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张继明在塘马战斗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1年11月25日和28日在溧水马占寺和和溧阳塘马村,爆发了一场事关新四军十六旅生存和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存亡的战斗。父亲张继明时任十六旅四十六团团部通信班长,参加了这两次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 塘马战斗前形势要图</p> <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冮南部队主力北上苏中,江南仅留下廖海涛(二支队副司令员)率领的二支队四团三营和团部特务队。1941年3月,二支队改编为新四军十六旅,罗忠毅任旅长,廖海涛任政委。四团改编为十六旅四十六团。改编后,罗忠毅率十六旅重返江南,与廖海涛带领的部队汇合,恢复和重建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由于国民党对新四军发展的限制,新四军的活动经费和武器弹药严重短缺,部队无法齐装滿员。四十六团是十六旅的主力团只有两个营六个连,四十八团只有五个连,四十七团由当地的抗日武装改编,实际上只有四个连。</p><p class="ql-block"> 十六旅重返江南后,立即挥师西进,向溧阳黄金山,戴巷方向发展。 5月21日,22日和24日三天,国民党顽军第四十师四天内三次向驻扎在戴巷的十六旅四十六团发起进攻。十六旅奋起反击取得黄金山三战三捷,击溃敌七个营,共歼敌300余名,俘虏350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p><p class="ql-block"> 黄金山三战三捷后,廖海涛率四十六团相续攻克延陵.珥陵.石马庙等二十余个据点,初步恢复了茅山根据地,此时十六旅布署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十六团驻在溧水县白马镇马占寺。</span>四十七团驻守茅山、四十八团活动在锡南苏西地区(四十八团为何参加了塘马战斗,后面讲述)。三个团相互形成倚角,既可以牵制驻无锡、金坛、溧阳等地日军,又可以相互支援。</p><p class="ql-block"> 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率旅部、苏皖边区机关驻扎在溧阳县别桥镇塘马村,形成以塘马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活动基地。塘马村与马占寺,两地之间距离约十千米。</p><p class="ql-block"> 塘马十六旅旅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重返苏南,直接威胁到日伪统治中心南京的安全。为了巩固后方,消除新四军的威胁,日冦企图乘十六旅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苏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日军围剿十六旅的企图是:先在溧水马占寺围歼四十六团,围歼不成就将四十六团驱赶到塘马地区,然后将十六旅旅部、苏皖行政公署和四十六团、四十八团一并歼灭,以彻底消灭新四军江南部队。</p><p class="ql-block"> 11月25日,三百多名曰军和部分伪军首先在马占寺对四十六团采取行动。四十六团是一支三年赣南游击战时期保留下来的红军部队,战斗警惕性非常高。24晚日伪军一出动,侦察员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团部。25日凌晨三点,哨兵发现远处有异常的犬吠声,马上报告给排长。排长到哨所观察后,命令哨兵提高警惕,并加派岗哨,随即向团首长报告情况。待日伪军企图向四十六团发起攻击时,四十六团早已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p><p class="ql-block"> 马占寺的战斗从早上六点钟开始,到上午八点半结束,历时二个半小时。坚守突破口的是四连。在战斗中,四连共击毙敌三十多名,而我也牺牲二十多名战士,指导员郭启超英勇随牲。当团部突出包围后,四连撤出战斗。日伪军一看无所收获,在四十六团后面尾随追击。一营一、三连奉命在子张山阻击敌人,并交替掩护撤出战斗。</p><p class="ql-block"> 马占寺战斗旧址</p> <p class="ql-block"> 四十六团突围后,团长黄玉庭命令团部侦察参谋和父亲带通信班几名战士赶往塘马村,向旅部报告马占寺的情况。汇报完情况后,因四十六团已经转移,返回的路上不安全,被旅部留下跟随行动,不料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正在等待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父亲到达塘马后,向旅部报告了马占寺的战斗情况,罗廖首长接到报告后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6日旅部侦察员发现有三千名日军和八百名伪军在周边地区集结,准备採取行动,罗廖首长做出误判:认为日伪军的行动主要是针对国民党第四十师。虽然也可能对新四军採取行动,但仅是通知部队加强警戒,没有採取其他实质防范措施,两天时间就这么流失。</p><p class="ql-block"> 11月28日凌晨,当廖海涛准备在塘马村召开苏南地区根据地领导干部会议时,3000名日军和800名伪军乘着大雾包围了塘马村。在塘马村有十六旅旅部、苏皖边区机关,兵工厂、被服厂,医院,战地服务团等1000多人。作战部队有四十八团约500人,四十六团一个排(当时正在给旅部运送物资)双方作战兵力对比为7:1,塘马危在旦夕!</p><p class="ql-block"> 塘马战斗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罗、廖首长下令部队立即突围。留下四十八团两个连在村里打阻击。并把掩护机关后勤队伍的任务交给了四十八团的其他部队,父亲的通信班参加了突围战斗。</p><p class="ql-block"> 罗忠毅和廖海涛为谁带机关队伍突围,谁带部队在村里打阻击发生了争执,他们谁也不肯带队先撤。最后只好命令旅直政科长王直带领旅部、苏南党政机关和战地服务团突围,而罗、廖首长则带着两个连留在村子里打阻击。</p><p class="ql-block"> 1000多人的突围队伍携带各种设备、物资向长荡湖方向突围。途中,一股日军向撤离队伍发起攻击,企图将突围队伍截为两段分而歼之。父亲和20多名战士被留下来打阻击,并交下任务:罗、廖首长没有出来,队伍不许撤。因为打的是遭遇战,来不及构筑工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斗打的十分激烈。战</span>士们只能趴在田埂边,水沟里,土坎旁,坟包上顽强的抗击日军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日冦打急了眼,死命要截断撤离的队伍,形成对十六旅旅部机关的合围。战士们也打红了眼,顽强的坚守在阵地上,寸步不让。这是一场关系到新四军十六旅和苏南党政机关生死存亡的拼杀!一旦阵地失守,突围队伍将被切成两段,陷入日寇包围。1000多名连防卫武器都没有的非战斗人员,将惨遭什么样的后果,结局可想而知,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在日伪军炮火的轰炸和机枪猛烈扫射下,父亲身边的几个战友中弹倒了下去。战斗中,一名女兵爬到父亲身边,向父亲要一颗手榴弹。父亲看着她稚嫩的脸庞和充满仇恨的目光,心里明白这颗手榴弹是为她自己和日本鬼子留下的。父亲把一颗手榴弹递给她,鼓励她跟上大部队,争取突围出去,自己则和其他战士继续坚守在阵地上。</p><p class="ql-block"> 对面鬼子在坟包上架起的一挺机枪疯狂的扫射着,子弹横飞,打得战士们头都抬不起来。父亲对身边的一个战士说:这样不行,你从边上绕过去消灭他,我掩护。那个战士从旁边三跃两跳的接近鬼子。正当鬼子调转枪口准备向他射击时,父亲一枪击毙那个鬼子。不一会,那个战士抱着机枪回到阵地,对父亲说:那里还有两箱子弹。父亲一听说:你掩护,我去把那两箱子弹抢回来。于是,父亲冒着枪林弹雨把那两箱子弹扛了回来。这挺机枪在阻击日军的进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当打阻击的部队从塘马村撤离,罗忠毅在小王庄与廖海涛汇合。这本来是罗廖首长撤出战场,重返旅部的最好时机,却又发生令人想不到的事情,罗忠毅、廖海涛为了争执殿后,谁也不肯先撤。争执不下他们一起坚持在阵地上,和战士一起顽强的拼杀着。他们端着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着。最后,罗忠毅头部中弹牺牲。廖海涛腹部被弹片击伤肚子,肠子都流了出来,仍然坚持指挥战斗,最后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 塘马战斗中新四军战士血战到底,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进攻。无一人被捕,无一人投降。272名战士壮烈牺牲。日军五十一联队尾本联队长来到塘马,看了战斗现场后喃喃的说着:如果中国军队都像新四军如此顽强坚决,征服中国将遥遥无期。</p><p class="ql-block"> 溧阳别桥塘马战斗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父亲他们坚守在阵地上,从上午打到下午,弹药即将耗尽。眼见着旅部、行暑机关、兵工厂、医院、战地服务团安全撤了出来,就是不见罗旅长和廖政委出来,心急如焚!己经突围的四十八团也着急了,派了十几个战士进村寻找,他们找到了几个还在村里坚持战斗的战士。返回时对父亲说:罗廖首长已经牺牲,村里没人了,你们赶快撤。就在日冦准备再次进攻时,父亲他们摆脱敌人,迅速撤离向长荡湖方向转移。</p><p class="ql-block"> 父亲他们撤出战斗时,仅剩下六、七个人,日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战士们的子弹己经打光,无还手之力。情急之下,只好把手中的枪支扔掉,沿着田埂跑到长荡湖边。当父亲跳进长荡湖游向芦苇荡时,一共只剩下三个人。</p><p class="ql-block"> 鬼子派出汽艇在芦苇荡四周搜寻,架着机枪向芦苇荡疯狂的扫射,父亲他们躲藏在茂密的芦苇深处,浸泡在苏南深秋冰冷的湖水里。饿了就抓些小鱼小虾生着吃。鬼子汽艇走了,他们才爬到芦苇荡的高处,拎干衣服紧紧的抱在一起,用自己的体温相互取暖。直到第二天傍晚鬼子撤了,他们才走出芦苇荡。</p><p class="ql-block"> 家乡金坛社头芦溪村离长荡湖不远,父亲带着两个战士回到家里,爷爷帮他们烤干衣服,做了顿饭,吃完饭他们重新回到部队。这两个战士,一个在1944年和父亲一起执行任务中牺牲。一个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就是无数的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換来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马占寺突围的四十六团在团长黄玉庭的带领下到达溧水经巷、李巷地区,并站稳了脚跟。旅部和苏南行政公暑机关从塘马突围后,到达这里与四十六团汇合。</span></p><p class="ql-block"> 塘马战斗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的战斗,被称之为“血战塘马”,充分体现了新四军“铁军”的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塘马战斗也是新四军在对日作战中损失最严重的一仗,由于罗廖首长的牺牲,给苏南地区抗日战争带来巨大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对于塘马战斗父亲有过多次的讲述与回忆。他说:一辈子打了那么多的仗,打得最惨烈是塘马战斗,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打得最硬气的也是塘马战斗,看着日本鬼子在我们的枪口下一个个倒下去,心里真是解气!在塘马战斗中,日军被毙伤500余人,占其五十一联队兵力的六分之一。问父亲在战斗中打死几个日本兵,父亲眯着眼,掐着指头算着:三个,最少打死三个鬼子。</p><p class="ql-block"> 讲到掩护机关后勤队伍突围,父亲的两行眼泪一下落了下来。他说:这一仗打的太憋屈了。机关后勤人员队伍庞大,行动缓慢,为了掩护他们突围,部队打起仗就像是拖了一个油瓶,小心翼翼生怕把油瓶打破了。部队<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能守在阵地上死打硬扛,</span>一点机动性都没有,为此,我们牺牲了多少战友啊。</p><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我们谈塘马战斗,但是在他撰写的回忆材料中从不提及。问他为什么不写塘马战斗?他说:写不下去。塘马战斗打得太惨了,牺牲了那么多战友,一想起他们手就颤抖。</p><p class="ql-block"> 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军部就十六旅塘马战斗损失情况,给军委藤代远参谋长,左权副参谋长发电报,报告了十六旅在塘马战斗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史料》第二卷第772页</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军部在给军委的报告中指出,塘马战斗失利的原因是:</p><p class="ql-block"> (一),该旅从今年起改变了敌我形势,由退守转为进攻,恢复敌后原有游击区,部队扩大千余,由此胜利而轻敌观念,致遭此严重损失。</p><p class="ql-block"> (二),干部进行战斗冲锋。因为他们平日战斗常亲率小部兵力担任战斗,这由于该旅干部中普遍的一种倾向,如不冲锋干部的威信则不易建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塘马战斗十六旅虽遭受重大损失,但就突围作战而言,不失为是一个成功的战例,十六旅旅部及苏皖边区党政机关基本完整的保留下来。从塘马突围的1000多名人员为以后开展苏南抗战保留了骨干力量,其中,有许多人在解放后担任了省、部级领导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作为十六旅的后代,父亲经历了塘马战斗,自己有二十五年的从军经历,想更多的去了解塘马战斗。几年来,我两次来到塘马及附近的水西村,别桥镇,黄金山和戴巷,看了一些有关塘马战斗的回忆文章,对塘马战斗有自己的一点想法。</p><p class="ql-block"> 首先,<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十八团的假电报是导致旅部在塘马被围的根源。塘马战斗前,四十八团部署在太(湖)滆(湖)地区活动。这样,既可以威胁无锡,又可以牵制驻金坛之日军。因四十八团团长、政委惧怕在冮南水网地带作战,谎称日军要对太滆地区进行扫荡,发假电报欺骗罗廖首长,将四十八团调回塘马。致使十六旅在锡南苏西兵力空虚,对该地区日军构不成威胁。驻金坛日军五十一联队得知此消息,立即制定聚歼十六旅于塘马的作战计划。否则,受四十八团在太滆地区的威懾和牵制,日军五十一联队也不至于敢贸然制定一个倾巢而出,围歼十六旅的计划。四十八团一个假电报,将旅部推向兵凶战危,凶险万分的境地。</span></p><p class="ql-block"> 其次,十六旅南下的任务是恢复和重建茅山根据地。到达苏南后,廖海涛率四十六团西征,先后攻克日军石马桥,延陵,珥陵等二十余个据点,初步恢复了茅山根据地,并将四十七团部署在茅山。此时,十六旅和苏皖边区党委应积极巩固和扩大茅山根据地,不知为何把旅部放到了以溧阳和溧水为中心,活动区域侠小,又处在日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夹缝中,面积仅有二十平方千米的塘马?</p><p class="ql-block"> 再<span style="font-size:18px;">次,十六旅作为机动作战部队,随队行动的非战斗人员数量过大。在塘马除了旅部机关,苏皖边区党政机关,被服厂,野战医院外,还有一支数百人的战地服务团。非战斗人员的数量达到一千多人,是十六旅在塘马作战部队数量的两倍之多。塘马不是稳固的根据地,机关后勤和战地服务团理应精简干练,便于机动作战。为了掩护这些机关后勤人员突围,参战部队只好死打硬拼,丧失了机动作战的能力和战术的灵活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第四<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对敌情的误判。马占寺战斗,是日军对十六旅进行围剿一个前奏信号,当四十六团将情况报告旅部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金坛地下党组织三次送出日军即将採取行动时,罗廖首长判断金坛与塘马之间的别桥是国民党第四十师驻地,日军的行动是针对国民党军的。没有採取应急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五,忽视了十六旅在塘马活动的保密工作。因为胜利,旅领导对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严酷性放松了警惕。在塘马,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大张旗鼓的召开了巫恒通烈士追悼大会,新四军成立四周年纪念大会,鲁迅逝世五周年纪念大会和旅运动会,沉浸在根据地一派和平祥和的气氛中。这些活动和兵力布署完全被日军的奸细打探和掌握,致使部队的情况暴露无遗,日军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围歼十六旅的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军部给军委报告中提到“干部战斗冲锋”,这种现象在十六旅部队中普遍存在。但我并不认为罗廖首长在塘马村指挥部队阻击日军进攻也是“干部战斗冲锋”,二者不应相提并论。塘马战斗有其特殊性,四十八团团长、政委因假电报战前被免职和撤职,没有军政主官指挥部队作战,旅部只好直接指挥四十八团战斗。此时罗廖首长如果丢下部队撤离,谁来指挥部队作战?必将涣散军心,影响部队的战斗意志。而且参加塘马战斗的除四十八团两个连,还有旅部的教导大队,特务连等直属部队,必须要有一个旅部首长留下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罗忠毅完成塘马村的阻击任务,到小王庄与廖海涛会合,此时,机关后勤部队已经基本撤离,是罗廖首长返回旅部,或一人留下指挥战斗,一人返回旅部主持战后工作的最佳时机。罗忠毅几次要廖海涛先撤,廖海涛执意不肯,坚持要与罗忠毅并肩战斗。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在罗廖首长身上得到真实的体现,罗廖首长战友情深似海。</p><p class="ql-block"> 在罗廖首长英灵面前,这只是一个晚辈在塘马战斗八十三年后的一点随意遐想,纯属纸上谈兵,活络脑筋,锻炼一下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而已。要是老爸在世,肯定火冒三丈:塘马战斗是你可以随便议论的吗?我也不敢写。作为十六旅的后代,思索和分析一下前辈的经验教训,既不损坏他们的历史功绩和在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也并非无益。</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塘马战斗八十周年来临之际,我来到溧阳西山烈士陵园,向罗忠毅,廖海涛陵墓敬献花蓝。花篮的缎带上写着:罗忠毅、廖海涛烈士永垂不朽!落款:塘马战斗幸存者张继明的子女敬献。以表达十六旅的后代对罗廖首长及前辈们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b>谨以此文悼念在塘马战斗中牺牲的罗廖首长及272名烈士们!</b></p><p class="ql-block"><b> 谨以此文献给在塘马战斗中浴血奋战,舍命拼杀的十六旅前辈们!</b></p><p class="ql-block"><b> 祖国不会忘记你们!</b></p><p class="ql-block"><b> 海狼(张海汎 )2025年3月15日</b></p><p class="ql-block"><b> </b></p> <h3><b> </b></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