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年缅怀,精神不朽——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逝世百年纪念日</p><p class="ql-block">2025.3.12</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翠亨星陨百年遥,浩气长垂岁月昭。</p><p class="ql-block">帝制推翻开伟业,三民倡立启新朝。</p><p class="ql-block">毕生奔走为民主,数载筹谋向舜尧。</p><p class="ql-block">今日山河添锦绣,先生遗志未曾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帝业沉疴久积殃,先生崛起唤韶光。</p><p class="ql-block">三民理念开宏略,五族共和谱丽章。</p><p class="ql-block">首举义旗驱旧制,长怀浩志启新航。</p><p class="ql-block">勋功赫赫千秋颂,德惠绵绵万代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民主光辉沐九州,山河焕彩韵长留。</p><p class="ql-block">直言议政予声畅,清节当家众志酬。</p><p class="ql-block">巷陌欢歌添润色,闾阎笑语解烦忧。</p><p class="ql-block">小康胜景今圆梦,岁月悠然乐不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年缅怀,精神不朽——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距离孙中山先生溘然长逝,已悠悠百年。百年岁月流转,时代沧海桑田,但先生的音容笑貌、伟大精神,从未在中华儿女心中淡去,反而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愈发熠熠生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溯先生所处的时代,晚清王朝风雨飘摇,列强环伺,山河破碎,百姓在封建压迫与殖民侵略的双重枷锁下艰难求生。中国,这头曾经的东方雄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可就在这无尽的黑暗中,孙中山先生挺身而出,以“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坚定信念,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革命征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东京组建同盟会,凝聚起革命的磅礴力量;从一次次悲壮却不屈的广州起义,到那划破夜空、敲响封建帝制丧钟的武昌起义枪声,先生的一生,是为革命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拼搏不息的一生。他以无畏的勇气,向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战,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开辟出一条血与火交织的道路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政治理念上,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迷茫中的中国指明方向。民族主义,让国人摆脱列强的压迫,重拾民族自信;民权主义,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打破封建统治的桎梏;民生主义,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力求让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一伟大的思想体系,不仅在当时引发了思想界的强烈震动,更为后世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源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权分立”的政治构想,是先生政治智慧的又一体现。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相互独立又彼此制衡,为构建一个高效、廉洁、民主的政府描绘了蓝图。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构想未能完全实现,但它所蕴含的先进理念,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先生一生心系民生,他深知百姓生活的疾苦,因而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革命的重要目标。他曾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先生四处奔走,积极倡导实业救国,主张大力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期望通过经济的发展,让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走向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革命之路布满荆棘,先生在北上共商国是的途中,不幸身染重病,最终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溘然长逝。临终前,他口中仍不住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这声声呼唤,饱含着先生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对人民幸福的殷切期盼,也成为他留给后人最后的精神嘱托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先生的这句遗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无疑是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随后,又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中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步迈进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百年已逝,中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的宏伟蓝图,如“铁路十万英里”等构想,早已成为现实。高铁在华夏大地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正以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他的伟大精神。他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创新精神,鼓励我们勇于突破传统,敢于探索未知,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开拓进取;他的奋斗精神,鞭策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永不言弃,勇往直前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不朽,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新的时代征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继承先生的遗志,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编辑/孫步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