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主体建筑共有五层,开设《汉代画像艺术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山东历史文化展》《馆藏书法展》《馆藏绘画展》《馆藏瓷器精品展》等15个展厅。 “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 “蛋壳黑陶高柄杯”,龙山文化,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 “亚醜钺”,商,1966年青州苏埠屯1号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div>口部两侧对称有铭文“亚醜”二字。</div> “颂簋”(器),西周,清嘉庆十九年刘喜海在北京购得,后归李宗岱,后转手丁树贞,20世纪40年代,器为胶东古物管理委员会黄县文管分会收集,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div>颂簋的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各15行150字。</div> <p class="ql-block">“颂簋”(盖),西周,清嘉庆十九年刘喜海在北京购得,后归李宗岱,后转手丁树贞,20世纪50年代,丁氏后人张秀琳女士将所藏簋盖捐献。山东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颂簋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各15行150字。</p> “甲骨文”,商,罗振玉旧藏,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div>山东博物馆共藏5425片甲骨,有1000多片一级品,大部分为罗振玉旧藏,其中有4片为特级品。</div> “玉璧”,战国,曲阜鲁国故城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 “银雀山汉简”,西汉,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 “东平汉墓壁画”,西汉晚期至新莽,2007年东平后屯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 “九旒冕”,明洪武年间,1971年山东邹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div>我国存世的唯一一件明初亲王冕冠实物,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早的唯一完整的冕冠。</div> “郑燮双松图轴”,清乾隆二十三年,纸本墨笔,山东博物馆藏。<div>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div> “沂源猿人头盖骨和牙齿化石”,距今約64万年,1981年沂源县骑子鞍山洞穴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三足石灶”,后李文化,章丘西河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猪嘴形陶支座”,北辛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八角星纹彩陶豆”,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大口尊”,大汶口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大口尊”,大汶口文化,莒县大朱家村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彩陶鼓”,大汶口文化,邹县野店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彩陶鼓”,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獐牙钩形器”,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镶绿松石骨雕筒”,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蛇首骨柶”“骨柶”,大汶口文化,邹县野店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玉串饰”,大汶口文化,邹县野店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玉臂环”,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彩陶壶”,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红陶实足鬶”,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红陶袋足鬶”,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白陶鬶”,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橙黄陶袋足鬶”,大汶口文化,安丘景芝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白陶袋足鬶”,大汶口文化,邹县野店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陶鬶”,大汶口文化,邹县野店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璧”,大汶口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莒州博物馆藏。<div>“玉琮”,大汶口文化,五莲丹土遗址出土,五莲博物馆藏。</div> “嵌绿松石玉钺”,大汶口文化,五莲丹土遗址出土,五莲博物馆藏。 “黄玉铲”,大汶口文化,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鸟喙足黑陶鼎”,龙山文化,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黑陶双耳杯”,龙山文化,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临沂大范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临沂大范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临沂大范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安丘峒峪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兽面纹玉圭”,龙山文化,日照两城镇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四孔大玉刀”,龙山文化,日照两城镇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玉牙璧”,龙山文化,五莲丹土遗址出土,五莲博物馆藏。 “双孔玉铲”,龙山文化,五莲丹土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玉牙璋”,龙山文化,沂南罗圈峪遗址出土,沂南县博物馆藏。 “白陶鬶”,龙山文化,兖州西昊寺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鬶”,龙山文化,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陶鬶”,龙山文化,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丁公陶文”,龙山文化,邹平丁公遗址出土,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举罍”,商,济南长清小屯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口沿内铸有铭文“举祖辛禹”。</div> “铜提梁卣”,商,济南刘家庄遗址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藏。 “铜卣”,商,济南长清小屯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举方鼎”,商,济南长清小屯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内壁铸有铭文“举祖辛禹”及徽号。</div> “铜斗”,商,青州苏埠屯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册融’夔足方鼎”,商,青州苏埠屯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钺”,商,青州苏埠屯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铙”,商,青州苏埠屯遗址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眉’鬲”,商,滕州姜屯镇种寨村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裸人铜方奁”,西周晚期,日照莒县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己其)伯(王安)父铜盨”,春秋,黄县灰城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器内底与盖对铭5行26字“(己其)伯子(王安)父,作其征盨,其阴其阳,以征以行,割眉寿无疆,庆其以藏”。</div> “铜鬲”,春秋,黄县灰城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铜甗”,西周,滕州庄里西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青瓷四系罐”,西周,济南济阳刘台子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曹公子沱戈”,春秋,济南莱芜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胡部铸有铭文“曹公子沱之造戈”七字。</div> “銎斧”,春秋,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启卣”,西周,黄县归城小刘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器盖同铭,各5行39字,铭文“王出狩南山寇,冊山谷,至于上侯、滰川上。启从征,谨不扰,作祖丁宝旅尊彝,用匈鲁福,用夙夜事,钺箙。”</div> “公铸壶”,春秋,临沂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壶腹有3字铭文“公铸壶”。</div> “铜醽”,春秋,临沂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簨虡饰件”,春秋,临沂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编钟”“铜鼎”“铜鬲”,春秋,临沂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匜”,春秋,临沂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吴王夫差铜剑”,春秋,平度废品收购站征集,山东博物馆藏。<div>剑脊两侧从部刻铭文“攻吾吴王夫差自乍其元用”。</div> “黃太子伯克盆”,春秋,临沂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盖底同铭“隹正月初吉丁亥黃太子伯克作□盆,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div> “鱼龙纹盘”,春秋,肥城小王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陈侯壶”,春秋,肥城小王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器盖同铭“陈侯作妫橹媵壶,其万年永宝用。”</div> “铜鬲”,春秋,肥城小王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口内铸铭文18字。</div> “兽纹簠”,春秋,肥城小王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玛瑙串饰”,春秋,淄博临淄郎家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乐舞陶俑”,战国,济南章丘女郎山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乐舞陶俑共38件,其中人物俑26件、乐器5种、祥鸟8只,均为泥质灰陶。</div> “蟠螭透纹铜镜”,战国,济宁梁山银山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嵌金银镶松石铜镜”,战国,淄博临淄齐故城南商王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嵌松石铜豆”,战国,济南长清岗辛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鈚”,春秋,曲阜林前村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组玉佩”,战国,曲阜鲁故城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铺”,春秋,曲阜北关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始皇诏陶量”,秦,邹县纪王城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泥质灰陶,腹壁外捺有篆书印纹20行40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div> “铜缶”,战国,1954年泰安城西南东更道村南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铜缶上刻有“冶尹”“右冶尹”等工官名称及“楚高”“楚罍”等铭文。</div> “二世元年铜诏版”,公元前209年,山东博物馆藏。<div>仅存铭文48字,诏书中的“刻此诏,故刻左”,说明二世诏是配合始皇诏书用的附属文件。</div> “关内侯印金印”,东汉至三国,1976年山东新泰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龟钮,方形印台,印面阴刻篆书“关内侯印”四字。</div> “鎏金兽面铜车饰”,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错金铜车轙”,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错金铜盖弓帽”,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环形铜车饰”,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错金铜当卢”,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错金镶绿松石铜马镳”“错金镶绿松石铜马衔”,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龙形铜车饰”,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双螭铜车轙”,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铜伞铤”“错金镶绿松石铜管”,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铜车饰”,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铜轭角”,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虎头铜辕饰”,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铜盖弓帽”,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铜车饰”,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虎头铜车饰”,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铜衡末”,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谷纹玉璧”“白玉虎形佩”,西汉,1970年曲阜九龙山西汉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虎钮铜錞于”,汉,山东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