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趟旅程我们沿水路和公路飞行,去探访喜马拉雅的最东端,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水汽由此进入高原,它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为道路修建带来了重重困难。</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318国道进藏的游客大都会在色季拉山口停留,拍照、拍照、还是拍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他们只能指着照片说:看远处就是南迦巴瓦,可惜有云。</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我们飞上云端,一番寻找之后终于锁定了它的山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有一点高:7782米。有一点老:大约6500万岁。有一点特殊:喜马拉雅山脉向东的伸展止步于此。从海洋南来的暖湿气流遇见它,被迫盘旋上升,以云的形态包裹山体,所以拍不到南迦巴瓦别怪自己运气不好,这是正常现象。</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垂直向下大约6000米,我们来到地球上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核心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只有非常少的探险者和科学家曾经到访,在此留下了一些文字记录。这次飞行我们证实了他们的描述,他们说这里遍布密林、飞瀑与冰川。</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还说这里有一个河床瀑布群叫作:藏布巴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要有落差,平静的江水也会彰显出它的真实力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天然的通道,暖湿气流严格按照它的规划逆江而上,它在西藏东南造就一片难得的绿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峡谷的入口处虽然不是《桃花源记》的出处,但其中的文字用在这里竟然也产生了错之美。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其中往来种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们比野桃花更显鲜艳,他们精心装扮,希望能碰到一个通透好天,因为相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还有一片雪山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墨脱是中国最后的一个通公路的县,它居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中。这里的水汽更加浓重,一年四季中它化作冰霜雨雪和大雾,阻碍着这个县城和外面世界连通,但人们不甘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河流山涧,人们搭起桥梁;面对不稳定的山体,人们打入锚杆架上锚索;面对难以翻越的嘎隆拉雪,人们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修建出3公里长的隧道来穿越它;面对雪崩,人们又搭建出长段的棚洞。</span></p> ⛰️⛰️⛰️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条117公里长的扎墨公路,历经50多年的修建,直到2013年才全线通车,然而频繁发生的泥石流,还会将道路冲毁,抢修的工作几乎从未间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10月,第二条墨脱公路主体完工,人们从这里驱车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林芝机场。扎墨公路背后的攻坚克难如同一个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告诉人们:无论长短,无论形态,无论地域,每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豪言壮语,它的背后都是一个超级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万里的公路通车里程,13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这些数字每一年都在被刷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因为有了这些路,人们在穿行高原的时候,也如履平地。</span></p> 下一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站我们将开启一趟羌塘高原的生态之旅,去见识世界第三极的冰雪,再飞越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去看看一种罕见的神兽,我们致敬管护队员,向西藏第一大湖表示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高原水升为云,云降作雪,雪却终年不化。年复一年堆积成冰川,在此聚集成眼前这片冰原:普若岗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肆意雕刻着脚下这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或用冰舌劈山裂石;或用冰斗侵蚀出陡峭山脊;或研磨土石造就冰川沙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0年科学家们深入普若岗日进行考察,最终认定这是除了南极、北极以外,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冰川普若岗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所身处的羌塘高原位于西藏北部,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超过云南与贵州两省的面积之和,平均海拔5000米,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摄氏度以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羌塘高原绝大部分地方都是人类禁区,不过当你看到兀鹫就说明这里绝非生命禁区,这种食腐飞禽只会出现在动物多的地方,它们期盼看到死亡,但更多的时候它们看到的是盎然生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相比经过驯化的远方亲戚,藏野驴完全没有工作的负担,无处发泄的体力,挥霍在自由的奔跑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跟藏野驴拉开辨识度,藏羚羊只好在此炫耀着它的心形白屁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远处一群牦牛正在翻越雪山,牦牛在西藏很常见,它们耐寒耐旱是这里最重要的牲畜之一。但如果加个“野”字,数量就岌岌可危了,它们总共不到3万头;如果再加两个字“金丝”,那可是活在神话里的动物了,而神兽竟然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眼前。</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统计全世界金丝野牦牛的数量不到300头,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已经是这一物种总数的一百分之一。因为极其罕见,人们对它们的身世也知之甚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丝牦牛为什么有着独特的毛色,它们究竟是不是野牦牛的亚种,至今尚未定论。它们跟普通的牦牛一起生活,一起迁徙。如何分类是人类关心的,在荒原高原结伴而行才是最重要的。</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众多湖泊为大小水鸟提供了栖息地,一个猛子扎下去憋气的能力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跟随每年3~4月迁徏至此的黑颈鹤,我们看到了这里不同的地貌,羌塘高原为生命狂欢提供了水阔天空的舞台。</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羌塘高原有着超过两万五千平方公里的湖泊,它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气候变暖使冰川大量融化。于是,色林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几乎变大了二分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2001年,它从纳木错手中抢过了西藏第一大湖的桂冠而卫冕至今。虽然大湖周围水草丰盛,但在羌塘高原恶劣的天气下,它曾经给当地牧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脆弱的高原生态在人畜数量的增长中变得不堪重负。从2017年开始,分散生活在羌塘高原的困难牧民,依照易地搬迁政策,陆续来到县城开启了新的生活,孩子们离学校更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人们离彼此近了,那他们的牲口呢?依然还是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不过这一次有了规划好的牧区,有了更舒适的羊圈,甚至还有人工种植的牧草,它们长得更快,也更壮实了。</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极高的海拔生态搬迁还在继续,这样的举措既为人也为自然,牧民们在过上好生活的同时,也把羌塘高原更多地留给了天地生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羌塘的无人区本没有路,轧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了路。这些固定的车辙,刻画了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们的职业轨迹。曾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防止盗猎,一旦发现陌生的车辙便会立即警觉。</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独有的生物,其中一半生活在羌塘。多年前,它们曾经历浩劫,数量从近百万锐减到5万只左右。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现在的藏羚羊数量已将近30万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700多名管护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巡逻、监测和记录,在他们的视野里这片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正变得越来越热闹。</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高寒物种质资源库,在人们的努力下正快速恢复,生态安全的屏障得以加固,羌塘高原正在成为生态文明的高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片解说词来源于网络/在此,鸣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文编辑/漆老大 谨以此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谢谢各位亲的分享。</span></p> 下一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