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练江湾中上游的潟湖区,滔滔江水与海潮在这里相会,仿若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侣,自然而然地相拥、相融,难分难舍。南海的潮汐宛如AI指挥家,掌控着这片水域的奇妙韵律。涨潮之际,海水气势汹汹地涌入,江水在其强大的推力下无奈顶托回流,形成层层叠叠、姿态万千的浪涌,浪尖上跳跃着细碎的金光,像是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熠熠生辉。而当退潮之时,海风轻轻呼唤,江水便迫不及待地追随着它的脚步,浩浩荡荡、滔滔东去,水面上波光粼粼,似是一条流动的银河。</p><p class="ql-block">远道而来的一群群白色海豚恰似灵动的白色精灵,周身闪烁着微光,在澄澈如镜、碧波荡漾的潟湖中自在遨游。它们时而如离弦之箭般迅猛翻滚,激起串串晶莹的水花;时而像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托起,高高跃出水面,以优美的弧线划过天际,刹那间,阳光为它们勾勒出熠熠生辉的轮廓,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创作的活力诗篇。</p> <p class="ql-block">潟湖区以其独特的咸淡交融水质,吸引了大海深处众多鱼虾蟹、贝壳在此栖息繁衍。这里产出的海鲜肥美可口,誉满四方,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周边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息。渔民们伴着晨曦出海,带着收获归港,每一次撒网,都是对这片水域馈赠的期许。 </p><p class="ql-block">当月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潟湖的夜晚,这里又开启了别样的劳作景致。乡亲们摇着如竹排般小巧轻便的小船,轻轻划过海面。神奇的是,游弋于船舷的白条鱼像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拼命跳跃进船舱里。这种独特的捕捞方式,在我们家乡话里叫做“跳白” 。而在退潮时分,乡亲们会提前将竹篾做成的卷帘插在滩涂上,围成半开口的形状,如同布下巧妙的陷阱,把随着潮水下游的鱼虾收入囊中,家乡话里称其为“闸泊” 。小时候,我总是满怀好奇地跟着大人去学做这些捕捞活动,如今回忆起来,那些时光满是无尽的欢乐与温馨,太多人生的美好都留存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自然生灵的乐园,更承载着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无穷故事。追溯至明代,这片土地上曾演绎过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它后来被改编成闻名海内外潮族的潮剧——《龙井渡头》。剧中,隆井都湖东乡人林绍,虽家境贫寒却一心向学,踏上省试之路。而他的妻子佘美娘,满心嫌弃丈夫的穷困,竟追到龙井渡头,逼迫林绍写下休书。彼时,渡头艄公慧眼识珠,看中林绍的正直品性,将女儿许配于他。林绍不负众望,得中归来。此时美娘已另嫁他人,却又蛇行匍伏求复合。林绍为试其真心,提出赠三千银子不再相认,美娘应允,最终林绍决然拒绝复婚,与艄公之女携手相伴。这段跨越岁月的故事,如同这潟湖的水,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与眼前的自然盛景交织,成为这片地域独特的文化脉络 。</p><p class="ql-block">与故事发生地数里之隔,有个充满仙境与诗韵的小村落——瑶池村,那是我生命的摇篮。记忆里,从家门口出发,只需走过约两百米的鱼塘土埂,便能抵达渡口。村里仅有的一艘木帆船,承载着乡亲们的生活与希望,平日里,乡亲们与外界的交往,基本都依赖这艘船往返。坐在这往返县城的渡船上,观看百舸争流的热闹场景,还有一群群白色海豚在水中嬉戏;夏日,船帆饱胀着劲风,船舷在浪涛的推搡下左右倾侧。飞溅的水花肆意扑来,每一滴水珠都能驱散暑气的黏腻;这便是儿时最幸福的期待。在这片熟悉的水域上,留下了无数或匆忙或悠闲的身影,也见证着村落的岁月变迁。</p><p class="ql-block">远处,点点白帆点缀其间,随着水波悠悠飘荡,船帆在阳光的照耀下,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暖色调,与湛蓝的天空、澄澈的湖水构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绝美画卷,尽显潟湖独有的迷人风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