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现实的夹缝中绽放文学之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作家林建南先生《蓝先生的文学梦》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苏金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家林建南先生是我多年好友,以前共同在美丽的春城生活十多个年头。他比较擅长读人、写人,常常以含蓄、诙谐的语言描述展现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春城的多位作家、艺术家,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读林作家的《蓝先生的文学梦》他笔下的蓝先生,像一粒被撒落在商海中的文学种子,在刺参与账本堆叠的土壤里倔强生长。这位闽南商人的故事,让我看见当代社会中理想主义者的生存智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蓝先生经营刺参专卖行的日常,是无数商人的缩影:辗转于南北的列车、精确到分钟的行程表、永不停歇的电话铃声。但他在商业丛林里开辟出一方文学绿洲的智慧,却给予当代人深刻启示。当他在候车间隙展开书卷,在出差途中寻访书店,我们看到的不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抗,而是两者交融的生存艺术。这种将文学浸润于商业生活的姿态,恰似将刺参的韧性融入笔墨,在坚硬现实里开凿出精神的清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用"竹尖山上的竹子"比喻蓝先生的坚守,我却更愿意将其视为当代人的精神图腾。在效率至上的商业社会,蓝先生证明了精神追求不需要与世俗成功割席。他既保持着商人的敏锐,又滋养着文人的情怀,这种双重身份不是分裂的负担,反而成为创作的富矿——商业实践为文学注入现实肌理,文学修养为商业赋予人文温度。就像他笔下的文字既有海风的咸涩,又带着账本的数字理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时代总在讨论"斜杠青年",而蓝先生早以"商人/作家"的身份演绎着斜杠人生的真谛。他的成功不在于省级作协的头衔,而在于构建了商业与文学共生的生态系统。当人们追问成功的秘诀,他笑谈刺参的功效,却道出了更深的智慧:精神的丰盈需要持续的营养供给。这种营养既来自书本的字里行间,也源于市井的烟火人间。蓝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的夹缝中,文学之花不仅能存活,还能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或许正是化解当代人精神焦虑的一剂良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3月14日于厦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蓝先生的文学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林建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听闻各种成功的故事,那些故事的主人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蓝先生的故事,便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蓝先生,一位经营刺参专卖行的商人。他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奔波之旅。每天,他迎着晨曦的微光出发,在东北与闽南沿海之间辗转,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他的刺参生意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中红红火火,这本是一个商人成功的典范。然而,他的不凡之处却不止于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那繁杂如同乱麻的生意场上,不管工作有多忙碌,他都会挤出间隙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文学知识。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安排好日常工作之后,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奔向当地的图书馆、阅览室和新华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他勤于笔耕,乐于结交文朋诗友,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文学素养。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蓝先生就像他老家竹尖山上那坚韧不拔的竹子,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喧嚣诱惑,都无法动摇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几十年的时光,如同一首悠长的歌谣,在岁月的琴弦上缓缓奏响。蓝先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数百篇文学作品,还出版了个人文学专集,甚至加入了省级作家协会。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成就啊!当有人调侃他是不是因为经常吃刺参才有创作动力时,他说:“刺参是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但不一定能够提升人的智慧。再优质的刺参,再强壮的体质,如果不是用来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最终的结果岂不是适得其反?”那幽默的回答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疑惑的迷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深知,写作并非仅仅靠刺参的滋补,而更重要的是靠着刺参这种独特的功效,丰富头脑的思维,清晰想象的思路,从而提升学习能力。要像辛勤的蜜蜂去采集百花之蜜一样,锲而不舍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知识财富。最重要的是还要有悟性,这悟性恰似那黑夜中的灯塔,在知识的海洋里为自己指引方向。丰富的生活履历是他创作的源泉,就像肥沃的土壤孕育着希望的种子。勤思考如同阳光,勤动笔恰似雨露,只有这些元素完美融合,才能汇聚成一篇篇生动有趣、精彩纷呈的优秀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实,像蓝先生这样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就拿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说,他出生在贫苦家庭,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一边在自家杂货铺做生意,一边自学数学。他凭借着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华罗庚的成功正是对这句诗的完美诠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看那些为了奥运梦想而拼搏的运动员们。他们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汗水洒满了训练场。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伤痛,但依然锲而不舍地向着冠军的目标前进。就像苏炳添,他为了在百米赛道上提高那零点几秒的成绩,不断调整训练方法,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渴望着一夜成名、一蹴而就的成功。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是像蓝先生、华罗庚、苏炳添他们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靠着矢志不渝的信念、锲而不舍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获得的。成功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山顶,领略那无限风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