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公园探梅、周边寻旧

朱忠良

<p class="ql-block">已过惊蛰时节,上海静安雕塑公园里梅开正艳,再不去看,别的花就开了。</p> <p class="ql-block">雕塑公园里有梅园,品种不少,最多的是颜色深潜不一的红梅。</p> <p class="ql-block">红梅色彩喜庆,也最为显眼。</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梅贵在老桩。确实,老桩梅被赋予一种超出植物的品格,很入画,也很耐看。</p> <p class="ql-block">梅还有白色、绿色等等,其中绿色娇嫩,较稀有,也最惹人爱怜。</p> <p class="ql-block">梅开雕塑一侧,互为成就,有相得益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雕塑公园大草坪上的群牛雕塑,生动有趣,很入画。</p> <p class="ql-block">在其后方再配上人物塑像,使配置更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游人的加入更是创造出“人牛和谐”的画面,很是温馨。</p> <p class="ql-block">在雕塑公园里探完梅,还可去隔壁的自然博物馆“充电”,而我更愿意到周边的老街上寻寻旧。</p> <p class="ql-block">在成都北路上有在党史和工运史中都具有开创性重要地位的红色场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有在新闸路上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的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石库门老建筑已成“红色景点”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大田路上建于1930年的天主教堂,原名为“小德肋撒教堂”,是一座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老教堂,是这一区域的又一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南苏州路上的一幢老建筑,满目沧桑,满有创意地开出了酒吧。</p> <p class="ql-block">静安雕塑公园边上的山海关路,修筑于清朝光绪年间(1904年),全长仅740米,曾是一条繁华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目前山海关路正在改造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些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得以保留。</p> <p class="ql-block">待改造的老建筑外立面以三四十年代以及七、八十年代市井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涂鸦”覆盖,不料却成“弄堂风情街”,成为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新闸路周边曾是有名的酱园集聚地。在成都北路山海关路转角还原了“张振康酱园”的旧貌,昔日门庭若市的盛况仿佛重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城市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旧区改造已摒弃了一拆了之的做法,这是令人高兴的。因为,一座有品味的城市必须怀旧有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