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立陶宛

西雨石

乘坐邮轮游览欧洲,途经波罗的海沿岸。于是,在这里邂逅了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的立陶宛。<div> 立陶宛是一个对中国并不友好的弹丸小国,但既然来到了这里,就下船走马观花去看看吧。</div><div> 立陶宛,在一战时,被德国占领。1918年宣布独立。二战时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再度独立,并加入欧盟和北约。</div><div> 克莱佩达,是立陶宛的第三大城市,又是立陶宛唯一的不冻港。我们乘坐的邮轮就停靠在克莱佩达码头。于是,我们就下船游览一下克莱佩达这座立陶宛的海滨城市。</div><div> 听说克莱佩达最有名的景观是一个叫作库洛尼亚沙嘴的地方,那里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湖水,两者相得益彰,景色奇特。于是,我们就直奔沙嘴而去。</div><div> 去库洛尼亚沙嘴要去码头坐轮渡,到了对岸之后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反正有时间就去吧。</div><div> 我们来到了码头,边走边观景。</div> 码头上的渔民正在烤制新捕捞上来的鲜鱼,不久就会摆上摊位向游客售卖。 在码头登上了轮渡,坐轮渡到对岸游玩的人还很多。 坐轮渡10多分钟就到了对岸,人们纷纷下船。 上岸之后,要去沙嘴还有几公里的路要走。除了步行之外,还有两种选择:一是坐马车,二是坐小火车。都很方便。 为了欣赏沿途的景色和便于拍照,我们选择了步行。沿着海边遛达着走。 路上经过一个叫约德克兰特的小村落,此处幽静的山间小路穿过茂密的森林,漾溢着树木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 村子外面有一块空地,摆放着各种体积很大的渔船,可以参观拍照。 在这条海滨之路的尽头,是著名的海洋博物馆。很多带孩子来的游客就是奔这里来的。 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进博物馆参观,继续往前走。 走了一段时间,仍然看不到沙嘴,还要沿着一条水道往前走。去看沙嘴真的不容易啊! 一直走,翻过一处沙丘,终于到了传说中的沙嘴! 库洛尼亚沙嘴景观,是在茫茫大海中竟然有一条细长的沙洲,沙洲将大海一分为二,内侧形成淡水湖,外侧则是大海。沙洲从北到南,绵延几十公里,其北部属于立陶宛克莱佩达,南部则属于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div> 立陶宛曾扬言要对这块飞地下手,俄罗斯则回应:你动一下试试!没有欧盟和北约的支持,立陶宛是不敢轻举妄动的。</div> 自古以来,这里受到海风,潮汐等自然力量的威胁,一代又一代人通过造林固沙与对沙嘴的侵蚀搏斗,使沙嘴的遗存保留至今。<div> </div> 现在这里的植被面积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走在沙丘草地上,左手边是库尔斯泻湖,右手边是波罗的海,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div> 2000年,联合国将这片脆弱的沙嘴景观列为世界自然遗产。</div><div> 而现在,我们来到了这里站在海边的沙滩上,并不能感觉到这里有什么不同。其实,在这里必须在空中观看,才能领略沙嘴地形的真面貌,才能体会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div><div> 所以,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来这里一趟不值得。</div> 在海边逗留了一会儿,我们就原路返回。 回到克莱佩达城里,去逛逛老街。每个城市的老街,都是适合人们休闲和观光的地方。 老城里的建筑也很有特色: 在一片草坪上,有一口大钟,还有人们搭起的一个棚子,用简易的材料展出了当地人早期的农耕生活场景,很有意思: 老城里流淌着一条河,河两岸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老城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老广场,那里是老城的中心,也是露天的小商品市场。 广场的周围摆满了各式摊位,出售各类小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手。 傍晚,人们坐在晚霞映照下的长椅上,喝着咖啡,吃着冰激凌,聊着天,享受着安静惬意的美好时光。 克莱佩达,一个很小的城市,很低调和沉默。它让我们对立陶宛这个国家有了一点初步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