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陈延军律师</b></p><p class="ql-block"> 陈延军“文武双修”,1995年国家律师资格考试中超越录取线13分通过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2013年11月在首届武术国考中以高分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称号,被称为“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国家级段位考评员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任中国武协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监事。 现任北京律协军民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现从事山西军史方面研究。</p> <p class="ql-block"> 中国武术七段陈延军演示王宗岳太极拳“丹田弹重物”,重量达50斤。比央视播放的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某太极大师表演的“丹田弹抖十几斤”的重量还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太极拳丹田弹抖动作练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有很多的套路、招式,其中有一个动作叫做丹田弹抖,那么这个动作应该怎么样练习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丹田弹抖动作的练习方法,一起学习一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太极拳丹田弹抖动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集技击、健身、医疗、艺术、娱乐于一身,是一种意、气、体相结合的“意识体操”。在意识指导下,意、体结合,内外双修。弹抖劲是王氏太极拳一大特点,如何达到“上下相随”,一动全动、松活弹抖,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不可顾此失彼,只有抓住了动作要求主要要点,才能具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正确的基础,正确的拳架,才可以产生出太极拳的弹抖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一步学习正确的拳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可顾及其它的诸如,如何呼吸、内劲怎么走之类。要学习正确、准确的身法、姿式,弄清动作的技击含意,由粗到精、由浅入深、不断纠正、不断提高。练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重头做起,将动作重新研究一遍。这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必有收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二步抓住“虚领顶劲、气沉丹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到身法中正,使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腰腕松沉圆活,由此则可奠定松活弹抖劲的基础。而要达到这些要求的前提是“立身中正、上下相随、不偏不倚。”如果没有中正的身法,把脸东扭西歪,左偏右斜,是很难做到以上要求的。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掌握动作要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三,练拳时要“心平气和”,速度要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慢:一是为了检查动作的准确性;二是可以达到松静圆活。练拳关键在放松,目的在化去人身体的僵硬劲和拙力。要想逐步提高放松的质量,就必须放慢练拳的速度,检查、纠正姿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四:腰腕放松,勿令丢顶、以身领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腰为轴”、勿使偏斜。“心为令、气为旗”,心意一动,四肢皆动。这里腰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找不出力的根源,则无从产生松活弹抖之劲。“根本固而枝叶荣”,要想固根,还需从静开始,静则可以养根,静则可以松腰腕。所以,腰背为主宰与松静圆活,便是产生弹抖劲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顺便再谈一下鼓荡丹田练发力的好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是通过发力可以明劲源,通劲路,验劲点,调结构,求平衡,长功力。上述诸多问题,你不通过发力,你是找不到感觉的,体悟体悟,要体践心悟,只悟不体是不行的,因为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肢体的实践证验会**缩短你心悟的历程,有时甚至会让你在一个瞬间豁然贯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是通过发力练松活弹抖劲,刚柔相济劲,顺逆缠丝劲,以丹田为枢纽的整体劲。在发劲时可以挑战自身力的极限而不伤及他人,当然有条件也可以通过各种器械练发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是可以体会自身中气足不足,重心对不对,离心力与向心力平衡不平衡,体悟下盘两腿的阴阳相济了没有,上盘和下盘的阴阳相济了没有。这种发放和守中的关系,也正是阴阳相济的辩证法。正如《黄帝内经》讲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