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腾冲,必去和顺古镇,而到和顺古镇,就一定要去和顺图书馆。第一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探访有着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称号、</span>隐藏在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和顺图书馆。图书馆的规模和藏书量与拥有千万藏书的顶级图书馆相比,难望其项背,显得微不足道,但在“极边第一城”的历史长河中,却有着独特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是一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馆内藏书13万余册,其中珍本及古籍文献有1万多册。</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第一道大门是典型的中式飞檐古建筑。大门上悬挂着“和顺图书馆”的匾额,由清末和顺最后一位举人张砺书写。这块匾被载入《中华名匾》一书。</p> <p class="ql-block">走进和顺图书馆,品读百年乡村藏书楼的文脉源流。“文化泉源”由书法家赵翼荣题写,在60周年馆庆时,由旅缅瓦城的云南同乡会所、和顺联谊会所赠金字大匾。</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看到的“民智泉源”匾额是曾任云南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所题。小镇门户,见证百年文脉。</p> <p class="ql-block">登石级而上,第二道大门为西式三孔平顶拱门,抬头仰望,中门高耸匾额“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新文化运动领袖、原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题写。曾任故宫博物馆第一任管理委员会主任、中法大学校长李煜瀛题献的“文化之津”。足见其文化底蕴之厚,影响之深。</p> <p class="ql-block">门背面“图书之府”为我国著名学者、中国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郭绍虞所题。隐匿于边陲小城,竟有如此众多名人献墨乡村图书馆,实为古镇增添了一份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座乡村的“知识殿堂”,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书籍的香气。图书馆阅览室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和报刊,每一本书都在叙说着一个故事,每一页都记录着时光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和顺人耕读传家之风代代传承,成就古镇“文化之乡”美名。</p> <p class="ql-block">阅览室内静悄悄的,只有钟摆声和纸张翻阅声,满是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它不仅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和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人们情感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主楼中堂悬挂一副藏头联: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起群黎。此联暗藏“玄机”,上下联前四字交互着读,得来“书报来自云海外边”之意。这是和顺图书馆早期馆藏来源的真实描述。</p> <p class="ql-block">进入天井,则为小花园,美观素雅,修剪整齐的黄香木围成一圈,一树红梅在枝头悄然绽放,散发着淡雅清幽的香气,想起苏轼“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书香名里”、“文化之津”,名至实归。</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的主楼是一座飞檐翘角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气宇轩昂。匾额“和顺图书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一座乡村图书馆,能有如此地位,这在中国乡村应是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主楼后面为“藏珍楼”,珍藏有许多善本,如《杨升庵全集》等,巨型丛书《续藏经》《武英殿丛书》《四部丛刊》以及众多古籍、名人手稿和大量地方文献,成了名副其实的“藏珍楼”。</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咸新社”和1924年、1925年成立的“和顺阅书报社”“和顺崇新会”。1928年,崇新会将“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并将馆址迁移到“咸新社”内(即现在的馆址)。成就了2006年6月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后庭西侧的小门,通往文昌宫。和顺文昌宫,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这里融合了儒教文庙和道教宫观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群,一个值得探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进文昌宫,感受古代学子们求学的虔诚。文昌宫始建于道光年间,是和顺教育的摇篮,1909年在这里开办两等小学堂,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和顺的魅力之源,铸就这座小镇生生不息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大门楹联由赵藩书写:高必自卑,合德智体而并育;小能见大,通天地人者为儒。文昌宫供奉文昌帝君,又称文曲星。文昌宫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位于和顺古镇的中轴线上,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飞檐斗拱,气势轩昂。</p> <p class="ql-block">正中间的戏台,两侧有两座两层的小楼。戏台虽然不大,但是其工艺却是精湛的。</p> <p class="ql-block">在左右的楼阁下镶嵌有几块石碑,其中“和顺两朝科甲提名碑”,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一共有809位,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官的180多位。彰显了古镇崇文重教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启华振秀”寓意开启美好、繁荣未来,振作精神,展现出色的才能和品德,蕴含着一种蓬勃的生机与无尽的希望,带来全新的开始和无限的可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和顺古镇,正以“启华振秀”新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p> <p class="ql-block"> 和顺图书馆、文昌宫,不仅是古镇的文化地标,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和顺古镇乃至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历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