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3年时的我正处在青春萌动期。二十岁了还说“青春萌动”,似乎太晚了点吧?不然,在那极左思潮控制一切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被严重禁锢,个人的发育和社会的发展均相对迟滞,而三观未定加之荷尔蒙急剧上升的我,这期间的大量精力都花在对各种人和事的好奇和探究上,怎么不是青春萌动呢?</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一个对中国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生态极具负面影响的“白卷英雄”使原本在邓小平力主下有望提前复苏的高考和教育秩序不得不又一次陷入了极左路线的被动之中。</p>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有幸被贫下中农推荐参加高考并自我感觉成绩还不错<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后来经学校老师证实的)</span>,因受白卷先生的影响,考试成绩在各学校录取时只作参考,着重以家庭出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凡红五类出身的优先被大学录取,黑九类子女一般不录取,出身虽为红五类但三代内有所谓历史问题的也只能进入中专或技校)</span>为录取标准。由于祖上的政治屁股不是很干净,我只能来到南昌铁路技术学校<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土岗技校)</span>将就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一“将就”却从此改变了我的家族生态。期间,我认识了后来成为孩子他妈的她,虽然在校期间没有过多的接触和交流,甚至都没有说上过几句话,可就是因为有了“黄土岗”这个平台,才奠定了我和她一生的冤家情缘。</p> <p class="ql-block"> 黄土岗技校的前身是“南昌铁路局五·七干校”,一大批铁路系统<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雷贯耳的大人物</span>在这里经受了由躯体到精神的“锤炼”,<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干校于1972年改建成技校后,他们只能屈尊于黄土岗:高干韩守礼和包志学分别担任了校长和政委,副校长刘兴忠、政治部主任刘文学、教务主任董德华不久前还是局、处级的领导,而普通教职员工也大都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铁道精英</span>。</p> <p class="ql-block"> 学生中亦有不少铁路的名望子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母是局级干部的有好几个,</span>处长、站段长的子女更是一抓一大把,从而奠定了学校在南昌铁路局的特殊地位,因以“黄”字带头,故又被戏称为“铁路黄埔军校”。</p> <p class="ql-block"> 与铁路子弟一起成为黄土岗学子的,还有一些从地方上招收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的阅历学历不同、年龄相差颇多,但“黄土岗”这块土地于他们而言,既是遮风避雨的港湾,更是人生的新驿站,他们从这里开始认识铁路、熟悉铁路、建设铁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爱铁路,</span>并将一生奉献给了铁路,敝人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由于学生来源不一,文化程度参差,故入学后学校安排的课程都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起。</p><p class="ql-block"> 下图系我所作的部分课堂笔记</p> <p class="ql-block"> 老师兢兢业业授课,学生孜孜不倦聆听,经历过“再教育”的我没有辜负青春,翻出当年的成绩记录还算过得去。</p> <p class="ql-block"> 可那毕竟还是特殊年代,九百六十万大地上充斥着政治统帅一切的信念,能安安心心坐在课堂里的时间少之又少,而诸如军训、栽树、下煤矿体验生活、去领袖家乡朝圣、到机务段实习等洗脑强体的活动则延绵不绝。</p> <p class="ql-block"> 两年后,我和同学们都如愿获得了影响一生的红派司,然后揣着“大车梦”来到南昌铁路局管内各机务段,开始了正真意义上的铁路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 不足两年的黄土岗生涯留给我许多美好的记忆,当五十年后再次踏上“黄土岗”时,那美好的一幕幕顿时又浮现在眼前:刚跨入校门那一刻的忐忑与兴奋、听到老师和同学第一句“你好”时的暖心、一场球赛带来的血脉喷张、为同学间化解小矛盾后的宽慰和自豪、挥洒汗水修建足球场时的畅快淋漓、到恩师家里享用一餐美食的温馨与满足、泡开水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偶遇”心仪女生的美好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 人活着就难免回望和怀念,愚见:我们不应去怀念那些哀伤,而应怀念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刻,也不是对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刻念念不忘而徒增对现实无奈的悲伤,而应怀揣对这些美好时刻的怀念更坚定地走向前方,让这些美好时刻温暖自己,鼓励自己,使之成为痛苦无助时的拯救与治疗,疲惫凄苦时的安慰与阳光,绝望哀恸时的坚持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这些“心灵鸡汤”是在结束了纯洁的黄土岗时代,再次踏上繁杂的社会后贯穿我人生的一点感悟。</p> <p class="ql-block"> 当若干年后又见到了那些亲切的面庞,而这些面庞上大都写满了成功的字样时,更坚定了我对上述“心灵鸡汤”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 欲知道我“黄土岗生涯”的点点滴滴,敬请耐心等待后续拙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