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

祖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2月26日下午,我在老同事的陪同下来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南京下关地区。当车子驶进挹江门后,发现这里已面目全非,记忆中的老建筑似乎都不翼而飞了,展现在你面前的却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下关挹江门城墙处,还留有民国时期的碉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20世纪70年代,我经常来南京出差总是下榻在下关广场边上的挹江门旅社,故对下关地区很熟。到了80年代,我定居在南京,虽住在新街口附近,离下关较远,然而每年都在下关码头坐长航的轮船去武汉探亲,因此对下关江边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以后随着动车和高铁的开通,下关就来得很少了,以至于这次徜徉在下关江边,被美丽的滨江新画卷所震憾和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就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登长江轮去武汉的码头,如今码头背后的一片片矮房子已是高楼林立且都成了江景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就是中山碼头,最初建于民国初年,后在“奉安大典”期间重建,于1928年8月8日竣工,并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因这里曾迎接孙中山灵柩回南京,故1929年5月28日,更名为“中山码头”。新中国成立后,中山码头于1957年进行了扩建。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中山码头客运量减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中山码头重建成具有“中山”建筑特色的“山”字形候船大楼,2014年,在新一轮“滨江开发”的大潮中,中山码头进行了重新修建,仍然保留 了“山”字型的建筑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中山碼头也焕然一新了。过去人们从这里常年驶往对岸浦口码头,是曾经唯一的过江通道。如今站在码头上,响彻百年的长江轮渡汽笛声似乎仍在耳边回响。二十分钟一班的宁浦线轮渡每天不停地往返长江两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现在是“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和“南京滨江商务区规划展览馆”。它原为长江航运码头南京港的售票和候船场所,建于1954年,由杨廷宝设计。它曾经是南京人坐船出行的购票窗口和南京港的候船厅。80年代我每年都从这里购票坐轮船去武汉探亲。自从有了动车和高铁以后,坐船去武汉的旅客就逐浙少了并最后取消了客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往在这里只需两块钱就能渡江赏一次日落。现在依然是两块钱就能过江。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在江面上游弋的江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原是下关电厂的地盘,如今建了一个下关电厂旧址口袋公园,成为滨江风光带又一新亮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下关发电厂的建厂可上溯到20世纪初,1910年在南京西华门外建成发电的金陵电灯官厂,是清末我国第一家官办电厂,始建于1909年,1910年10月建成。1912年更名为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1919年,该厂在下关建立分厂,定名为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下关发电所。2003年4月,在单机容量12.5万千瓦的基础上将机组扩容为13.7万千瓦,现两台机组出力达27.4万千瓦,大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跻身于大二型发电厂的行列。因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于2002年12月,南京下关发电厂归属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领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建成的下关电厂旧址口袋公园,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位于中山北路与江边路交汇处,毗邻小红楼,西侧是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西南侧为中山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在码头旁的防汛墙面上穿插装置了"下关往事"搪瓷版画和"下关记忆"的浮雕,浮雕长29米,高3.5米,人物栩栩如生,场景逼真。一幅幅画卷再现了南京下关百年历史沧桑。据介绍,这是目前南京最大的铜质浮雕,记录了下关厚重的历史文化,并再现了南京下关车站、静海寺南京条约签约地等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下关(现鼓楼区)的滨江一带藏着一座铁路公园,即下关火车主题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关火车主题园里有几节停靠的绿皮火车车厢、一节火车头,配以候车站台、铁轨、枕木、信号灯等铁路元素,还有一个津浦书店,将历史记忆、文化、艺术相结合,复古与潮流、历史与记忆、车站与长江,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游玩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9年,下关开埠,正式建立“金陵关”。1905年,沪宁铁路南京车站正式建成,1927年改称南京下关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国的京沪线是指南京和上海间的铁路线。南京最初的火车站就是下关火车站,也就是曾经的南京站。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南京站建成后,这里才更名为“南京西站”。九十年代该站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说下关火车主题园,建成于2017年,现在仍在不断完善。它东临火车西站、西眺浦口火车站,是个免门票、小众的主题街区,却是周边居民经常去的地方。看看江边落日余晖、坐坐昔日的绿皮火车、吹吹江风,可以勾起无数人对于旧日时光的回忆。当我看到这些昔日的站台与绿皮火车,就便我回想起以往经常从南京西站坐火车回上海或出差去外地。如今南京西站已成了老人们的归档记忆中,这里再也不能像以前经常上演分别与重逢的情感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下关的火车站就是以前的南京西站,比朱自清《背影》里提及的浦口火车站还要早三年,是南京最早的火车站。南京西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称沪宁铁路南京车站。民国16年(1927年),车站改称南京下关车站。它是沪宁铁路终点站,也是宁铜铁路的起点站。作为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和中国的重要门户,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关火车主题园里还有咖啡店和艺术空间,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原下关码头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属江豚雕塑憨态可掬,仿佛看到了一条条江豚在长江里跳起优美的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豚,又名“江猪”“海猪子”,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生灵。它全身铅灰色或者灰白色,嘴角微微弯起,好似面带笑容,因而也被誉为“长江中的微笑天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统计,南京共栖息着50多头长江江豚,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长江大桥上游的南京江豚保护区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铁路轮渡栈桥旧址。在没有大桥的年代曾是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承担着将大江南北的津浦线和京沪线连接起来的重任。看到这旧址就使我感到格外亲切,并回想起1964年从上海坐火车去北京的情景。当时南京长江大桥还没建成,火车就是一节一节从轮渡摆渡到对岸浦囗,然后继续北上,印象当中耗时二个小时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3年,南京铁路轮渡封闭停止使用。如今的栈桥就静静地陪伴着江水流逝,并见证了如今下关江边的飞速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边的北尽头,是民国海军医院旧址。据说这幢青色砖瓦建筑建于1946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海军医院只存下南北楼,为当时医院的住院部。风格上中西结合,既有西洋罗马柱,也有传统的雕花木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栋坐落于南京下关(中山北路599号)的扬子饭店是中国仅有的使用明城墙砖修筑的法国古堡式建筑。现存一栋三层楼,两栋二层楼。整幢建筑外墙青灰质朴,配上陡峭的红色铁皮屋顶。扬子饭店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更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国仅有的使用明城墙砖修筑的法式古堡型建筑。这样一栋有颜值的建筑,背后更有着传奇的故事。这里发生过一系列和宋庆龄有关的著名历史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扬子饭店建于1914年,由法国人法雷斯主持建造,最初被称作“法国公馆”。2017年8月,南京扬子饭店以——颐和扬子饭店的名义,重新开张营业。扬子饭店,在修缮和改造中,重现了当年的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葬礼在南京举行。在这历史性时刻,扬子饭店承担了接待外宾的任务。这些政府接待背景,更让扬子饭店,声名鹊起,一时成为南京最知名的饭店。上世纪初流传,“沪上有和平,金陵有扬子”的说法。两年后,宋庆龄女士到南京再次选择了扬子饭店作为居住之所,扬子饭店因此而名噪一时。</span></p> <p class="ql-block">  扬子饭店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更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国仅有的使用明城墙砖修筑的法式古堡型建筑。这样一栋有颜值的建筑,背后更有着传奇的故事。这里发生过一系列和宋庆龄有关的著名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3年4月初,宋庆龄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代表团,为营救陈庚等革命者,探视狱中的国际友人牛兰夫妇,专赴南京。为避免国民党特务的干扰,特别选择了外国人经营、相对安全的,扬子饭店下榻。一时间,扬子饭店便成为了宋庆龄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研究营救措施和开展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条河叫惠民河,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地区,原系外秦淮河入江段,史称惠通河。明朝将秦淮河、护城河、惠通河连通,成为入江水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金川河的入江囗,也成了下关江边的一个景点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金川河的入江口,我们就看到了前方宏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这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经历56年的风吹日晒,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桥依然傲然挺立!它也成了南京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雄伟的桥梁不仅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国桥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横跨长江,连接着江南与江北,见证了南京这座古都的繁荣与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特殊情感和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走近大桥,眼前一亮,原来大桥经去年维修,桥头堡上方的三面红旗变得更加鲜艳,整个桥头堡米黄色的外立面更加夺目,工农兵雕塑呈现出淡淡的粉色更加英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正好有一列油罐车驶过大桥的铁路桥,紧接着又是一列绿皮火车驶来,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桥的繁忙和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继续走近大桥时发现,大桥边上现建了一个玻璃栈道,已成为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网红打卡点。踏上玻璃栈道,仿佛置身于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脚下的长江江水,感受到清新的江风,欣赏到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身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长江大桥玻璃栈道长约70米,悬挂在距离江面约80米的高空,周边的自然环境非常丰富,有草坪、江滩、丛林等,处处是拍照打卡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玻璃栈道旁现在新建了一个望江亭,游客可以在这个观景平台上欣赏长江的壮丽景色和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身姿,俯瞰长江的滚滚江水,南来北往的船只,在铁路桥和公路桥上飞驰电掣的火车与汽车。特别是在晴朗的日子里,这里视野开阔,景色宜人,因此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带着"长枪短炮"前来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长江大桥曾写入教科书里,是一座时代的丰碑。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早被我们征服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横跨长江的大桥已多达100多座,仅南京市就有5座跨江大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多条越江隧道、轨道交通,未来可能还会建设更多的长江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我们在江边迎来了夕阳,金色的余晖洒满江面,使波光粼粼的江面,将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装点得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在这无边的浪漫与美好之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