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家教心语: 你怎么知道孩子是“树”,还是“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网络上有一个很风靡的观点:“</b><b style="font-size:22px;">教育就是:</b><b style="font-size:20px;">让树长成树,让花长成花,让草长成草。” 我搜索了一下,这类文章几乎都出自老师的手笔。他们用生动的典型事例,推出一个观点: “万物面前,大自然从不偏袒谁,只把无尽的营养奉献给生灵,让树成树,让花成花,让草成草。大自然是真正的园丁,从不刻意塑造一株植物,而是让植物成为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孩子宛如一朵花、一棵树,有其自身的生长节律,更具独特魅力。我们不能指望向日葵迎着月光盛开,也不能让月见草在烈日下蓬勃绽放。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放下自以为是的期待,接纳并允许孩子走在属于他们自己的路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感叹这些老师们文采飞扬的同时,对持此观点的老师们这种“瞒天过海”的手法,我真的不敢苟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面对一群参差不齐的孩子,老师很无奈。非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认真对待学习,都努力考出优秀成绩,真的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我非常理解老师们的苦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为家长,读了上面那两段文字,会不会感觉这些老师们的观点很有道理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太多的家长朋友,对上面两段文字表达的观点,还真是连连点头,佩服得五体投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只是, 当老师告诉你,“你孩子是草,我无法让其成树”时,你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认为把老师称为“园丁”, 远没有“人类灵魂工程师”恰当、准确。前者极大地淡化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就是人,无论其出生在社会的任何阶级、阶层,每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能够接受到适合其成长发展的教育培养,潜能达到有效开发,都可以成长为社会不同领域的栋梁翘楚。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学生既不是“向日葵”,也不是“月见草”;学校也不是“大自然”,老师更不能让学生“顺其自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孔子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毋庸置疑,是完全正确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立德树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海水不可斗量,人儿不可貌相。” 孩子才刚刚几岁,十几岁,就被定义成“草”或“树”,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严重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对每一个孩子都是极大的伤害和不负责任。也是对神圣的教育事业的亵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在家庭。家长不作为,和乱作为,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最大障碍。“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每个学校,都应当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实在在地列入工作日程,教育和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家校携手,因材施教,有效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让每个孩子都活出自己的精彩,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就帮助很多被老师、家长定义为“草”的孩子,成为了“树”。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还是那句实话:你来,我帮你孩子实现超越;你不来我助你孩子的同学活出人生的精彩!</b></p>