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初心不变。早春二月,我们相约出发,去看看春天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D1:南京→宜兴→湖州</b></p><p class="ql-block"><b>从南京出发,打卡溧阳博物馆、宜兴陶二厂、窑湖小镇,宿湖州浙北大酒店。</b></p> <p class="ql-block"><b>参观溧阳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设计以东汉时期蔡岂在漂阳制作的焦尾琴为原型,蔡邕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之父。</p><p class="ql-block"> 相传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它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000余平方米,展区共分为3层,1-2层为博物馆,3层为规划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溧阳市博物馆是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2024年8月23日,溧阳市博物馆被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溧阳市博物馆是溧阳第一座综合性城市博物馆,位于风景优美的燕湖公园湖畔。博物馆2017年开始筹备建设,于2018年4月初建设完成。2018年11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根据展示需要分为三个基本陈列:“ 4500万年前中始新世中华曙猿”、“千秋金濑话溧阳”和“濑水风情和建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千古焦尾悬歌,典藏古往今来”</p><p class="ql-block">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p> <p class="ql-block">馆内的藏品比预期的还要丰富,展示了溧阳的发展变迁,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展品,充满了乾隆时期的审美趣味,真是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溧阳博物馆整个建筑外观独特,充满了设计感,拍照也特别出片。</p> <p class="ql-block">最佳拍摄点位于博物馆外部的楼梯上。站在木质的楼梯上,可以俯瞰整个博物馆,有一个巨大的圆洞,两边装饰着小竹林,仿佛置身于电影场景中。</p> <p class="ql-block">这座漂浮的建筑,仿佛是现代与历史的交汇点,以其独特的中空设计,容纳了“现代”、“过去”与“未来”三个展厅。其开放的基地与燕湖公园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入园路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在一座小山上,木质结构,不规则的造型,设计感极强。</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景色同样迷人,可以拍摄到整个博物馆的全景,而且山坡上常有蝴蝶出没,为照片增添自然元素。</p> <p class="ql-block"><b>走进宜兴陶二厂, 邂逅独特的工业韵味</b></p><p class="ql-block">宜兴有紫砂,鼎鼎大名的紫砂茶壶就出自宜兴,故宜兴有“陶都”之美誉。虽然在国内陶瓷行业的地位不如瓷都景德镇,但仅次于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宜兴陶二厂的前身是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始建于上世纪中叶,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是宜兴紫砂产业的发源地之一。陶二厂不仅汇聚了众多技艺高超的紫砂艺人,还培养了许多行业领军人物,如顾景舟和蒋蓉等大师,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紫砂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宜兴陶瓷二厂经历了从工业生产向文化创意的转型。老厂房在保留原有工业风貌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展览、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陶二厂的成功转型不仅保留了紫砂艺术的历史记忆,还为当地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陶二厂黄龙山矿址公园于2024年10月19日正式启用,内设有陶美术馆、陶书局等文化设施,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陶二厂的核心魅力在于其深厚的紫砂艺术底蕴,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紫砂艺术的魅力,体验从原料选取到成型、雕刻、烧制的全过程。此外,陶二厂还引入了多元化的商业业态,如特色书店、艺术画廊、文创产品店等,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衬托下的陶二厂,层层叠叠的陶片像鱼鳞一样“鳞次栉比”,整体外观非常独特,充满了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陶二厂,紫砂旧址上的文化新地标,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每一步都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中,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织,时光在这里流转,享受这里的独特韵味,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陶二厂的每一角落,都散发着匠人的心血与创意,每一处景观都独一无二,每一张照片都充满故事感。</p> <p class="ql-block">来陶二厂打卡,感受古老窑炉的静谧,历史的痕迹在砖墙上蔓延,寻觅岁月的痕迹,老厂房、烟囱耸立,复古风情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漫步陶二厂,时光在红砖间低语,高耸的烟囱绘就工业复古诗篇。</p><p class="ql-block">游走陶二厂,每一角落的复古与创意相交织,镜头下的独特时光被温柔定格。</p><p class="ql-block">阳光正好,避开喧嚣,遇见艺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初见陶二厂,心弦被轻拨,美,原来可以这样沉静而霸气。置身陶二厂,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每一步行走,皆踏过历史的尘埃,艺术的芬芳在此弥漫;错过陶艺集市,却邂逅陶二厂静谧,意外之喜,陶土筑梦,工艺织情,UCCA陶美术馆让传统与当代在陶二厂交织。</p> <p class="ql-block">陶二厂是凝固的诗篇,字里行间诉说着时光的故事。探秘陶二,镜头下每帧都是情深,每一步皆是故事,漫步陶二厂,记录美好瞬间,心灵得以沉静。</p> <p class="ql-block"><b>走进窑湖小镇,感受不一样的美!</b></p><p class="ql-block">到宜兴,去看看2024年12月28日才开园的窑湖小镇。这是一座围绕宜兴特有的山水陶竹文化内涵元素,融合多种江南建筑风格,打造的“独特的主题乐园式度假小镇”。</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不远处就是龙窑,边上就是水车戏台,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位于江苏省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内,是一座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还承载着浓厚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龙窑”那一段,超级有趣!满地的陶罐,还可以从低矮的窑洞穿行,拍照也很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2-3月的窑湖小镇正值早春,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0℃左右,阳光充足,空气清新,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此时的小镇,湖光山色,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是一年中最具诗意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的开发建设是由雅达资本、和谐雅达携手顶度集团陈向宏团队打造,以匠心的产品营造、丰富多元的商业业态、高品质的运营服务,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真正实现从“旅”到 “居”的生活体验升级,打造出一个休闲旅游度假小镇的标杆之作。</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像是迷你的山城,也像洪崖洞,除了主街外,多上上下下逛逛,很多角落里都藏着惊喜,这对于喜欢看建筑和采风拍照的游客很有吸引力。</p><p class="ql-block">下雨是对江南最大的赏赐。依山傍水的小镇感觉很好,特别对着山的方向,看着徽派建筑在雾蒙蒙的山前,就是一副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茗岭街,一步一景,有很多有趣的墙绘和装饰,“旺旺墙”、“发财墙”、“云朵屋檐”都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宜兴窑湖小镇!这里有诗意山水、烟火街巷,能一站式满足你对惬意假期的所有幻想。</p> <p class="ql-block">江苏宜兴这座宝藏小镇,千万别错过,白墙黛瓦,中式园林,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湖畔栈桥</p><p class="ql-block">走到湖边便能看到9孔栈桥,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一艘艘摇橹船驶过湖面,水乡的温婉淋漓尽致,不愧是江苏新封面。</p> <p class="ql-block">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对宜兴阳羡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将其视为自己的“买田终老”之地。苏东坡在词《菩萨蛮》中写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这句话表达了他辞官归隐、在阳羡安度晚年的愿望。</p><p class="ql-block">苏东坡与宜兴阳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嘉佑二年(1057年),苏东坡与宜兴人蒋之奇、单锡同榜考中进士,并在琼林宴上结识。蒋之奇向苏东坡介绍了宜兴的风土人情和美丽景色,两人约定将来要到宜兴定居。后来,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杭州任职,他在出差到常州时,特别到宜兴游览,并住在好友单锡家中,游览了蜀山等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对宜兴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因为这里有他的亲朋好友。他在宜兴期间,与当地文人雅士交往频繁,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此外,苏东坡在宜兴还购置了田产,计划在此终老。</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对宜兴的深厚感情也反映在他的诗文中。他曾多次在诗文中提到宜兴的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称其为他的“诗和远方”,是他不折不扣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紫砂圣堂,以紫砂为主题的多功能特色资源场地紫砂圣堂,以对紫砂、匠人的崇敬之心而筑,欧式风格碰撞中式文化,面积达1200平方米,可进行宴会、婚礼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紫砂塔,小镇的标志性建筑,坐在湖边亭子里喝茶,可以拍到摇橹船与紫砂塔同框。</p> <p class="ql-block">窑湖的牌楼雕花精美,屋檐有石雕龙纹装饰,整体的动线都是环湖的,建筑之间都有很多水系,比较灵动,右侧是坡,房屋上下错落,所以也很有层次感,站在桥上和坡面可以俯瞰街道和湖边建筑的屋顶,可以看到很多带着岁月痕迹的老门楣,老木雕,花窗,还有泛着油光老石板路,这种老石板路面,一下雨更有感觉,应该是从老街区里拆过来的,仿旧的部分也做的比较自然,白墙有做旧处理,江南多雨,这里的白墙都会发灰发霉留下痕迹,做旧后就不会有违和感,很多墙面用到了石材,增加了厚重感,很多沿湖的窗景都很美,外面熙熙攘攘,里面倒是安静。</p> <p class="ql-block">明明在宜兴,却感觉是丽水,丽江,徽州,重庆……,只因为窑湖小镇融合了很多小城的建筑特色,比如马头墙,吊脚楼,土墙……,虽然是重建,但是能在两小时内体验到这种悠闲的小城感觉,实在是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宜兴窑湖小镇,有着浓厚的陶瓷文化气息和宁静的湖光山色,是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绝佳目的地。这里被誉为“陶都之魂”,可以体验传统的陶艺制作,漫步在小镇的湖畔,感受浓浓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窑湖小镇,可以感受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宁静的水乡氛围,水上项目宛如一场奇幻的水上盛宴。踏上那艘轻盈的游船,就仿佛化身为探索未知水域的冒险者,轻柔的水波如同神秘的乐章,就像灵动的水鸟,轻盈地穿梭于波光粼粼之间,每一次的划动都与湖水默契地共舞,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妙诗篇……</p> <p class="ql-block">初到此处感觉很不错,虽然都是人造景点,但胜在人少做得也比较逼真。风景真的挺不错。眺望远方有山,低头眼前有水库也挺美的。</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小镇的底蕴稍微有点欠缺,人造痕迹比较明显,但整体氛围还是不错的,适合周末休闲。</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是乌镇的设计团队打造的,商业化布局比较成熟,夏天还有水上乐园,招商目前还没有完善,很多房屋是空的,估计以后每次去都会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b>D2:湖州→歙县石潭</b></p><p class="ql-block"><b>打卡:湖州铁佛寺、湖州三绝(塔里塔,庙里庙,桥里桥)、双林古镇(三古桥),宿石潭古镇向日葵民宿。</b></p> <p class="ql-block"><b>湖州铁佛寺</b></p><p class="ql-block">铁佛寺,位于湖州市劳动路,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分为前殿和后殿。前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宋铸铁观音造像,因此得名,后壁镶嵌着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天宁万寿禅寺》巨碑,后殿正中陈列着一口日本铜钟。铁佛、铜钟、巨碑并称为铁佛寺的三宝。😊</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原名“八政”,初为尼寺。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僧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为开元寺,供唐明皇真容。北宋乾兴初(铁观音基座盆铭为天圣三年,即1025年)有僧鉴真铸铁观音像,置于开元寺东南隅(即开元寺东廊),号铁观音院。</p> <p class="ql-block">熙宁元年(1068年)易赐“寿圣观音禅院”,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改为“广福观音禅院”,内供铁观音像。元末(1368年)广福观音禅院毁于兵乱,仅存铁观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寺于今址,改名为铁佛禅寺。</p> <p class="ql-block">因开元寺屡遭火灾,佛像屡造屡毁,相传到唐天宝元年(774年),鉴真大师三次东渡日本未成,曾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经越州(今绍兴)、余杭来湖州讲经授戒。</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大师们向他谈及开元寺常遭火灾,佛像每每补毁之事。鉴真大师提出铸一尊铁之观音。因为条件尚不具备,未果。到宋天圣三年(1025年),方始承鉴真宿愿,铸成铁观音像。从那以后,观音院里佛灯长明,香火极盛。当时苏杭二州都有成批的香客前来敬香朝拜。</p> <p class="ql-block">1963年铁佛寺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铁佛寺被改为湖州镇蔬菜大队耐火厂,释迦牟尼等三尊佛像被焚毁,铁观音因炼而不化幸存。铁观音及三尊铁佛被抛野外。三尊铁佛像又被熔毁,惟独铁观音砸而不碎,炼而不熔,幸存,仅失一手,并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据分析,铁观音像的铁质中还含有钛、锰、铬等13种稀有金属元素。</p> <p class="ql-block">1978年,铁佛寺重修一新。充实几件珍贵文物,增置原存天宁寺的唐会昌三年(843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元代赵孟頫手书“天宁万寿禅寺”巨碑等二件珍贵文物,及日本宝永三年(1706年)造铜钟(高1.6吨,重约1.5吨)一只。此外院内还有一口距今500多年的汉白玉古井。</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的两株红梅是季节性的亮点,据说是民国时期栽种,已有近百年历史。梅花为六瓣,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初春,梅花盛开,红霞满院,清香扑鼻,与寺庙的黄墙和屋檐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利用大雄宝殿门口左右两口水缸能拍出绝美的倒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铁观音造像身高2.5米,重约1.5吨。身向右侧立,发髻高踞,面颊丰满,两手交叉胸前,似谛听梵音。赤脚露趾地站在莲花座上,体态呈S形,而莲花座一反常形,倒扣在地。其造形上承盛唐丰腴遗风,下开宋代俊丽先声,仪态端庄,眉目安详,神姿飘逸,衣褶流畅,整座佛像娴雅婀娜,造工精细,浑然一体,是一尊罕见的艺术珍品。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日本诸国,都曾有代表团和艺术家来参观,或题诗、或留言,有的代表团赞誉铁观音是名副其实的“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清代日本铜钟</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口陈列于后殿正中的日本铜钟,据考铸造于日本宝永三年(1706),钟高1.6米,重约1.5吨。日本明治维新时,佛教一度冷落。杭州胡庆余堂药店创始人胡光墉东游日本时,购得铜钟若干只运回国内分赠各寺院,现仅存杭州岳庙及湖州铁佛寺各一口。</p> <p class="ql-block">元代赵孟頫手笔石碑</p><p class="ql-block">《天宁万寿禅寺》巨碑是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屡书不就,偶于僧厨文桌上书之,遒媚斐伟,遂以桌面立为匾额,后又勒石置于山门。</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大院内有一口围以汉白玉井圈的明代古井,井水甘甜可口。据传此井是明宣德八年(1434)为僧昙壁所造,已历五百余年,此井无论天旱水涝,总是不深不浅,不污不浊。</p> <p class="ql-block"><b>令人叹为观止的湖州三绝:塔里塔、桥里桥、庙里庙。</b></p> <p class="ql-block"><b>飞英塔(塔里塔)</b></p><p class="ql-block">飞英塔由内外二塔组成。</p> <p class="ql-block">外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南宋端平年间“三而新之”,八面七层,通高55米。</p> <p class="ql-block">内塔始建于唐中和四年,于南宋绍兴年间重建,系太湖石雕刻垒叠而成、现存八面五层。</p> <p class="ql-block">下设须弥座,残高14.55米,仿木构楼阁式,通体雕精美佛教图案。</p> <p class="ql-block">飞英塔独特的“塔里塔”造型为海内罕见,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潮音桥,俗称哑子桥,又名桥里桥</b></p><p class="ql-block">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南街南侧,东西向横跨东苕溪(市河)。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知府魏公济撤渡建桥,东西两端仍有桥亭,后废。</p><p class="ql-block">湖州潮音桥为三孔石拱桥,长54.2米,三孔总跨为29米,宽5米,高7米,东西两端置桥阁,桥面略呈弧形,桥顶中间用石板铺砌,两堍桥台阶宽大,每级均用两条石并列铺成,各为27级,行人上下不觉吃力。两侧栏板用石质制成吴王靠,可供行人休息。</p><p class="ql-block">1984年8月,湖州潮音桥被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6日,湖州潮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湖州潮音桥为浙江省八座立交模式的古桥之一。该桥西岸河街商店林立,为避免割断沿河街道,建桥时在西侧次孔跨西岸河街,桥上桥下均能行人,此桥桥脚盖桩密排极深,可千年不动摇,且离桥墩数大,便有皮木桩和石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走进湖州府庙(庙里庙)</b></p><p class="ql-block">湖州府庙位于湖州市人民路和北街之间,明代以前,府庙称湖州城隍庙。</p><p class="ql-block">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p> <p class="ql-block">府庙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和祭祀活动以外,又是人们的娱乐场所。作为祭祀活动场所,曾御祭湖州城隍神。</p> <p class="ql-block">湖州府庙城隍庙始建于五代后唐,重建于南宋初。据明成化《湖州府志》记载,湖州府城隍庙于“洪武二年徙于今所”,同年正月,立《封湖州府城隍威灵公敕牒碑》于府庙。第三代城隍神是明万历元年(1573)始尊“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并于庙中专修“劳公神庙”,即俗所谓“庙里庙”。</p> <p class="ql-block">劳公即明成化八年至十二年(1472—1476)湖州知府劳钺。查《明史》及旧《湖州府志》,劳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今九江)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一生“勤慎耿介,政多恺悌”。</p><p class="ql-block">成化八年莅任后,重视教育,初至“见府学颓圯,锐意修建”,经一年,新府学落成。他“为人正直,不可干以私”。匪有菲数百恣睢于太湖,前任知府一对,即用厚礼贿赂,因而猖而不禁。</p> <p class="ql-block">劳钺下车,匪亦如法炮制,被拒,且将其党尽数捕毙匪亦“惮其廉明”。劳于“政务之暇,慨然于郡志未修”,于是以前陈颀所纂而未刊郡志为基础,命文士张渊增广修编。唯恐有疏漏,劳知府“复与诸文学士详加订成书”,遂成传世的成化《湖州府志》,世称“劳志”。</p><p class="ql-block">成化十年(1474),劳钺又命义官尹政范渊募建府庙,于同年二月拆旧庙,至八月十一日落成新庙。</p> <p class="ql-block">自始建至明代称为府城隍庙(简称府庙),历三代城隍神,第一代是五代后唐所敕封的“阜俗安成王”;第二代是明洪武十年(1369)敕封的“威灵公”;第三代即是明万历元年(1573)始尊“湖州府城隍劳公神”。</p> <p class="ql-block"><b>探访湖州双林古镇:一座低调的历史名镇</b></p> <p class="ql-block">湖州,这个江南水乡的宝地,不仅以丝绸和茶闻名,还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双林古镇。这座古镇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繁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双林有一座不得不提的文化地标——文昌阁。作为南浔八景之一,文昌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又名奎文阁,其高三层,四角飞橼,依水而建。</p><p class="ql-block">文昌阁曾供奉“文昌帝君”“武曲星君”,寄托着古镇人民对文化传承、子弟登科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双林古镇虽然不大,但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最著名的双林三桥,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三座桥——万魁桥、化成桥、万元桥,一字排开,相距仅300多米。行人从不同的桥上经过,形成一幅幅独特的画卷,不禁让人赞叹古人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二楼就是著名的三桥并立机位,拍照效果绝佳。</p> <p class="ql-block">三桥位于南浔区双林镇,均南北向跨双林塘,其中万魁桥和化成桥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万元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p> <p class="ql-block">双林三桥,江南独有三姐妹。</p><p class="ql-block">棹歌</p><p class="ql-block">〔清〕姚文泰</p><p class="ql-block">日出烟销水道长,仰看凤尾化鼍梁。</p><p class="ql-block">何人附尾翔云表,东瞰姑胥南古杭。</p> <p class="ql-block">水乡双林镇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是湖州的胜景之一。在同一条河上相距不到400米之间连建三桥,为江南仅有。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2005年3月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万元桥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破坏。清康熙年间构木梁,名福成桥。雍正八年(1730)砌石,改名万元桥。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历时7年落成。桥高7米,长51米,阔3.5米。在三桥之中,此桥最为挺拔秀丽。石栏凿有狮子10对,形态多样。</p><p class="ql-block">桥上有四联:</p><p class="ql-block">源远流长,永固虹梁成利济;</p><p class="ql-block">地灵人杰,高鸾凤尾焕文明。</p><p class="ql-block">甲地云联,双水千秋资重镇;</p><p class="ql-block">台星鼎峙,三桥一气接长天。</p><p class="ql-block">苕水西来,山排万笏;</p><p class="ql-block">奎光东映,星耿元精。</p><p class="ql-block">积厚流光,万家余庆;</p><p class="ql-block">钟灵毓秀,元气常充。</p> <p class="ql-block">化成桥,又名塘桥。元延祐年间,塘口化成庵一僧创建木梁,故以“化成”为名。明洪武初改砖,永乐年间易木,天顺年间重建,至嘉靖中始环以石。此后在明崇祯三年(1630)、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几经重修。《双林镇志》记载“桥畔向缆客船,多乘夜行,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然如昼,四方商贾望杆而集。”此桥以砌石重建算起,距今已430余年。桥高6.6 米,长46米,阔3.4米。</p><p class="ql-block">其中两联:</p><p class="ql-block">联双水之晴虹,中流自在;</p><p class="ql-block">起三桥之彩凤,夹道行空。</p><p class="ql-block">磐石沐恩波,水接双桥成鼎峙;</p><p class="ql-block">舆梁仍古制,化垂千载拟棠阴。</p> <p class="ql-block">万魁桥,在禹王庙北,最初为木桥,几经塌圮。直至清康熙元年(1662)才砌石,至八年(1669)竣工。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五十七年(1718)重修。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建,五十八年(1793)与化成桥同时落成。桥高 6.8米,长51米,阔3.2米。</p><p class="ql-block">其中一联:</p><p class="ql-block">桥卧为虹,五色云霞开晓霁;</p><p class="ql-block">波平如镜,万年甲第耀奎文。</p> <p class="ql-block">双林三桥的楹联除了常规的记录地理方位外,铭刻在石柱上的则是风景、哲理和追求。河将两岸隔断,桥却将两地连接起来,成为一种美德。而从这桥上跨越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脚印,更多的则是时间、历史、岁月以及一个又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三座桥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航拍三桥,壮观!<b>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双林三桥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往来船只距镇数里即可望见横跨在河上的三座桥。</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河埭小巷中,感受江南水乡“天人合一”的环境特色。这里的生活气息浓厚,每一处都透露出双林的文化底蕴和脉络。</p> <p class="ql-block"><b>D3:歙县石潭→南京</b></p><p class="ql-block"><b>打卡:石潭红梅云海、江南四大名楼宣城“谢朓楼”,返程。</b></p> <p class="ql-block"><b>石潭寻梅</b></p> <p class="ql-block">立春刚过去不久,歙县就变成了梅花的仙境。此时,歙县霞坑镇石潭村的红梅开得正旺宛如一幅春天的画卷,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红梅开满枝头,层层叠叠,吸引了不少游客闻香而来,感受春天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依山就势的红梅错落有致、疏影横斜、竞相争艳、暗香浮动,与山川、云海和民居相映成趣,汇成一幅春色满园的壮美画卷,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早春二月,雨后初晴,只见群山之中,云海翻腾,红梅绚烂,油菜花含苞欲放,云白白,天蓝蓝,水清清,好一幅江南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昨天一场春雨令娇艳的梅花别有一番韵味。梅树上那星星点点、含苞欲放的小花蕾,被小水珠包裹着,晶莹剔透;有的半开半合,有的欣然怒放,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仿佛有仙人驾鹤而来,颇有“云海蓬莱”之感。</p> <p class="ql-block">皖南的山涧云海,加上梅花开了,很大一片梅花园,长在茶田,油菜花田中,颇有一点去林芝看桃花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日出东升神光照,疑似云海有仙来”便是霞坑镇石潭景区日出云海美景最好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下汰村观景台的云海,连绵的山,徽派建筑,小溪的景观更好看,但是近景主要是茶田,梅花少一些,小一些。</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台,远眺朦胧的青山,俯瞰娇艳的梅花,令人心旷神怡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歙县石潭村,云海梅花,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春季赏花好去处,春花遇上徽派建筑,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b>逛逛石潭村</b></p><p class="ql-block">石潭村,别名石溪、石川,是歙县霞坑镇下辖行政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霞坑镇东、昌溪乡北,村域面积0.2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古石潭人善于经商,造就了发达的商业,村中店铺林立,是旌德、歙县徽商从水路经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石潭村中民宅抱华源河而筑,依后山而居,以天然的河流为脉、交错的街巷为络,以小巧自由布局的徽州建筑院落为肌,村中有古祠堂、古水口、古庙、古桥、古埠头等,特别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叙伦堂,有房梁100根,号称“百梁厅”。</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17日,石潭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b>回程途中,去看看江南四大名楼之宣城“谢朓楼”。</b></p><p class="ql-block">江南四大名楼,是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四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b>江南四大名楼中有三个楼是固定的,分别是: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b>关于第四个楼存在不同说法,分别是南京阅江楼、容县真武阁、德兴聚远楼、镇江芙蓉楼、黔阳芙蓉楼、九江浔阳楼、<b>宣城谢朓楼</b>、杭州城隍阁、武宁西海楼。</p> <p class="ql-block"><b>谢朓楼</b></p><p class="ql-block">谢朓楼始建于南齐,宣城太守谢朓在郡署内的陵阳峰上自建一室,取名“高斋”。唐初,改建为楼,因位于郡治之北,故名“北楼”,又名“叠嶂楼”、“北望楼”、”谢公楼”。此后,历代多次重建和维修。1937年11月,谢朓楼遭日军飞机炸毁。1997年重建,1998年建成开放。重建的谢朓楼为二层十字歇山顶楼阁,占地面积29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谢朓楼遗址为一方形不规则高台,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高约4米,遗址西北侧保存有一段清代砖石台基。1998年该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小行程,大开心,无论是铁佛寺的古树红梅、还是石潭村山中的云海红梅,更有那一个个网红景点加持,令这个小行程丰富又惊艳。</p> <p class="ql-block">每一段行程都值得珍藏,用美篇记录旅途足迹,既丰富旅游知识,又加深旅途印象,满满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谢谢美友老师们的围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