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鲁日运河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鲁日集市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鲁日蓝调时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俯瞰根特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特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特三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我们驱车四个多小时,在雨中到达位于比利时西北部,比利时西佛兰德省的省会布鲁日(Bruges)。</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纬度的欧洲冬季总是天黑的很早,虽然只是下午五点多,天已经黑透了,放下行李停好车,我们就沿着运河边的道路夜游布鲁日。布鲁日是一座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城,也是一座水城,大小河道遍布全城,桥梁众多,其名字在当地佛兰德斯语(荷兰语)中就是复数的“桥”,因此布鲁日又是一座“桥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鹅卵石街道旁是蜿蜒的河水,布鲁日的运河穿行在市区的每一个角落,很多街道都是与运河相伴而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质,因此有“北方威尼斯”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澈的河水倒印着远处被灯光照亮的钟楼和岸边砖红色中世纪老房子,美好又静谧,折射出老欧洲的特色风情,在夜色中更有着凝重而经典的意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被雨水打湿的光滑鹅卵石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砖砌房子在夜色中浪漫又怀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朝着高高的钟楼方向走去,那里是布鲁日的历史中心,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街道两旁店铺橱窗里的灯光让雨夜的街巷明亮而温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鲁日历史中心由城堡广场与集市广场组成。雨夜中的集市广场,四周15世纪极具魅力的荷兰风格建筑,在精致的灯光点缀下宛如油画般美丽。历史上布鲁日曾经有水道与海洋相接,在13、14世纪是欧洲最重要的水陆转运枢纽。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从日耳曼到不列颠,南北东西几乎都要经过这里。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布鲁日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城市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频繁的贸易往来给这里带来了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艺术,布鲁日也成为了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包括集市广场在内的历史中心就是中世纪布鲁日辉煌年代留下的印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就是“展示了欧洲商业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世纪后,因港口淤堵,布鲁日渐渐衰败,城市的发展被停滞,城市的风貌被定格,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就是“几个世纪以来,布鲁日一直保持其历史结构,原始的哥特式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一部分”。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这座城市吸引了富有的英法游客前来怀旧,布鲁日经济发展从此转向了旅游与文化遗产,这座城市才重回世人的视线。我们今天才能欣赏到“中世纪历史定居点杰出典范”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鲁日钟楼无疑是集市广场最重要的建筑,这座建于13—15世纪的哥特式钟楼高达83米,它的内部有47个钟组成的编钟,据说每30分钟会敲响一次,可惜我们没听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此高的钟楼还有重要的防火功能,可以登高发现火情。钟楼下面的方形底座在中世纪曾是繁华的布料集散市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排宏伟抢眼的哥特式建筑在夜色与灯光的衬托映照下大气古朴,中世纪时这里还是码头建筑,因为港口淤积,18世纪码头建筑被拆除建立省议会宫,1878年因原建筑毁于火灾,又原址重建今天我们所见的这栋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3世纪开始在广场周围建起鳞次栉比的阶梯形山墙屋顶建筑,这些漂亮的彩色房子以前曾是瓷砖、鱼贩的加工作坊,现在则是餐馆、咖啡馆,即使在这下雨的寒冷冬夜,透过氤氲的玻璃窗也可看见里面座无虚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欧洲的冬夜特别漫长,早上八点半天空还是蓝调色彩,鹅卵石街道旁蜿蜒的运河平静如镜,远处建于13世纪的圣母大教堂高高的钟楼与岸边中世纪建筑一起,在水面倒映出光阴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季雨中的清晨,布鲁日的街头几乎无人,穿行在这样灯火辉煌又静谧安详的街头,似乎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古城散发出的中世纪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堡广场,布鲁日历史中心的另一个广场,这里的市政厅,是比利时最古老的市政厅,始建于1376年,建成于1420年,虽经过多次重建与修缮,却始终保持其原有的哥特式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灯光从六扇造型漂亮独特的窗户透出,突出了窗户的精美却让外墙上的那些浮雕在光影中越发分辨不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市政厅的右侧这座灰黑色调的圣血圣殿,建于12世纪,是布鲁日保存最古老的中世纪古建筑之一,据说里面因保存有十字军东征从耶路撒冷带回的耶稣圣血而成为布鲁日的朝圣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雷德尔街,连接城堡广场与集市广场的一条短街,虽不长却充满了历史的韵味,街道两旁的古老建筑与精致的店铺成就了布鲁日最美街道之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条街道上有数不清的巧克力店、礼品店、华夫饼店,比利时的巧克力全球有名,只是看着这些精美的巧克力橱窗装饰,就仿佛已感受到那种甜蜜的滋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次来到集市广场,弥补昨晚未能仔细欣赏的遗憾顺便打卡拍照,虽然阴雨绵绵的天空实在不适合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说这座小巷左侧的红砖楼是市集广场周围现存建筑中最古老的建筑,但吸引我们的不是它的年纪而是它墙上像钟一样的圆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八角形圆盘不是钟表,圆盘上的指针指向的是东西南北风向标。它是1682年布鲁日市议会出资制作的,以便为即将出海的商船提供信息。楼顶角的金球叫“凯特勒之球”,是1837年安装用来标识子午线位置的装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集市广场中间的这尊雕塑,是14世纪带领布鲁日人民反抗法国统治的两位平民英雄,这就是比利时历史上有名的“金马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平民带领的队伍战胜了贵族的军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发现这里的人特别爱骑自行车,即使在这样寒冷下雨的清晨,也有不少人冒雨骑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排漂亮的彩色山墙顶房子前必须要拍照打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卡省议会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集市广场,我们就开始冒雨在布鲁日citywalk,这座城市不大,非常适合步行,只是阴云密布+小雨的模式实在不适合拍照逛街,眼睛所见的布鲁日街巷比拍出来的照片漂亮许多,特别有时光沉淀后的淳厚韵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座桥下就是有名的玫瑰码头,从这里可以看见布鲁日的最高建筑圣母教堂,可惜冬季玫瑰码头被关闭,乘船游河被停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街头随处可见裸露褪色红砖的尖顶建筑,在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的比利时,这样简朴实用的风格,就像这座城市由繁华到衰落,再到重生的漫长历史,有种返璞归真宠辱不惊的淡定从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座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的水城,来自Reie河的河水被一条条如蛛网般的人工开凿的运河引入古城,河水或绕城而流,或穿城而过,与在古城漫步的我们时时不期而遇又猝然分别,在布鲁日转角看见的可能不是街道而是运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到酒店取车后,我们继续下一站行程,前往布鲁日以东48公里的另一座城市根特,再一次回眸,再见了,布鲁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特(Ghent),比利时东佛兰德省会,比利时第三大城市。公元1000年—1550年,以优质的羊毛纺织和工业出口,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河运交通,根特是超过伦敦等今天的欧洲名城,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繁华城市。在比利时有一种说法“我们把布鲁塞尔给了欧洲,把布鲁日给了游客,把根特留给了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我们在雨中踏上根特圣米歇尔桥,桥头对面中世纪建筑群尖塔林立壮观雄伟,完全没想到一个对我来说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居然会有如此的气势,难怪中世纪能位居欧洲第二。在那些中世纪“摩天大楼”对比下,道路上的行人与车辆显得那么渺小,我当时就发了一条朋友圈“看见根特的第一眼我就沦陷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人说根特是世界上最早的“曼哈顿”,即使在尖塔云集的欧洲,根特天际线高高林立的尖塔确实很像现代金融中心风格,就是我这样见惯现代都市摩天大楼林立景象的游客在这些中世纪的“摩天大楼”下都很有压迫感,想象一下中世纪的人们看到这样壮观的建筑群心里会有如何的震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宏伟的教堂和钟楼是中世纪欧洲富裕城市的标志,所以在根特这些中世纪“摩天大楼”中最有名的就是“根特三塔”,圣尼古拉斯教堂、根特钟楼、圣巴夫大教堂,高高的三塔同框的画面,从中世纪到现在,一直是根特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天际线,是根特曾经辉煌过往的荣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圣米歇尔桥上,向北一侧莱厄河两岸是根特的心脏,也被认为是根特最美的风景,河岸两边的人行道东侧被称作香草河岸(右边),西侧被称为谷物河岸,在中世纪时,这里就是交易大宗谷物的码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向南一侧一边是圣米歇尔教堂,一边是一排山形房子。其中一栋房子的墙壁上有一幅巨大的涂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当时还不知道这幅画很红,后来才知道是根据电影《盟军夺宝队》描绘的从纳粹手中夺回比利时国宝《根特祭坛画》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米歇尔桥得名于桥西南的圣米歇尔教堂,现在看见的这座教堂始建于1440年。这座桥其实只是建于1909年很普通的桥,但是因为站在桥上能够看见周围7、8百年的建筑群,这里也成了像我这样的游客最喜欢拍照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桥上中央街灯上有身穿盔甲长着翅膀的圣米歇尔大天使挥剑屠龙的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下桥向着“根特三塔”的方向走去,准备去一一游览这三座中世纪根特的地标建筑。道路上现代化的有轨电车与中世纪的建筑和谐共存,千年历史的古城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为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现代化的生活便利,让古老的城市在今天依然生机勃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首先拜访的是位于“根特三塔”中的钟楼,因为可以乘电梯到钟楼顶上的观景台眺望根特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钟楼高91米,是根特的标志,始建于1313年,是根特的最高建筑。塔顶中间最高的尖顶上的旋转金龙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站在根特的最高处守护着城里的每一位市民和财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钟楼观景台电梯出来,整个根特古城风貌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钟楼正西就是三塔之一的圣尼古拉斯教堂。有人认为圣尼古拉斯大教堂才是哥特式建筑中最经典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钟楼正东是三塔中的圣巴夫大教堂,教堂保存有凡.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坛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钟楼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城堡,那里就是佛兰德斯伯爵城堡,根特城市的起点。作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从9世纪第一位伯爵到后来历届伯爵都居住在那里,直到14世纪路易二世搬到旁边新建的伯爵城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钟楼下来,我们向东游览圣巴夫大教堂。在我所游览过的教堂中有两座是因为一幅画而蜚声世界,一座是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出名的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一座就是这座以《根特祭坛画》出名的圣巴夫大教堂。虽然《最后的晚餐》名气似乎大得多,但作为世界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油画杰作,《根特祭坛画》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幅画也叫做《神秘的羔羊》,甚至被誉为“油画之祖”。只是教堂展厅展示的原画很大很高,被玻璃所挡,离得远又反光,真的很难看清细节,而且不许拍照。下面的照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此重要的一幅画,自然会被人觊觎,除了数次被盗,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曾被德国掠夺,特别是二战期间辗转多年,由美军归还比利时政府,其经历被拍成电影《盟军夺宝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就是画中间那只神秘的被献祭的羔羊,它头上的金光暗示其实它就是耶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巴夫教堂中殿,哥特式的柱子支撑着红砖本色的穹顶,主祭坛上是背后有万道金光的圣巴夫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常华美的讲道坛,主题是《真理战胜谬误》,手捧圣书的女子代表真理,她对面的神色慌张的老头代表谬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高的侧廊,人在其间显得格外渺小,这就是哥特式建筑想要的效果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侧廊里看见了一扇色彩鲜艳充满现代风格的彩色花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侧廊墙上挂着的《圣巴夫进入根特修道院》,画中上方身披红袍的那位就是圣巴夫,也就是主殿祭坛上那位圣巴夫,这幅画就是他进入根特修道院皈依基督教的情景。这位年轻时放荡不羁的贵族军人,后来成为了根特的主保圣人,这座教堂就是以他命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巴夫大教堂与钟楼之间的圣巴夫广场,在钟楼下的长方形建筑是建于1425年的布料大厅,作为为羊毛检测、布料交易场所,它是中世纪根特最繁忙的地方,根特的繁荣主要源于羊毛纺织业,由于地处河流的交汇处,根特的很多地域经常遭到水淹,形成独特的多草而又潮湿的地域,很适合放牧绵羊。获得的羊毛就用于生产纺织品,13世纪末成为毛纺业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中央水池的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雕塑的对面是根特的皇家佛兰德剧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穿过圣巴夫广场,我们来到“根特三塔”最西面的圣尼古拉斯教堂。这是一座外形看起来非常有特色、非常漂亮的教堂,蓝灰色的建筑沉稳大气,高高的钟楼立于十字翼中心显得中规中矩,众多圆锥型的小尖塔又赋予了它一种城堡式的威严与浪漫,从教堂东面看去,那些线条分明的柳叶窗就像是一只只被削尖的铅笔般笔直排列,垂直感十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进教堂,阳光透过顶上的彩色玻璃照在华丽的主祭坛上,不需灯光就明亮辉煌,若大的教堂除了我们几乎没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教堂十字翼中心点抬头望去,高耸的钟楼让人倍感渺小,在1442年以前,这里都是根特的瞭望塔,根特钟楼建成后,瞭望的任务才转移到根特钟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教堂两边通道上的十二门徒雕像,旁边是众多行会的专用礼拜堂。因为圣尼古拉斯是船员和商人的主保圣人,而这里又靠近莱厄河畔和谷物市场,因此成为船员、面包师以及许多行会礼拜堂的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圣尼古拉斯教堂,我们开始在根特老城citywalk。说实话,根特老城的建筑色彩给人很沉闷的感觉,色彩暗沉的古老建筑叠加阴雨绵绵的天空,真有走在电影里中世纪阴沉场景的错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建筑是曾经的根特邮局,现在是一座酒店。是专门为服务1913年根特世博会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朝东中间正门上有代表比利时王国的12尊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特市政厅,一栋由两部分组成,外观上显现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边是哥特式,一边是文艺复兴式,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市政厅建设时间太长,超过了100年才建好。早期建设的是哥特式,晚期建设的就变成了文艺复兴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观显现哥特式风格的部分建于1519—1539年,外墙壁龛上装饰着很多雕像,这些雕像包括弗兰德斯曾经的那些统治者,比如历届弗兰德斯伯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于1595—1618年的部分,则是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一排排金饰的黑柱,把对古希腊、古罗马柱式结构模仿彻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市政厅不远就是佛兰德斯伯爵城堡,当时佛兰德斯统治者的住所。我们没有进去,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雨太大了,又冷又湿的我们进了一家星巴克避雨取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雨小一点之后,我们又继续在根特citywalk。这次我们准备从圣米歇尔桥走到香草桥,沿着美丽的莱厄河畔,感受谷物河岸与香草河岸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又来到圣米歇尔桥东头,这里是莱厄河东岸香草河岸的起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行走在圣米歇尔桥上,莱厄河在桥下流淌,一直流入北海。河岸上遍布中世纪风格建筑,阶梯式山墙各不相同,极其精美。1913年比利时决定在根特举办世博会,当时的根特政府借此机会,几乎重建了根特老城,尤其是香草河岸与谷物河岸,他们翻新与重建的建筑都恪守中世纪风格,时至今日,当年重建的老城与香草河岸、谷物河岸仍是根特美好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从圣米歇尔桥西头的圣米歇尔教堂下到莱厄河西岸的谷物河岸,从谷物河岸向北走到香草桥,再从香草桥下到河岸东边的香草河岸,向南走回圣米歇尔桥东头,环绕一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到圣米歇尔桥下的谷物河岸向东眺望,“根特三塔”赫然在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谷物河岸眺望香草河岸,香草河岸南段从老邮局开始,紧挨着是一排精美的山墙式建筑,倒映莱厄河面,有人说这里是欧洲最美的倒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世纪时,这里的建筑就是仓库与同业行会会所,作为曾经的贸易中枢,欧洲最繁华的城市,根特的行会势力庞大,表现在建筑上争奇斗艳,展示各自的财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排阶梯式山墙式中,最老的建筑据说建于13世纪,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阶梯式山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香草桥上,向南是圣米歇尔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向北是渔人码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香草桥下到香草河岸,对面就是谷物河岸。中世纪的根特不仅因为羊毛和亚麻产业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更因为昔日的佛兰德斯公国的统治者伯爵住在根特,拥有谷物交易和储存权利,所有到佛兰德斯的谷物都要经过这个码头,岸边建起了很多储存谷物的库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54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出身根特)镇压根特市民起义后,拆除城墙并剥夺根特特权,加上16世纪末到17世纪,根特卷入宗教战争,被西班牙帝国给予毁灭性打击,从此根特失去了国际化商贸中心地位,岸边以前的库房也被闲置废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些漂亮的号称“中世纪”仓库其实大部分是为了迎接1913年的根特世博会而重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栋门上刻着一艘带火炮的大型舰船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531年前,是当时的根特自由船员行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手捧鲜花的美女从建于1698年的谷物称重房前走过,几百年的时光瞬间无缝衔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00年,一名前往英国学习科技和现代工厂运作的根特人偷运回一台纺织机,将英国的机器纺织技术带到根特,才使根特再次因纺织工业而复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香草河岸再次回到圣米歇尔桥,这段对我们来说不过短短的几十分钟路程,却仿佛是根特几个世纪的起落兴衰的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次踏上圣米歇尔桥头,回首高高的“根特三塔”天际线,依然如初见时让人印象深刻,难怪世界旅行指南《孤独星球》在介绍世界城市Top10时称其为“欧洲城市中最好的一个”,“尽管大多数人从不曾将其列入旅行计划,但一旦发现就会惊叹其独特魅力”。“欧洲保存最好的中世纪花园,是比利时最好的秘密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根特的时候,阴沉了一天的天空突然放晴,看着蓝色的天空,我突然很想回到圣米歇尔桥去看看蓝色天空下的根特老城会是怎样的画面。只是我们必须前往布鲁塞尔机场搭乘晚上八点航班飞往挪威的特罗姆瑟,再见了,根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