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五任党政军 一把手尤太忠

杜锡林

<p class="ql-block">尤太忠(1918年12月-1998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88年授上将,河南信阳光山县砖桥镇陈岗村尤岗人。</p> <p class="ql-block">1971年5月一1978年10月,尤太忠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内蒙古党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由于在内蒙古主持工作的滕海青,按照康生、江青文革小组的指示,执行极左错误路线,大搞挖内人党运动,大批干部群众受到迫害,人心惶惶,生产停顿,形势严峻。中央调尤太忠接替郑维山,来内蒙古主持工作,继续纠正错误,稳定人心,恢复生产。尤太忠为内蒙古各项工作逐步好转,走上正规,做出了不解的努力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工作期间,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稳定了社会局势,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次,将军到包头监狱视察,见被打成“走资派”的老干部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人在油灯下捉虱子,当即对包头市领导说:“你们把他们放出来,搞点水让他们洗一洗澡,把衣服用水烫一烫。”市领导说:“他们是‘走资派’,放出去好不好?”将军斩钉截铁说:“放!有什么问题,我负一切责任。”最终,这些老同志得以“解放”,不久后重返了工作岗位,他们始终记得尤司令的恩情。他的担当作为精神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尤太忠和王雪晨</p><p class="ql-block">尤太忠将内蒙古牧区生产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情况向周总理汇报,得到总理的重视,加强了收区草库伦建设。</p><p class="ql-block">尤司令员十分重视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困难。当时正值交化大革命时期,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吃饭要凭粮票,穿衣要凭布票,牧民们喝奶茶用的砖茶也经常满足不了供应。尤司令员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经常检查有关部门的落实情况,有时还亲自筹措。他了解到牧民们长年骑在马背上,必须穿长袍,扎起长长的腰带,才能抵御住北国高原上刺骨的寒风。因此,牧民布票的标准为全国平均数的两倍,仅扎腰带用的布就需一丈多,接近当时全国平均每人每年一丈多的标准。尤司令员经常过问此事,有时在草原上遇见牧民,也要询问和检查落实情况。牧民们长年以牛羊肉为主食,以奶茶代饮用水,维生素的摄入主要靠南方运来的砖茶与奶一起煮成的奶茶。尤司令员了解到,要使牧民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量,每人每月不能少于食用5斤砖茶。为此,他利用自己在南方工作多年,对茶区情况比较熟悉的有利条件,每年都要找有关茶区的领导请求他们多为内蒙古供应优质和充足的砖茶。</p> <p class="ql-block">1931年1月,刚满12岁的尤太忠打了仗势欺人的地主少爷,在大别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16岁提升为连长,他作战十分勇猛,先后多次负伤。</p><p class="ql-block">在长征路上,尤太忠差点牺牲了。过草地的时候,詹才芳(开国中將,时任军政委)看见了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尤太忠,就对警卫员说:“你们给他一个马尾巴试试!” 没想到尤太忠凭借坚强毅力,拽着马尾巴奇迹般地走出了草地。</p> <p class="ql-block">与乌兰夫上将</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副营长、营长,第三八六旅十七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p> <p class="ql-block">与徐向前元帅</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十六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四师师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挺进大西南。在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抢渡汝河,面对国民党围追堵截,狂轰烂炸,拼死掩护刘邓首长和野战军机关渡过了汝河,过河后迅速炸掉浮桥,把国民党几十万追兵甩在身后,立下战功。</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指挥所部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上甘岭战役。从朝鲜回国后,入军事学院学习,学习结束,任27军副军长、军长。</p> <p class="ql-block">与邓小平。</p><p class="ql-block">1973年3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3年回到北京,尤太忠去医院看望原二野参谋长李达上将,李达说邓政委回来了,我和苏振华(开国上将)准备去看,你去吗?尤太忠说,去。邓小平还没有“解放”,还是“走资派”,回京没有安排工作,当时的形势下没有人敢轻易去看望,见邓小平是有风险的。他们到了邓小平家,邓小平很高兴,当看到尤太忠时说,你怎么也来了?尤太忠说。你是我的老政委呀,这让邓小平很是感动。因为李和苏都靠边站了,顾忌不多,尤太忠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坐下后,尤太忠正要掏自己的过滤嘴烟,邓已经把自己没带嘴的烟递了过来,烟的质量差,很不好抽。回来的路上,尤太忠去商店买了五条中华烟,重返回来,邓小平问你怎么又回来了,尤太忠把烟递过去,邓小平抽了一支说“我已经很久没有抽过这么好的烟了!”邓小平复出后说,尤太忠是个领兵打仗的人,不懂地方工作,让他回部队吧。随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1988年授上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农历29下午胡耀帮总书记在余秋里、张廷发、郝建秀、王兆国、尤太忠陪同下,在广西法卡山前线。</p><p class="ql-block">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尤太忠任南京军区27军军长。造反派要揪斗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尤太忠把许世友接到27军保护起来。1967年,在林彪的死党迫害下,开国中将东海舰队司令陶勇和夫人朱岚相继去世后,他的三个孩子无人看管,流落街头。许世友知道后,立即把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叫到无锡27军军部说,陶勇的孩子正四处流浪呢?怎么办?我们是不是伸把手帮个忙啊?”。尤太忠出面找到了陶勇的孩子们,然后由肖司令接到部队,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1992年,得知国家要修京九铁路,原设计不经过大别山。尤太忠上将联系李德生上将、万海峰上将等河南信阳革命老区的八位开国将军,联名向江总书记,李鹏总理上书,恳求中央在京九铁路设计和筹资上,照顾信阳的革命老区。随后,他们又联名给直接负责此项工程的邹家华副总理和铁道部写信,陈述意见。终使铁路从信阳4个县经过。铁路部门的同志们开玩笑说,尤司令太有劲了,硬把直直的铁路掰了个大弯子。新县是著名的将军县,光山县有10万子弟参加了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国中将王近山由于犯错误被撤职,下放农场劳动。27军军长尤太忠请求许世友帮帮忙,在主席面前说好话,至少能够让王近山这个老同志生活的好一些。1969年,许世友见了毛主席说,中苏要打仗呀,是否把象王近山这样的同志放出来工作?毛主席说,那个王疯子谁敢要?许世友说我要。这样,经毛主席批准,王近山到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1985年,许世友病重,向中央申请回大别山土葬。“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为母亲守坟。”中央没人敢批。许世友给儿子50元钱买棺材,后来又说,用塑料布包上,在母亲坟边上挖个坑理了。最后,邓小平在申请书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p><p class="ql-block"> 尤太忠知道许世友一生节俭,用自己的工资为许世友买了一副上好的楠木棺材,许世友说,我死后就用尤太忠给我买的棺材。儿子许光给他买的棺材没用上。在送别许世友的追悼会上尤太忠等老将军们嚎啕大哭。为了不造成影响,灵车夜晚上路,半夜下葬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