月。</p> <p class="ql-block">  ▲ 女漢子把犁春耕忙,萬寧,是我退休後的旅居之地,至今巳整十年。這裡的婦女特别能干。從犁田、插秧、收割等大都由女人來完成。她們以勤勞和堅韌著稱。她們能够承担起生活的種種挑戰,不畏艱難,勇於面對各種困難。這種堅韌的性格使她們能够在家庭和工作中表現出色,成爲家庭生活的支柱。攝於2019年1月。</p> <p class="ql-block">  ▲ 海南萬寧也有韓公祠?有此照片爲證。這座韓公祠座落在萬寧市萬城鎭邊田村。當我發現此祠時感到驚奇。後經深入考證,終於水落石出,原來邊田村韋姓的先祖來自於河南安陽的宋代名相韓琦,關於詳情參閱我2019年12月27日撰寫的美篇《行攝邊田村引出的話題》。攝於2019年1月。</p> <p class="ql-block">  ▲ 包頭苗,在苗族的衆多分支中,“包頭苗”是獨特的一支,據說分布在貴州銅仁地區的松桃縣一带,人數不多。 由於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歴史靠一輩輩的口頭相傳,區分各分支的特點只能依靠其頭飾、服飾和佩戴的銀飾品來進行。 “包頭苗”因其頭上盘緾着織染成各種圖案紋様的織物造型而得名,頗其特色。依我的考察,這是苗族先人戰敗於黄河中下游後,在不斷嚮南遷移的過程中對戰爭、生活物資(布疋)搬運時發明的一種搬運方法,後在長期歷史演化過程中形成今天苗族婦女的一種特色頭飾。攝於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  ▲ 旅居萬寧多年,耳聞萬寧美食之一的東山羊與嘉积鴨、和樂蟹、文昌鷄齊名,被譽爲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在萬寧東山腳下溪邊村,有一個東山羊养殖基地,在那里你能吃到地道的“紅燜東山羊“和“東山羊羊湯”。我没有去基地吃過羊肉,却在那里拍到了成羣放养於東山腳下荒坡草地中的東山羊,小小的個子,漆黑的皮毛,體重四十斤左右。攝於2020年12月。</p> <p class="ql-block">  ▲ 革家人目前尚未被正式識别爲獨立的民族,暫歸爲苗族的一支。總人數約有6萬,分布在貴州凯里市一带。革家人有自己的語言——革家語,但没有文字,民族文化面臨傳𠄘危機。革家人的蜡染據說已有三千年的歴史了。他們自稱是上古傅說中的射日英雄後羿的後代。在此前的多年中,他們持續嚮政府提交申請書,爭取獨立民族的身份。攝於2022年9月。</p> <p class="ql-block">  ▲ 江南水鄉的橋。水鄉多橋是特徵之一,這是浙江嘉興的秀城橋。秀城橋位於嘉興市區蘆蓆𣿬,因横跨秀水且傍城郭,故取名。該橋始建於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是嘉興市區現存的石拱橋之一,1981年被列爲嘉興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苹果手機拍攝於2024年5月。</p> <p class="ql-block">  ▲ 長廊,古鎭多長廊,是水鄉的特徵之一。凡江南水鄉古鎭皆多長廊,詞語長廊,是指有頂的長通道。在嘉興市域範圍里,桐鄉烏鎭古鎭,嘉善西塘古鎭皆有著名長廊。這里是嘉興的月河長廊,它建在運河邊,非常氣魄,是市民夏季纳凉的好去處。攝於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 弄堂,古時又稱弄唐。水鄉古鎭多弄堂,是其特徵之一。這𥚃是嘉興月河弄堂。弄堂通常可以分爲三類:水弄、宅弄和連街弄。水弄通常連接着街道和河流,既是一道風景線,也是交通要道。宅弄是依附在宅院或民居内的次要建築。而連街弄則是最常见的一種,它們是兩條平行且與街道相連的小路,房廊相連,聲音相通,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攝於2020年6月。</p> <p class="ql-block">  ▲ 勒勒車上出嫁的姑娘。蒙古族新娘坐上勒勒車,在親人的祝福和陪伴下出嫁。因牧人套車時呼唤牲畜發出“勒勒”聲而得名,有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有“草原之舟”的美譽。勒勒車在蒙古族近千年的發展史上曾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很多牧民家庭也還保留着勒勒車,在游牧遷徙或傳統草原婚禮的隊伍中也經常看到勒勒車。2006年蒙古族勒勒車制作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攝於2018年9月。</p> <p class="ql-block">  ▲ 金秋時節,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占里村侗族村民將豐收的糯稻谷晾曬在禾晾架上,禾晾与侗寨房屋相映成景,吸引無數攝影人前去拍攝創作。占里村自古就有禾晾“曬秋”的傳統,如今,禾晾“曬秋”已成爲當地秋日里的一張旅游金名片,吸引無數游客前去觀賞。攝於2021年10月。</p> <p class="ql-block">  ▲ 霞浦紅樹林一片自然的奇跡,随着潮漲潮落,紅樹林時而露出灘涂,時而与海水融爲一體,景色随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鲜艶奪目造型别緻的小船點綴其間,構成一幅幅動人的畫卷。紅樹林随着潮水的起落把灘涂分割成曲折水道,小船在穿梭於其間,仿佛畫中游,成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這里是游人的打卡熱地,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攝於2020年6月。</p> <p class="ql-block">  ▲ 海南海花島希爾頓酒店雙子塔的燈光秀。海花島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與洋浦港之間的海灣區域。這里不僅有壯麗的海景自然風光,又有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動。每晚準時上演的燈光秀,流光溢彩,夢幻炫酷,最吸人眼球的是希爾顿酒店雙子塔燈光秀。攝於2021年7月。</p> <p class="ql-block">  ▲ 我曾無數次去過大西南重慶市所屬的古鎭瓷器口。退休前最後一次去是在是二0一0年,退休後第二次去重庆是2021年的6月下旬。中共百年奮鬥史,瓷器口有她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祖國的繁荣昌盛与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由這些老一輩革命者的奮鬥而得來的。勿忘革命先輩,勿忘革命歴史,振興中華!攝於2021年6月。</p> <p class="ql-block">  ▲ 屈將室一一張學良被關押處,在郴州市蘇僊嶺上南禪寺中東北角两間小屋。如今成蘇僊嶺上一個著名景點,遊人打卡熱地。屈將室門前有楹聯一副曰:“請戰有功當年臨潼已兵諫,愛國無罪此日南冠作楚囚”。横聯:“屈將室”。楹聯墨底綠字(見圖)。張學良於民國廿七年春被秘密从江西萍鄉轉移至此,這里是張學良第六個被關押處,两個月後的夏季被轉移至沅陵鳯凰寺。攝於2022年5月。</p> <p class="ql-block">  ▲ 我的家鄉,月河古鎭之夜。道不完的月河故事,攝不䀆的月河美,月河是嘉興的《清明上河圖》。 她傳承了逝去的水鄉嘉興古城的歴史文脉,彰顕了水鄉嘉興古城的傳統建築文化内涵。農歴季秋养日晚,約攝友拍攝月河夜景,攝影器材:相機:佳能5D4,镜頭16~35mm,備三腳架。攝影器材并不複雑,使用廣角,䀆可能攝入更多的信息元素,以利後期二次構圖的需要。攝於2019年11月。</p> <p class="ql-block">  ▲ 2018年10月,我與恩師吴德隆先生的合影(三腳架,相機設置10秒自拍)。時先生九十歲,我六十六歲。先生九十歲還在跳廣場舞,體質棒棒的。上圖“笑天閣·嘉興地方文史研究室”的墨寳,是去年11月(甲辰10月)先生第二次爲我題寫。第一次題寫時在2018年11月。幸哉!至今,我的民國史人物研究出版文字量越450萬字。</p><p class="ql-block"> 【百度】吴德隆(1928.8—)。浙江東陽人。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繪畫系,留校在研究生班深造并任教(今中國美術學院)。曾担任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工藝美術系和美术教育系主任教授。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吴德隆先生是中國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教育家。爲中國的書畫藝術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p> <p class="ql-block">編後:</p><p class="ql-block">  攝影,將物體所發射或反射的光綫𨍭化爲可視的影像。這種記錄過程不僅僅是簡單地捕捉圖像,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捕捉和保存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使其成爲長久的視覺記憶。這段話不清楚是哪位大師說的,但我贊同這個說法。</p><p class="ql-block"> 我們應該去記錄那些有文化内涵的有保存意義的東西,作爲攝影業餘愛好者,我們堅持眞實的記錄,藝術的再現,我想攝影的意義和带給我們的快樂也在於此吧!</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